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中医学杂志2006年第2卷第3期

手法复位和外敷中药治疗肘关节分离脱位34例

来源:中华现代中医学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总结分析介绍34例肘关节分离脱位,采用手法复位和外敷中药治疗的方法。方法手法复位,要求熟练,一气呵成。外敷中药散剂和“8”字绷带固定,后期配合推拿、主动功能锻炼。结果34例取得解剖复位,功能恢复满意效果,治愈率100%。...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总结分析介绍34例肘关节分离脱位,采用手法复位和外敷中药治疗的方法。方法  手法复位,要求熟练,一气呵成。外敷中药散剂和“8”字绷带固定,后期配合推拿、主动功能锻炼。结果  34例取得解剖复位,功能恢复满意效果,治愈率100%。结论  说明分离脱位早期发现,采用手法复位和外敷中药散剂,配合推拿、功能练习取得满意效果。

    【关键词】  肘关节分离脱位;手法整复;中药散剂外敷;固定

    肘关节分离脱位又称暴裂型脱位。在临床上很少见,伤后肱骨下端位于尺桡骨中间,有广泛软组织损伤,前臂骨间膜及环状韧带均有损伤断裂[1]。从2000~2005年我医院骨伤科就诊34例,手法复位和外敷中药散剂,疗效特佳,手法复位必须经“X”诊断为:分离型脱位(前后型或侧方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34例患者均无神经血管损伤,男25例,女9例;侧方型10例,前后型24例。最大年龄45例,最小年龄14例,平均年龄29.5岁,伤后就诊的时间最短1h,最长12h,平均6.5h。

    1.2  治疗方法

    1.2.1  准备材料  中药散剂与凡士林按7:3的比例,用开水或酒调成散剂,绷带2个,胶布,三角巾吊带。

    1.2.2  整复过程  患者先仰卧在检查治疗床上,助手2名,一个助手固定患者的上臂,另一个助手握住患者的前臂,若肘关节分离脱位为前后型,两位助手在牵引过程中,使患者在前臂旋后位牵引,医者一手握其肘部内侧,另一手摸到患者桡骨小头,再向后挤压桡骨小头前脱位,使桡骨小头先复位后,医者握起前臂旋前牵引,前后脱位变成后脱位,按肘关节后脱位牵引屈肘法皆达到复位。若为侧方型,两位助手持续牵引,术者左右手分别固定尺桡骨顶上段,同时由内外推挤压尺桡骨顶上段,即可复位。但牵引前臂助手同时屈曲肘关节,手法动作配合联贯、一气呵成,复位后用冷水或冰块外敷半小时。

    1.2.3  固定方法  用绷带在肘关节包裹固定中药散剂,采用“8”字固定肘关节屈曲90°,三角巾悬吊,嘱患者严禁屈伸肘关节,加强握拳伸指功能锻炼,并且隔日换散剂1次,3周后去除固定,加强功能锻炼。

    1.2.4  药物治疗和功能锻炼  静脉滴注甘露醇250ml,氨苄青霉素5g,止血敏3.0g,654-2 20mg,每日1次,3天即可。中药散剂主治活血化瘀,行气和营止痛,消肿活络。中药组成为:乳香1份,木香1份,白芷1份,生草乌3份,生川乌3份,细辛1份,半夏1份,天南星2份,牛膝2份,当归2份,黄柏2份,大黄1份,姜黄1份,川楝子2份,玄胡2份,伸筋草2份,鸡血藤2份,以上中药按比例调制成均匀散剂,以备外敷用。隔日换1次,固定期间,嘱患者加强握拳伸指功能锻炼,利于消肿,便于功能恢复,祛除固定后加强推拿按摩肘关节,主动与被动屈伸肘关节,遵循循序渐进的功能练习,一定能取得满意的效果。

    2  治疗结果

    34例患者经手法复位治疗后,全部达到临床愈合,均无肘关节畸形和功能障碍。

    3  讨论

    肘关节分离型脱位,都是暴力旋转或直接受伤所致,肱骨下端嵌于尺桡骨中间,前臂骨间膜及环状韧带均有损伤或断裂,肘关节肌群如肱桡肌、肱二头肌、肱三头肌、肱肌、旋后肌、桡侧腕伸肌均有损伤[2],以上37例均是新鲜脱位,周围软组织和肌腱均无粘连和骨化,可以不行臂丛麻醉。但肘关节水肿、出血较严重。术者必须了解掌握解剖位置,一定要掌握动作要领:摸、推、挤、压,减少进一步软组织损伤。手法整复后的功能恢复问题是:采用“8”字固定,外敷中药,3周后解除外固定,可以行推拿、按摩、中药熏洗和患者积极配合功能锻炼,这样功能恢复很快,达到患者满意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张安贞,武春发.中医骨伤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1991,370.

    2  袁邡.中国手法治疗骨折彩色图谱.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128.

      作者单位: 636250 四川开江,开江县人民医院骨伤科

  (编辑:宋  冰)

作者: 陈仕流 2006-9-5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