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医院管理杂志2008年第6卷第2期

打造精品,促进创新

来源:《中华现代医院管理杂志》
摘要:【摘要】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是国内高校在当前新形势下肩负的重要使命,也是高校竞争的核心内容。如何迅速、有效地提升创新能力是当前大家都在关注和研究的热点问题。总结我校的学科建设工作实践,我们认为:立足创新,打造精品,是提升高校核心竞争力的一项重要手段和有力举措。本文从精品成果的定义、打造精品成果的......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是国内高校在当前新形势下肩负的重要使命,也是高校竞争的核心内容。如何迅速、有效地提升创新能力是当前大家都在关注和研究的热点问题。总结我校的学科建设工作实践,我们认为:立足创新,打造精品,是提升高校核心竞争力的一项重要手段和有力举措。本文从精品成果的定义、打造精品成果的重要意义以及培育精品成果的方法等三个方面对该思路进行了详细阐释。

【关键词】  院校;自主创新;精品成果

    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是国内高校在当前新形势下肩负的重要使命,也是高校竞争的核心内容[1]。如何迅速、有效地提升我们的创新能力是当前大家都在关注和研究的热点问题。结合我校的科研管理工作实际,我们认为:走精品之路,育精品成果是提升高校自主创新能力的一项重要手段和有力举措。本文拟从精品成果的定义、精品成果的重要意义以及培育精品成果的方法三个方面对该思路加以详细阐释。

    1  精品成果的定义

    科技成果是指在理论上或实践上具有一定学术意义和应用价值的创造性成果,包括科学发现、技术发明、科技进步和技术诀窍等[2]。

    科技成果的表现形式不拘一格,可以表现为高水平、高质量的教材和学术著作,也可以表现为在高规格、高品位的学术期刊上发表的学术论文,还可以是高层次、高效益的咨询报告,当然也包括创建的新技术、新方法,更常见的则是高质量的科研奖项。所以从成果的属性上讲,科技成果与科技奖励并不存在等同关系。应该说,获得奖励的必定是科技成果,但没有获奖的不等于不是科技成果。

    既然是成果,必然会有大小、优劣、高低、精庸之分,于是有了精品成果的提法。 “精”字的含义有很多:(1)经过挑选或提炼的意思,如精盐;(2)提炼出的精华,如酒精;(3)完美,如精益求精;(4)精细;(5)迷信所指的修炼成精等。什么是“品”?也有多种解释,如等级、品质、品评、物品等。“精”与“品”再跟“成果”结合起来,用于强调成果的品质,一般是指“近似完美的科技成果”或“经过精心打造而形成的成果中的精华。”

    精品成果应当具备的四个特征:(1)创新性。即成果必须是新理论的发现、新方法的创立、新产品的发明。对基础性研究成果来说要有原始创新,对应用性研究来讲至少要是引进、消化、吸收后的再创新,对军事装备研究来讲至少要有集成创新。创新性是精品成果的生命线。(2)引领性。对一般的成果,要求具有先进性,即成果来源于已有的科技成果,同时又高于已有的成果水平。而对精品成果,应该具有引领性,即该成果的形成,可以引领一个学科或某个研究领域的发展方向。(3)实效性。精品成果应该对国家经济发展、科技进步或国防建设发挥第一生产力的推动作用,能够产生明显的社会、军事或经济效益。(4)社会性。精品成果应该服务于社会,而不是危害社会。尽管一些成果技术水平很高,经济价值很大,比如克隆人的技术等,但它的应用违背了社会的安全、文明、伦理道德等原则,那么这样的成果应当被限制或禁止,更不能归入精品之列。

    精品也是相对的,是优中选优加以界定的。国内各高校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把精品成果形象化、具体化一点。比如定位在获得省部级一等以上科技奖励的成果,或是在JCR(期刊引用报告)各主题学科影响因子最高的前三种期刊上发表的学术论文,或者是能产生重大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临床新技术,或者是实现上千万元转化收益的应用性成果,也可以是被国家或军队采用或列装的卫生装备、药品或标准等。

    2  培育精品成果的意义

    评价一所大学的指标有很多,其中最核心的三个要素是学科、人才和成果[3]。学科、人才固然是根本,但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的周期相对较长,状态相对稳定,而成果则不断地推陈出新,容易引人注目,容易被拿出来经常进行比较,所以说成果又是最有显示度的一个指标。(1)打造精品成果,是提升科研质量的需要。高校作为我国科研工作的一支重要力量,取得了大量的成果,但堪称精品成果的凤毛麟角。韩启德院士曾在《光明日报》上撰文指出,我们之所以出不了原创性大成果,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急功近利的浮躁学风在作怪。正是在这种学风的影响下,许多科研单位和科技人员片面追求数量和速度,缺乏创新,小富即安,宁愿选择“短、平、快”的研究课题,而放弃风险大、却有可能取得重大科技突破的科研方向,造成了科学研究大量低水平重复的现象。深入分析后可以发现,浮躁背后有更深层次的原因,就是考评机制的不合理。在申请课题要有论文、有成果奖,职称晋升、任职考评要清点论文数量和成果奖项,研究生毕业要发表论文等的要求下,大多数科技人员把求生存、求进步作为当务之急,重数量轻质量的现象就不足为奇了。高校应积极倡导培育精品成果,就是要让大家统一思想,认识到当前浮躁作风这个问题并加以纠正。一方面科技人员要端正科研思想,另一方面管理机关更要加速研究和改进评价机制,对精品成果进行褒奖,对庸品成果进行摒弃,逐步扭转不良学术风气,以期将科技工作引到良性发展的轨道上来。(2)打造精品成果,是培养学术大师的需要。所谓大师,是指取得巨大成就而为人所敬仰的学者。大师的巨大成就,当指具有开风气之先河的思想,创造出推动科技进步的成果。学术大师与精品成果互相支撑,没有大师难出精品,没有精品也成就不了大师。仅靠舆论吹捧,或靠弄虚作假成就的大师,注定是昙花一现,难以久存。只有脚踏实地,日积月累,精心打造自主创新的精品成果,才能成就真正的大师。

    3  培育精品成果的方法

    对于精品成果的形成,周光召院士曾列出一个公式,大致为:智慧+勤奋+机遇+团队精神+平静的心态=精品成果。从这个公式可以看出,培育精品成果的关键在人,管理机制是外部因素。管理机制的出发点肯定也是要培育精品成果,只不过对不同的人产生了不同的导向,内因才是决定性的因素。因此,在考评机制没有完善之前,我们的科技人员应该从自身做起,着力打造精品,不断追求卓越。(1)首先要坚定价值取向。科学发展史表明,科学活动与人类其他活动相比,更重视取得社会承认,科技人员普遍追求成就感,对获得科技成果,具有很高的期望值。这种价值取向,往往高于对物质的追求。国家奖励办曾调查过1939位获得国家级科技奖励的科技人员[4],他们中有1409位(占73%)在“申报奖励的原因”一栏中选择了“承认贡献”,说明大多数科技人员的精神境界与他们从事的神圣职业是相辅相成的。相信广大科技人员报效祖国的信念肯定要强于对享乐的追求。只有坚定了以报效国家、军队为荣的价值取向,才能自觉献身于科学事业,为打造科技精品奠定思想基础。(2)其次要强化创新意识。这是科技人员必备的最为重要的素质和能力。周光召院士公式所指的智慧,除了包括先天的智力因素外,还应该包括后天发现问题的强烈兴趣、敏锐眼光和思考判断能力。爱因斯坦说过,被放在首要位置的永远应该是独立思考和判断的思维能力的培养,而不是特定的知识。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有学者将爱因斯坦的质能公式E=MC2用来说明创新的巨大作用:把其中的E比作可能取得的成果,把M看作外部的条件,把C当作创新能力;在外部条件相当的情况下,创新能力增强一点,对成果产生的效应是按平方级数增加的。科技人员应该始终要绷紧“创新”这根弦,平时多用一用辩证的思维方式,学术交流时多捕捉一点创新的思想火花,日积月累,必能产生“大疑”,取得“大进”。(3)要发扬团队精神。要打造精品成果,没有团队的协同攻关是不可能成功的。所谓团队精神,简单说就是大局意识、协作精神和服务精神的集中体现。团队精神的基础是尊重个人的兴趣和成就,核心是协同合作,最高境界是全体成员的向心力、凝聚力,反映的是个体利益与整体利益的统一,进而保证组织的高效运转,发挥1+1>2的效应。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要取得大成果,就要与他人合作,就必须具备团队精神。(4)要保持良好心态。精品成果的收获,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需要多年的积淀升华。当今世界,纷繁复杂,各种诱惑层出不穷。当前学术界,也弥漫着一股急功近利、心浮气躁的不良风气。对此,科技人员要有清醒的认识和足够的定力,不为声色犬马所左右,不为金钱地位而困惑。静下心来,潜入科学探索的自由王国,才能脚踏实地地践行科技创新的客观规律。要有“甘坐冷板凳”的精神,要有“风物长宜放眼量”的度量,要有“十年磨一剑”的恒心,要抱着“天道酬勤”的信心,用心血去浇灌成果的幼苗,使之不断茁壮成长。

    当然,打造精品成果还需要很多外部条件,比如宽松的治学环境、浓厚的学术氛围、合理的管理机制以及有力的服务等。这些外部条件也应引起高校的重视,必须认真研究并加以改进,为培育精品成果提供良好的土壤和保障。

【参考文献】
  1 谭源渊,黄孙庆.影响我国高校自主创新的若干问题.高教论坛,2007;23(1):128-130.

2 [英]贝尔纳(著),陈体芳(译).科学的社会功能.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1.

3 查啸虎,姚本先.高校科技自主创新:问题与对策.中国科技论坛,2006;22(6):11-14.

4 国家奖励办政研处.发挥奖励导向作用完善奖励评审机制——国家科学技术奖励调查问卷分析结果.中国科技奖励,2005;13(9):62-63.


作者单位:第二军医大学,上海 200433

作者: 顾申 2008-6-13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