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中医学杂志2006年第2卷第9期

感冒的临床中医护理

来源:《中华现代中医学杂志》
摘要:感冒是常见的、因感受四时之邪气引起的外感病。以头痛、鼻塞、流涕、咳嗽、喷嚏、恶寒、发热、周身不适为主要临床表现。本病四季均可发生,感冒的病因主要是感受风邪所致,病位在肺卫,临床分为风寒、风热、暑湿及体虚感冒,不同的季节,风邪往往随时气侵入,冬季多属风寒,春季多属风热,夏季多挟暑湿,秋季多兼燥......

点击显示 收起

    感冒是常见的、因感受四时之邪气引起的外感病。以头痛、鼻塞、流涕、咳嗽、喷嚏、恶寒、发热、周身不适为主要临床表现。本病四季均可发生,感冒的病因主要是感受风邪所致,病位在肺卫,临床分为 风寒、风热、暑湿及体虚感冒,不同的季节,风邪往往随时气侵入,冬季多属风寒,春季多属风热,夏季多挟暑湿,秋季多兼燥气,梅雨季节多挟湿邪,由此造成感冒的不同症状。病情轻者称为“伤风”,重者或在一个时期内广泛流行,症状相似者则称为“时行感冒”。

    1一般护理

    1.1病室环境病房应安静整洁,限制家属探访。根据感冒病因不同,采取不同应对措施。风寒及气虚感冒者应注意保暖防寒,室温可稍高,达到“寒者热之”的目的;风热、阴虚感冒,室内宜稍凉,并注意保持适当温度,达到“热者寒之”的目的。暑湿感冒则应注意室内的通风透气。保持空气新鲜,定时开窗换气,避免对流风,做好空气消毒。时行感冒要进行呼吸道隔离。

    1.2作息重症患者宜卧床休息。服药后汗出过多者,宜擦干身体后换干爽衣服,以免受凉。热退后可适当活动。同时患者应保证充分的休息和睡眠,以利康复。

    1.3用药风热感冒者应以辛凉解表,祛风清热为治法;风寒感冒者以辛温解表为治法。解表发汗药轻煎即可,风寒感冒汤药应热服,并可盖被取暖、服热稀粥以促汗出,同时应慎避风寒;风热感冒药则宜温服。

    1.4监护密切注意体温、血压、呼吸、脉搏、痰色、舌苔、脉象,观察病人体温变化,每日测2~4次。观察恶寒与发热的程度及变化。观察咳嗽及痰、涕性状以辨证。观察脉象以辨别证型及判断病势的顺逆、有无变证先兆以及用药后的反应。如有异常情况报告医生处理。

    2临证施护

    2.1体虚感冒可用艾灸的补法,取大椎、关元、足三里等穴;临睡温开水泡脚,以祛湿、散寒、振奋卫阳之气。

    2.2风寒感冒风寒之邪由汗解、服用发汗药应趁热服下,稍加衣被,取微汗。但勿使大汗淋漓而伤阴亡阳。汗后及时用温毛巾擦干,勿使当风受凉而复感。高热无汗者不可冷敷或酒精擦浴,以防毛窍闭塞而邪无出路。可配合针刺退热用泻法,取大椎、曲池、风池、合谷等穴。鼻塞加迎香穴,头痛加百会、太阳等穴位,轻症可自服生姜、葱白、芫荽煎汤,可发汗散寒。 饮食宜清淡、半流食,可用胡椒粉、姜末、葱等辛味发散的调味品,以散寒。忌生冷、油腻食品。

    2.3风热感冒辛凉解表药宜偏温凉服,药后观察出汗、体温、伴随症状的变化。若汗出热退身凉脉静则为正气胜邪,可不必尽剂。发热口渴可予温开水或清凉饮料,补充津液。高热可以温水擦浴,也可针刺退热(取穴参考风寒证)。汗后护理同风寒证。轻症可自服银翘解毒丸(片),每次2丸,日服2次,桑菊感冒片每次6片,日服3次。饮食宜清淡半流食,多补充水分,可食用清凉的黄瓜、西瓜、苦瓜或绿豆汤等;忌辛辣、油煎肥厚食品,戒酒戒烟。

    2.4挟湿挟暑证头身困重,可配合拧剂疗法。施术部位印堂、太阳、颈部等处,以解除脘闷、呕吐、恶心、咽痛等症。亦可配合刮痧疗法:部位夹背两侧、背部胸肋处、肘窝、过腘窝处[2]。

    3养生指导

    起居有常,饮食有节,注意四时天气变化,平时加强锻炼,增强御邪能力,可从夏天开始进行冷水锻炼(冷水洗面、洗头或洗澡),以提高机体防御疾病能力及对寒冷的适应能力。体质弱者,注意自身防护,随气候变化增减衣服,切忌贪凉,避免汗出当风[2]。感冒流行季节少去公共场合,杜绝感染,外出时戴口罩。家中谢绝流感患者探视、来访,防止交叉感染。用抗流感病亦可预防服药:如三根汤(葱根、白菜根、萝卜根)、或贯众汤(贯众、苏叶、荆芥)连用3日,夏季可用藿香、佩兰、薄荷泡茶饮,每日2次,连用3天。

【参考文献】
  1鲁兆麟主校.寿世保元,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4.

2印会河.中医基础理论.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5.


作者单位:1 710043 陕西西安,解放军518医院2 陕西西安,西安卫星测控中心

作者: 赵燕霞,孙扬 2008-5-30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