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医院管理杂志2004年第2卷第8期

关于我国医疗管理体制改革的几点思考

来源:中华现代医院管理杂志
摘要:1当前我国医疗管理体制的现状和问题当前我国医疗管理体制的现状,概括而言,就是多头管理和卫生部门集管、办医院于一身。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管理医药价格和公立卫生机构的基本建设投资。财政部门管理公立医疗机构日常的业务费和人头费。卫生部门肩负行业管理之责,并代表政府以所有者身份对公立医院实施管理,即所谓卫生行......

点击显示 收起

  1 当前我国医疗管理体制的现状和问题

  当前我国医疗管理体制的现状,概括而言,就是多头管理和卫生部门集管、办医院于一身。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管理医药价格和公立卫生机构的基本建设投资。财政部门管理公立医疗机构日常的业务费和人头费;卫生部门肩负行业管理之责,并代表政府以所有者身份对公立医院实施管理,即所谓卫生行政部门既管医院又办医院。从分权制衡角度而言,多头管理并无不可,应该检讨的是卫生部门兼具的管理和举办医院的职能设计。就现状来看,这种职能设计至少存在以下弊端:(1)部门利益倾向。仍或多或少存在着不是首先从保障居民健康的角度去思考和解决问题,而是较多地从部门和机构的利益去考虑问题,设计政策的时候自然就对居民健康考虑的比较少了,而对部门或者行业生存和发展考虑的比较多。(2)行业垄断。排斥非国家的医疗投资渠道。(3)行业监管不力。既当教练员又当运动员,行业监管难保公正,监管效果大打折扣。

  2 医疗管理体制改革在医疗体制改革中处于重要的、基础性的地位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国务院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以及国务院体改办等八部门制定的《关于城镇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目标是,改革长期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模式,逐步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卫生服务体系、卫生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和质量,实现以比较低廉的费用提供比较优质的服务。卫生服务体系、卫生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等三方面的内容共同构成医疗卫生体制,缺一不可,而且互相联系。但目前在理论上研究和实践中操作的体制改革多集中在卫生服务体系和运行机制方面,对于卫生管理体制的改革,虽然政府有关部门多年前就提出要转变观念、转变职能,但因为缺乏可操作性具体措施,进展并不大,成效更不明显。笔者认为,新的医疗卫生体制的建立,卫生管理体制的改革至关重要,甚至应处于首要的位置。卫生管理体制主要解决政府与医疗机构之间的关系问题,即明确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对医疗行业管什么、怎么管等问题 。卫生服务体系和医疗机构运行机制的改革受制于卫生管理体制的改革。卫生管理体制不改革,卫生服务体系和医疗机构运行机制的改革,只能是小修小补,是不会彻底的。医疗机构是我国卫生机构的大多数。医疗体制改革不但是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非常重要的部分。医疗体制的改革,也必须从医疗管理体制改革入手,至少也不能滞后于服务体系和运行机制的改革。

  3 关于医疗管理体制改革的建议

  (1)医疗管理体制改革应切实体现两个最基本的指导思想 :第一是将卫生工作为人民健康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 两为”方针体现在具体的改革政策上,树立大局意识、群众观念;第二是引入竞争,将竞争机制引入医疗服务领域,以促进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与有效利用、降低服务成本、提高服务质量与效率。由此,医疗管理体制的改革必须达到两个目标:实现卫生部门的行业监管和保障医疗机构的公平竞争。

  (2)科学调整政府部门的职能。卫生部门不再承担举办医院的职能。国资委由政府赋予公立医疗机构的投资主体地位,承担国家办医院的职能。政府卫生部门实施行业管理,主要职能是:建立和完善卫生法律法规体系,制订卫生和医疗行业政策,严格市场准入,依法对医疗服务机构和健康产品进行监督管理;通过经济的、行政的、法律的手段,引导医疗卫生资源合理配置,确保全社会公共的、基本的医疗卫生服务到位,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权益;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保证医疗卫生服务市场公正有效地运转;把人民群众和市场反映作为评价医疗机构的主要标准。

  (3)切实推行医疗机构营利和非营利两类管理。淡化按投资主体定性医疗机构的分类概念,打破行政隶属关系和所有制界限,对卫生资源实行全行业管理,切实推行医疗机构营利和非营利两类管理,相应采取不同的管理政策和财政、价格政策。对于不同投资主体的医疗机构,按两类划分标准,实行国民待遇,在市场准入、定点医保、执法监督、人员职称评审等各个方面给予公平对待。

  (4)理清几个认识误区。一是管办(医院)职能分离会削弱卫生行政部门对于医疗机构影响力、影响执法效果的误区。二是将营利性医疗机构纳入区域卫生规划管理的误区。三是民间资本只能投资营利性医疗机构的误区。四是引入非国有资本就是放开医疗市场的误区。五是维持公立医疗机构绝对主体地位才是政府对于医疗市场进行有效调节的基础的误区。六是政府对于医疗行业的监管和调节侧重行政手段,忽视法律手段的误区。

  作者单位:250014 山东省妇幼保健所

  (编辑 罗 彬)

作者: 郑世存 2005-9-29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