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在线期刊中华医药杂志2004年第4卷第9期临床医学

罕见外伤性腕舟骨脱位的诊治探讨

来源:INTERNET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罕见外伤性腕舟骨脱位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利用X线片,特别是腕关节旋后位片确诊6例腕舟骨外伤性脱位病例。以腕关节X线片所显示的形态可将腕舟骨脱位分为半脱位和全脱位。4例半脱位采用闭合复位加石膏,管型固定,2例全脱位行切开复位2根细克氏针内固定加石膏管型外固定。...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探讨罕见外伤性腕舟骨脱位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利用X线片,特别是腕关节旋后位片确诊6例腕舟骨外伤性脱位病例。以腕关节X线片所显示的形态可将腕舟骨脱位分为半脱位和全脱位。4例半脱位采用闭合复位加石膏,管型固定,2例全脱位行切开复位2根细克氏针内固定加石膏管型外固定。结果 本病只要依靠临床表现和X线片即可做出诊断。采用以闭合复位和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可取得一定效果。结论 单纯的外伤性腕舟骨脱位临床上罕见。临床上有时不能早期诊断,容易漏诊。采用正确的治疗可以达到治疗目的,提高治疗效果,防止腕舟骨缺血性坏死和创伤性腕关节炎等并发症。
      
   
  外伤性腕舟骨脱位是一种罕见的疾病,容易漏诊,早期诊断和正确治疗很重要,我科近几年来诊断和治疗外伤性腕舟骨脱位6例取得较好的效果。通过6例病例的分析初步探讨腕舟脱位诊治的方法和效果。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新鲜外伤性腕舟骨脱位6例。见图1~5。其中男性全脱位2例,半脱位2例;女性半脱位2例。平均年龄45岁。

  图1 腕舟骨全脱位(略)
    
  图2 腕舟骨半脱位(略)

  图3 腕关节旋后位片(略)
   
  图4 闭合复位后(略)

  图5 术后(略)
   
  1.2 治疗方法 4例新鲜外伤性腕舟骨半脱位病例行闭合复位加石膏管型固定,3周后拆除石膏开始功能锻炼。2例新鲜外伤性腕舟骨全脱位病例行切开复位韧带修补2根细克氏针内固定加石膏管型外固定,术后8周拆除石膏,拔克氏针,开始功能锻炼。

  2 结果
     
  4例外伤性腕舟骨半脱位行闭合复位加石膏管型固定治疗效果满意。随访6个月腕部无疼痛和肿胀,腕关节功能正常。X线片见腕舟骨与月骨之间的间隙恢复正常关系,未发现创伤性关节和腕舟骨缺血性坏死等改变。2例外伤性腕舟骨全脱位行切开复位2根细克氏内固定加石膏管型固定,早期疗效较好,随访1年发现腕舟骨缺血坏死,腕部疼痛,活动受限。再次手术,行近排腕骨切除加石膏管型固定,术后2个月拆除石膏管型,逐渐功能锻炼。腕部疼痛消失。
   
  3 讨论

  外伤性腕舟骨脱位较罕见。早在二次世界大战Bohlee报道2例。Thompson Compell和Annold报道9例。查阅近几年来国内文献未发现1例报道。

     3.1 腕舟骨的解剖 腕舟骨位于腕关节的外侧部,分为腰,体,结节3个部分。由桡侧副韧带、桡头韧带、桡舟韧带和背侧韧带来维持他的稳定性。尤其与月骨间有坚强的舟月骨间韧带。整个舟骨大部分为软骨所覆盖。其血供主要来自桡动脉的掌侧和背侧分支。桡动脉深支在腕舟骨腰部背侧分2~4支细小动脉进入骨内。30%血运由掌侧支从腕舟骨结节处进入腕舟骨远端。内部血管走行是从外向内斜行,所以腕舟骨脱位后必将由外经内走行的骨内血管损伤造成腕舟骨缺血,影响骨的营养、再生和愈合 [1]  。

     3.2 腕舟骨脱位的损伤机制和分类 腕舟骨脱位是由于行走滑到跌落,患者上肢外展前伸,前臂旋前以小鱼际部最先着地时,腕关节承受的是背伸,尺侧和旋后暴力。稳定腕舟骨近极的腕桡侧副韧带、桡腕舟骨头韧带断裂,导致腕舟骨半脱位或全脱位 [2]  。

     3.3 腕舟骨脱位的诊断 诊断腕舟骨脱位需要病史、体格检查和X线片综合分析。临床上外伤性腕舟骨脱位有时不能早期诊断,常被忽视。患者受伤后合并其它部位的骨折,病情比较重,疼痛剧烈,不配合检查。放射科医生常规摄X线片后前位(旋前位)。X线片上腕舟骨与月骨影像经常重叠。腕舟骨半脱位已造成腕舟骨与月骨间隙加宽,但常规后前位X线片反映的间隙在正常范围内。因此容易漏诊。

     3.3.1 详细询问病史,是否外伤史。

     3.3.2 体格检查 受伤腕关节屈伸功能受限。腕关节鼻咽窝处肿胀,压痛明显。腕舟骨全脱位易压迫正中神经,可出现相应支配区的感觉、运动障碍。腕舟骨移动试验阳性。

  3.3.3 X线片 腕关节前后位片(旋后位)上腕舟骨变短,腕舟骨结节呈环状,腕舟骨与月骨间关节的间隙>2mm,这就是Terry-Thomas征阳性。

     在侧位片上可见到旋转的腕舟骨呈垂直,腕舟骨掌侧缘和桡骨掌侧缘的成角呈“V”形,而不是正常的“C”形 [3~4]  。

     3.4 腕舟骨脱位的远期并发症 (1)滋养动脉损伤导致腕舟骨缺血坏死。(2)腕关节解剖变异导致桡腕关节创伤性关节炎 [5]  。

   3.5 腕舟骨脱位的治疗

     3.5.1 新鲜腕舟骨半脱位 闭合复位加石膏管型外固定,3周后拆除石膏逐渐功能锻炼。

     3.5.2 新鲜腕舟骨全脱位 切开复位韧带修补2根克氏针内固定加石膏管型外固定,术后8周拆石膏并拔针开始功能锻炼。

     3.5.3 无创伤性关节炎的陈旧性腕舟骨脱位 (1)切开复位肌腱移植重建腕舟月骨韧带,但远期效果并不理想。(2)局限性腕关节融合术。目前最常使用的融合为舟骨、大多角骨、小多角骨间关节融合。腕舟骨与月骨间关节融合,优点是操作简单,可直接矫正腕舟骨脱位,缺点是不愈合率高 [6]  。

     3.5.4 并发创伤性关节炎的陈旧性腕舟骨脱位 (1)近排腕骨切除术。(2)全腕关节融合术,是一种不得已而为之的补救措施。

     3.5.5 并发腕舟骨缺血坏死

     3.5.5.1 非手术治疗 (1)口服扩血管药物。(2)理疗、高压氧治疗等,促进和改善血液循环,增进关节囊、韧带及肌肉的功能,防止粘连,恢复关节功能。

     3.5.5.2 手术治疗 (1)带血管蒂的骨块移植术:以旋前方肌(含骨间掌侧动脉)为蒂,切除桡骨远端掌侧骨块植入腕舟骨,以利于骨坏死区血液循环的重建和侧支循环的形成,促进骨的新生和修补。(2)血管束植入术:将腕背侧动静脉和血管周围的软组织一起植入坏死的舟骨,从改善和建立侧支循环,促进骨的新生和修补。(3)人工腕舟骨置换术。(4)近排腕骨切除术。

     腕舟骨脱位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可取得较好效果。腕舟骨半脱位采用闭合复位加石膏管型固定是首选的治疗方法之一。优点是简便易行,缺点是闭合复位容易失败,很难达到解剖复位影响关节功能,晚期发生创伤性关节炎。腕舟骨全脱位采用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加石膏管型外固定是一种常用的方法。优点是可以恢复正常的解剖关系,克氏针内固定可防止腕舟骨再次脱位,缺点是克氏针尾外露易造成钉道感染。手术治疗远期效果不满意,目前不能说何种治疗方法最好。手术治疗方法的选择必须以术者经验、患者愿望和腕舟骨脱位的程度为依据,当然最后还考虑手术本身的缺陷。

  参考文献
    
  1 赵钟岳,李世民.关节外科学,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 545.

     2 王澍寰.手外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306-336.

     3 赵力,何百昌.观察腕舟月骨关节间隙的一种改良体位.中华骨科杂志,2001,21(8):171.

     4 商振德.经舟骨月骨周围脱位的X线分型和诊断.中华骨科杂志,1998,18(12):379.

     5 汤锦波,谢仁国.创伤性舟月骨分离的腕动力学研究.骨科杂志,1999,19:676-678.

     6 汤锦波.腕关节不稳定的诊断和治疗.中华骨科杂志,1997,13:147-149.

  作者单位:830049新疆乌鲁木齐市友谊医院骨科
   
       200127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仁济医院 

作者: 吐尔汉江 林奋 2005-7-1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