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影像学杂志2009年第6卷第6期

床边摄影技术的过去与展望

来源:《中华现代影像学杂志》
摘要:【关键词】床边摄影术。分析随着医学的全面发展,多学科、多层次诊疗的设立,尤其是ICU病房的建立,心胸外科等临床科室的不断发展,收治的急、危重患者增加,申请的床边摄影越来越多。许多医院都配备着小型的X线机,为急、危重患者的X线检查提供了有利的条件。许多行动不便的危重患者,通过床边摄影初步明确了诊断,......

点击显示 收起

【关键词】  床边摄影术;X线;分析

随着医学的全面发展,多学科、多层次诊疗的设立,尤其是ICU病房的建立,心胸外科等临床科室的不断发展,收治的急、危重患者增加,申请的床边摄影越来越多。许多医院都配备着小型的X线机,为急、危重患者的X线检查提供了有利的条件。许多行动不便的危重患者,通过床边摄影初步明确了诊断,为及时救治患者赢得宝贵时间。床边摄影受到了临床各科室的欢迎。然而由于许多因素的制约,床边摄影的质量与到远达片(到放射科摄片)相比,存在较大的差距,尤其是微小病灶和隐匿部位病变受到限制,影响了诊断的全面性和准确性。本文以胸部摄影为例就床边摄影应用中的技术限制床边片的特征、床边摄影的适应证以及新技术的问题加以探讨。

    1  床边摄影的技术限制

    1.1  X线机的限制  床边X线机尽管移动方便,但容量小(一般都是50 mA),而一般摄影机容量均在200 mA以上。为此,只得通过延长曝光时间来完成摄影,而危重患者由于病情限制,往往不能很好地配合从而使影像动态模糊。

    1.2  摄影体位的不同  远达胸片的患者采取站立后前位,深吸气后屏住气曝光。此时使膈面,两肺野尽可能多充气显露,增加自然对比度。而床边片常采取卧位或半卧前后位摄片,结果膈面上升,使肺野的显示受限,心影增大。

    1.3  散射线的影响  由于X线机容量小,曝光时间长,产生的散射线多,散射线降低对比,并增加影像声,两者均降低影像质量。此外,患者同室病友、操作人员均受X线辐射影响。

    1.4  返照率增加  由于遮光筒移动较大,半卧位摄片时对比比较困难,一次成功率较低。返照率增加、既消耗了人力,又增加了成本,同时也增加了患者的X线照射剂量。

    2  床边前后位片与远达站立位片比较其主要特征

    2.1  肺血管纹理增粗、肺野透亮度下降  主要原因是上下肺野的血流量分布差消失。立体像上,由于中立关系、下肺野肺血分布多,肺血流量增加30%左右。

    2.2  心影增大和纵隔增宽  一般在站立后前位胸片上两者实际增宽5%,而床边前后位上增宽15%。

    2.3  膈面上升  除体位和呼吸因素外,还因为卧位时腹腔内脏器的重力影响减少及至消失所致。

    2.4  上肺野的外侧与肩胛骨的内侧重叠  仰卧位时上臂只能放在胸部两侧,以致肩胛骨内侧不可避免地部分与肺野重叠,摄X线片时如患者能抬举上臂可减少此种重叠。

    3  床边摄影的适应

  证急、危重患者不能站立来放射科而临床又急需通过X线检查明确诊断才能决定下一步的救治方案者。手术中必须摄片者。心、胸、脑等外科手术后亟须了解有无胸部并发症者。处于仪器监护中行动不便者。肢体严重骨折行骨科牵引者。其他患者应尽可能到放射科做摄影检查。影像医学是医学领域中发展最迅速的学科之一,检查方法繁多,多种检查方法在不断的改进和发展。传统的X线检查(平片与照影)己逐步实行数字化摄影即计算机X线摄影(CR)和数字X线摄影(DR)。就CR系统而言,做床边检查方法简单,只需把CR的IP板带入病房即可,IP板相当于原来的暗盒。摄片操作完全相同,选用的KV相同,但是曝光时间减半,曝光完毕后将IP板带回,用CR系统进行后处理,即可打印出胶片。其优点在于:(1)少了曝光量,减少了动态模糊。提高了摄片质量,极大地减少了X线辐射量。(2)部位的厚薄的限制,曝光条件过大过小均可由CR后处理来调整,都可得出一张满意的照片,提高了工作效率的同时也减少了成本,同时也满足了诊断的要求。(3)在后处理过程中根据病情的诊断需要还可做影像边缘增强处理,改变不同的密度来提高诊断水平。

    (本文编辑:宋  青)


作者单位:435000 湖北,黄石市中心医院放射科

作者: 2009-8-24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