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中医学杂志2011年第7卷第1期

半夏泻心汤治疗慢性胃炎157例疗效观察

来源:中华现代中医学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半夏泻心汤对慢性胃炎的治疗作用。方法回顾分析2001年以来,笔者用半夏泻心汤治疗的该病患者157例临床资料。结论半夏泻心汤治疗慢性胃炎效果显著。【关键词】慢性胃炎。...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探讨半夏泻心汤对慢性胃炎的治疗作用。方法 回顾分析2001年以来,笔者用半夏泻心汤治疗的该病患者157例临床资料。结果 痊愈128例,显效20例,有效5例,无效4例,有效率达97.5%。结论 半夏泻心汤治疗慢性胃炎效果显著。

【关键词】  慢性胃炎;中医治疗;半夏泻心汤加味

  慢性胃炎是在多种致病因素作用下而引起的胃黏膜反复慢性炎症。临床多表现为持续性上腹或中上腹部疼痛,伴胃脘嘈杂,胃腹痞满、恶心、嗳气、食欲不振等症状,且病程迁延,易反复发作,给临床治疗带来一定的困难。自2001年以来,笔者采用半夏泻心汤加味治疗该症157例,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共观察治疗157例,全部为门诊患者,其中男96例,女61例;年龄最小15岁,最大57岁,平均41岁;病程最长为20年,最短6个月。经胃镜检查提示慢性浅表性胃炎伴胆汁反流者92例,肥厚性胃炎4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25例。157例均有胃脘痞满疼痛、嘈杂泛酸、恶心呕吐、嗳气反复发作2个月以上等临床表现,伴有高血压者10例、糖尿病2例、胆囊炎1例。

  1.2 治疗方法

  采用半夏泻心汤加味:姜半夏、黄连、黄芩、旋覆花(包煎)各12g,党参、玄胡、川楝子、海螵蛸、代赭石各15g,干姜5g,吴茱萸6g,煅瓦楞子20g,大枣5枚,炙甘草10g,参三七粉6g(冲服),以上药加水1000ml,浸泡30min后煎取500ml(水沸后文火煎药30min),再加水500ml,煎取250ml。两煎混合,每次温服250ml,每日3次,饭前30min口服,并同时冲服参三七粉2g。连续服用15天,基本辨证论治,15天为1个疗程。

  1.3 结果

  1.3.1 疗效标准

  痊愈:临床症状完全消失,X线检查提示胃功能良好,炎症改变消失,并经胃镜检查证实者。显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X线及胃镜检查无明显异常。有效:主要症状基本消失,X线检查提示胃黏膜紊乱,胃镜检查提示黏膜充血,但无反流者。无效:临床症状、X线及胃镜检查均无明显改善者。

  1.3.2 治疗结果

  157例患者经15天服用药后,痊愈128例,占81.5%;显效20例,占12.7%;有效5例,占3.2%;无效4例,占2.5%。总有效率97.5%。

  2 典型病例

  患者,男,47岁,2005年3月25日初诊。患者自述3个月前因饮食不慎而出现上腹部满闷不舒,时有疼痛,腹胀以食后为甚,曾在当地卫生所治疗1周后,腹胀疼痛虽有减轻,但饮食稍有不慎,胃脘脱即感闷胀疼痛、灼热。近1周来,又出现嘈杂吞酸、嗳气,时有呃逆,遂来本院就诊。诊见:精神萎靡,懒言乏力,胃脘痞闷不舒且隐痛,嘈杂吞酸、时有呃逆,舌质淡,苔白腻中间微黄,脉弦细。X线钡餐检查提示胃黏膜紊乱,十二指肠瘀滞。胃镜检查提示胃窦部充血水肿有渗出,胆汁反流。诊为胃脘痛(胆汁反流性胃炎)。嘱按上方服用1周后,疼痛满闷消失,嘈杂吞酸及呃逆等症状明显减轻。续服上方1周,症状全部消失,X线及胃镜检查未出现异常改变,2005年5月随诊,未见复发,病告痊愈。

  3 体会

  慢性胃炎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其发病率在各种胃病中居首位,西医目前尚无特效药物治疗,中药治疗效果显著。本病归属于祖国医学胃脘痛和痞症的范畴。中医认为本病的发生,多因于外邪内陷,或内伤饮食情志,或脏腑功能失调,终致胃气不和,气机郁滞、胃失濡养。其病部位在胃,常涉及肝脾两脏。病机病理以虚实夹杂,寒热交织居多,且“久病入络”易形成胃络瘀阻,故治疗用药寒热并投,补泻兼施,理气和胃,消痞散结,笔者根据这一思路而选用半夏泻心汤为主合旋覆代赭石汤、左金丸、金铃子散加减组方。方中半夏泻心汤辛开苦降,可平调寒热,补虚泻实,散结除痞,旨使中焦气机升降有序,辅旋覆代赭石汤降逆止呕、益气和胃;左金丸清肝泻木,降逆止呕;金铃子散、参三七粉肝胃两调,化瘀通络,行气止痛,加入海螵蛸,煅瓦楞子,意在制酸止嘈。诸药合用与病机合宜,故长期观察,收效满意。在治疗过程中,笔者尚体会到,对慢性胃炎患者要特别重视情志与饮食方面的调节,切忌忧思恼怒、暴饮暴食或饥饱无常,饮食以少食多餐,清淡易消化为原则,投治时间宜早,服药时间宜长,这些措施可减轻胃痛和减少胃痛发作,从而达到预防本病发生而使疗效提高的目的。

  现代医学认为,慢性胃炎其实质是胃黏膜上皮反复损害后,由于黏膜特异的再生能力,以致黏膜慢性改变,最终导致不可逆的胃腺体的萎缩,甚至消失。此时胃小凹处上皮常发生增生。中度以上的不典型增生被认为是癌前病变,所以早期认识治疗慢性胃炎,对于防止胃黏膜萎缩,甚至胃癌均有重要临床意义。

  

作者: 程崇金,陈仕流作者单位:636250 四川开江,开江县人 2013-2-27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