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医院管理杂志2007年第5卷第3期

努力构建和谐麻风医院

来源:《中华现代医院管理杂志》
摘要:【摘要】目前大多数麻风医院已成为麻风治愈患者中的残疾者养老送终的地方。针对麻风病为数不多且逐渐减少。笔者从构建和谐麻风医院的角度提出:有计划地撤并麻风医院。真正将麻风医院纳入社会残疾人管理事业。...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前大多数麻风医院已成为麻风治愈患者中的残疾者养老送终的地方。针对麻风病为数不多且逐渐减少;人员老龄化给日常医疗、生活等管理带来较大的困难;以及原病房已成危房等问题。笔者从构建和谐麻风医院的角度提出:有计划地撤并麻风医院;真正将麻风医院纳入社会残疾人管理事业;积极开展麻风畸残康复工作;创新医院的管理等思路和对策。

【关键词】  麻风医院;麻风残疾者;管理

    建国后,麻风医院经过了从“收容—隔离治疗—收容”的历程,目前的麻风医院已成为麻风治愈患者中的残疾者休养的地方,他们无家可归或有家难归,将在麻风医院度过漫长的岁月而养老送终。虽然人数不太多,并逐渐减少,但以下问题给麻风医院管理带来了新的困难,如:病员老年化带来的老年性疾病增加,日常医疗及生活管理难度越来越大;原病房年久失修、条件太差等问题越来越显得突出。认真重视和解决以上问题,积极探索麻风医院管理的新思路,创建和谐的麻风医院,是建立和谐社会的需要。

    1 撤并麻风医院,改善居住环境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随着大批患者的治愈出院,江苏省已经撤并了部分麻风院村,留下的患者虽已治愈,但仍需进行残疾康复、溃疡治疗等医疗工作,地方上的养老院是不能代替的。姜堰市溱湖医院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接收了海陵、高港、兴化等县市的麻风病员,至2002年在溱湖医院的麻风病患者仍有140人,原病房始建于1972年,由于结构简单,加上1990年洪水的浸泡,均成危房,为确保麻风残疾患者的生命安全,2002年该院采取了多方筹集资金(自筹一部分,各有关县市合理负担一部分,请求市县财政支持一部分,再向银行贷款一部分),病房重建工程于2002年10月动工,患者已于2003年喜搬新居,人均使用面积达20 m2左右,患者的居住条件已基本达到了小康水平。笔者认为,麻风治愈者逐步老年化,人员减亡不断增加,这是必然的规律,但目前仍有不少县市保留着相当少乃至几个病员的麻风医院,因此,从节省人力、物力的角度考虑,继续撤并仍然是政府今后要考虑的事情,过程可采取:县(市)级麻风医院—市(地)级麻风医院—省级麻风医院。原各县的麻风医院多建于20世纪60~70年代,大部分已成危房或破旧不堪,已得到国家的关心和重视,近期已拨出1亿元多资金用于改造危房,各省要充分利用这次机遇,克服地域瓶颈,应在撤并规划的同时考虑重新翻建麻风医院,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口上,尽可能提高麻风患者的居住、生活、医疗等条件。

    2 努力将麻风医院纳入社会残疾人管理事业

    多少年来,麻风医院一直是卫生行政部门单一管理,并沿袭至今,在基本消灭麻风病后,麻风医院已基本上体现了社会福利性质,应由卫生部门逐渐向民政部门移交。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领导曾指示“麻风致残者,应与社会上其他残疾人一样,受到理解、支持、帮助和尊重,社会各界,特别是民政部门应给予支持,使他们过常人一样的生活”。笔者认为:纳入社会残疾人的管理事业是麻风医院今后的方向,但当前医院管理要努力做好以下方面。

    2.1 积极争取为麻风残疾患者发放残疾证 至今仍有不少地区的麻风致残的患者未能领取残疾证,因而麻风残疾者不能享受到有关部门对残疾人提供的优抚待遇。根据中残联的有关文件精神,2003年姜堰市溱湖医院主动与市残疾人联合会联系,对全市麻风病残疾患者进行畸残鉴定,确定残疾等级,并发放了残疾证,从而给麻风残疾患者享受应有的优抚待遇提供了法律依据,近几年,已多次得到残联免费提供的白内障复明手术以及假肢、轮椅等康复工具,提高了他们的生存质量。

    2.2 多方努力提高麻风残疾患者的生活水平 麻风残疾患者中,大部分无外来收入,随着年龄老化,加之原有的畸残,多已不能参加劳动,全靠社会按原优抚标准已不能维持生活。近几年来,溱湖医院多次与市民政、财政等部门和患者所在乡镇联系,并请市政府帮助协调,先后2次调整了麻风残疾患者的生活费标准,使他们享受到本地区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线标准。

    2.3 加强有限医疗费用的管理,并力争参与社会医疗保险 麻风畸残患者的医疗费用,每月仅20~30元,但实际使用已不够支出,因其老年性疾病增多、突发病增多、原溃疡难以治愈等,医疗支出逐年加大。为保障患者的身体健康水平和医院的良性运转,姜堰市溱湖医院一是努力将有限的医疗费用用在刀刃上,减少不必要的漏洞,采取了社会医保的记账式方法,节余归己,超支自筹,大病适当补助;二是目前已积极向当地政府申请,请求同意让麻风残疾者参加本市的农村合作医疗,采取大病合作保险的办法。

    2.4 积极探索患者的日常生活料理方式 麻风医院过去在日常生活管理上,一直是依靠患者中的畸残较轻的有一定劳力的人来从事食堂等后勤工作,照顾急、重病号及畸残严重者,但患者年龄老化后,生活料理的困难日渐突出,如何搞好生活料理,笔者认为:(1)可考虑向社会招收临时人员;(2)通过广泛宣传,接受一些社会上的自愿者或慈善机构的修女等愿意为患者无偿服务的人员。

    3 争取国内外的支持和资助,积极开展麻风畸残康复

    麻风畸残不仅影响患者的生存能力,而且也是导致贫困和社会歧视的重要原因之一。姜堰市溱湖医院一直把麻风畸残康复工作作为麻风防治一项主要工作来抓,积极参加了“中国—英国”、“中国—荷兰”等外国资助的麻风防治合作项目,对麻风畸残对象进行自护督导、提供康复器具、开展畸残康复手术、自办了假肢装修车间等,有效地减轻和缓解了患者的畸残程度,提高了生存能力。

    4 建立和完善管理制度,营造团结稳定的生活环境

    针对麻风医院内的老弱病残者这一特殊的弱势群体,要让他们生活愉快、安度晚年,就必须努力营造一个长期稳定的生活环境。溱湖医院成立了由院领导、政工、后勤、医疗有关人员和病员代表(由病员选举产生)参加的病区管委会,管委会下设政工、后勤、医疗小组,分别负责病区的政治思想、后勤及安全保障、医疗护理工作。管委会成立后,建立健全了病区管理制度,并推行了“院务公开”、“财务公开”等阳光制度,开展了“优秀幢长、优秀休养员”评选活动。为营造一个团结、安定的生活环境,该院正在探索试行“村民自治”的管理模式,努力发挥自身管理的积极性。


作者单位:姜堰市溱湖医院,江苏姜堰 225500

作者: 陈文华 2008-6-13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