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影像学杂志2011年第8卷第2期

支气管类癌1例报告

来源:中华现代影像学杂志
摘要:【关键词】支气管类癌。B超示:右侧胸腔少量积液并实性中等回声肿块(性质待查)。胸部X线示:右下肺占位病变伴少量胸腔积液,建议进一步检查(图1)。胸CT示:右下肺见团块影,边缘毛糙,右侧胸膜上见多发软组织结节及肿块影,以右下胸膜为著,最大截面约为78mm×。...

点击显示 收起

【关键词】  支气管类癌;鉴别诊断

  1 病历摘要

  患者,女,38岁,因“反复胸痛、胸闷2个月余,双下肢水肿20天”入院。缘于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胸痛、胸闷,无咳嗽、咳痰,无夜间盗汗,无畏寒、发热;就诊于当地医院,给予输液治疗,症状未好转。20天前出现双下肢及颜面部水肿,晨起加重,无少尿、血尿,无气促、呼吸困难,给予口服利尿药,效果不佳,症状反复。 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缓;B超示:右侧胸腔少量积液并实性中等回声肿块(性质待查)。

  胸部X线示:右下肺占位病变伴少量胸腔积 液,建议进一步检查(图1)。 胸CT示:右下肺见团块影,边缘毛糙,右侧胸膜上见多发软组织结节及肿块影,以右下胸膜为著,最大截面约为78mm×66mm,CT值约为32HU;增强:病灶均匀明显强化,动脉期及静脉期CT值分别约为35HU、57HU,右下肺及肝脏受压,双肺门不大;纵隔内未见肿块及肿大淋巴结,右侧胸腔内见弧形低密度影。诊断:考虑右侧胸膜恶性间皮瘤伴右侧胸腔积液(图2、3)。 图1 右下肺心膈角处团块状高密度,右侧肋后角浅钝;图2、3 右下肺见团块影,边缘毛糙,右侧胸膜多发软组织结节及肿块影伴右侧胸腔内弧形低密度影;增强:右下肺病灶均匀明显强化

  病理:送检组织中见肿瘤细胞呈巢片状分布,浸润性生长,细胞核小而深染,大小较一致,胞浆不明显,间质纤维血管增生扩张。免疫组化结果:癌细胞CK散在(+)、Vim(-)、LCA(-)、Syn(+)、CD56(-)、S-100(-)、P63(-)、TTF-1(-)、Ki-67增殖指数约30%。结论:(右下肺)结合免疫组化,符合类癌(图4、5)。

  2 讨论

  支气管类癌(bronchial carcinoid)是起源于支气管上皮组织嗜银细胞(kulchitsky cell)的低度恶性原发性肺支气管肿瘤,变称肺类癌。类癌绝大多数发生于消化道,支气管类癌属少见病,术前易误诊、漏诊,有神经内分泌功能,部分病例可诱发类癌综合征。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主要症状以咳嗽、胸痛、咯血、发热及胸闷气促为主,部分患者可无症状而由体检发现。 肺类癌好发于主支气管和叶支气管,肺实质少见,发生部位右肺居多,尤好发于下叶。病理上分为典型类癌和非典型类癌。 出现下述情况时,可作为诊断肺类癌的参考依据:(1)肺内单发境界清楚的类圆形肿块,经过较长时间追随观察,病灶大小进展缓慢者;(2)当患者有咳嗽、胸痛、血痰并伴有类癌综合征及异位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综合征;(3)肺内孤立病灶有浅分叶或边缘光滑无分叶,很少见毛刺征,不伴肺不张、阻塞性肺炎、胸水及肺门淋巴结转移者。 鉴别诊断:中心型肺类癌与中心型肺癌鉴别,后者主要向腔内生长且生长缓慢,多限于局部,早期不明显,当阻塞管腔后形成阻塞性肺炎并将肿瘤掩盖。前者在阻塞出现之前易显示支气管内的肿瘤,呈现较典型的“冰山之巅”征象,阻塞形成后可见肺不张或阻塞性炎症,但不易将肿瘤和邻近的肺不张或阻塞性炎症区分开,增强后瘤体周边可有强化,使肿瘤的大小和范围更清楚;周围型肺类癌轮廓较规整,边界清楚,密度均匀,边缘光滑锐利,少数有分叶或毛刺,难与球形肺炎,结节型细支气管癌、结核瘤及肺内良性肿瘤鉴别。 (本文图4、5见封三)

  

作者: 尹伊君,陈水斌,许孟君作者单位:363000 福建漳州, 2013-2-27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