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医药杂志2006年第6卷第1期

一起都柏林沙门氏菌引起的食物中毒调查报告

来源:中华医药杂志
摘要:2005年8月21日,我市某建筑工地13人先后出现腹痛、腹泻、发热、呕吐等症状,经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检测,确定这是一起由都柏林沙门氏菌污染食品引起的食物中毒。3.3血清学试验初次分离的菌株A-F多价O血清为(-)、O9(+)、Hb(+)、Hp(+)、Hg(+),经两代传种后A-F多价O血清为(+),该菌株血清型为O9:Hg,p:—,结果......

点击显示 收起

  2005年8月21日,我市某建筑工地13人先后出现腹痛、腹泻、发热、呕吐等症状,经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检测,确定这是一起由都柏林沙门氏菌污染食品引起的食物中毒。

  1  流行病学调查

  1.1  中毒过程 

  2005年8月19日18:30,该工地19名职工进餐,菜谱为豆角炒肉、芋头、豆芽、花生米和千张,其中13人进食了豆角炒肉,于20日5时先后发病,未进食豆角炒肉者没发病。

  1.2  基本情况 

  该工地食堂没有卫生许可证,炊事员没有进行健康检查,无专用冰箱,生熟食物混放。8月19日购进猪肉后,时值温度较高在无冷藏条件下放置近11h,在加工过程中盛装容器生熟不分造成污染。

  1.3  临床表现 

  患者均出现急性胃肠炎症状,恶心、呕吐、乏力、头痛、发热(38℃~39℃)、腹泻和腹痛,潜伏期最短为11h,最长为19h,腹泻次数最少为4次/d,最多为25次/d,均为水样便。所有患者经抗生素治疗后痊愈。

  2  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 

  培养基购于北京陆桥技术有限公司,生化反应管购于杭州天和生物试剂有限公司,诊断血清购于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均在有效期内。

  2.2  方法

  2.2.1  标本来源 

  现场采集标本13份,其中患者大便1份,肛拭5份,抹布2份,进餐食物5份。

  2.2.2  检验方法 

  按常规方法对标本进行增菌培养和直接划线于鉴别培养基,置36℃±1℃,培养18~24h,对可疑菌落做生化反应观察和血清学诊断。

  3  结果

  3.1  分离培养 

  患者大便、2份肛拭、豆角炒肉、千张和1份抹布在SS、WS平板上均见有同一种优势菌生长,菌落呈中等大小、光滑湿润、边缘整齐、中心黑色,镜检为革兰无芽孢杆菌,接种三糖铁管为不发酵乳糖和蔗糖、发酵葡萄糖、产硫化氢,半固体动力呈阳性。

  3.2  生化反应 

  分离的6株菌株均对山梨醇、甘露醇、麦芽糖、木糖、阿拉伯糖、枸橼酸钠、硫化氢、蕈糖、精氨酸、赖氨酸、鸟氨酸、葡萄糖呈阳性,对卫矛醇、肌醇、鼠李糖、乳糖、明胶、蔗糖、棉子糖、水杨苷、侧金盏花醇、靛基质、pH7.2尿素呈阴性。

  3.3  血清学试验 

  初次分离的菌株A-F多价O血清为(-)、O9(+)、Hb(+)、Hp(+)、Hg(+),经两代传种后A-F多价O血清为(+),该菌株血清型为O9:Hg,p:—,结果符合都柏林沙门氏菌。

  3.4  肥达氏反应 

  将分离的菌株做成菌悬液(7亿/ml),测定3份患者发病早期和恢复期血清抗体滴度,结果恢复期血清抗体效价是发病早期的4倍。

  4  讨论

  这次从病人大便、肛拭、抹布、千张和豆角炒肉中分离出6株都柏林沙门氏菌,其生物学物特征和抗原结构完全相同均符合都柏林沙门氏菌的诊断标准[1,2],结合患者血清抗体效的增长情况以及流行病学调查,确定本次食物中毒是由都柏林沙门氏菌引起的。

  实验发现初次分离的都柏林沙门氏菌的血清学反应不明显,A-F多价O血清不凝集,说明分离的菌株有Vi抗原存在,提示检验者在实验中应认真细致,对可疑菌株反复检测,以防漏检。
 
  调查中发现工地食堂无卫生许可证、无消毒设施,工作人员没有体检和经过卫生知识培训,卫生意识差与本次食物中毒的发生有直接关系。提示卫生监督部门要加大对餐饮业的管理力度,采取有效措施提高餐饮业工作者的卫生意识,减少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4,21-31.

  2  何晓青.卫生防疫细菌检验.北京:新华出版社,1989,301-317.

  作者单位: 1 433000 湖北仙桃,仙桃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 433000 湖北仙桃,仙桃市环境监测站

  (编辑:黄杰)


 

作者: 付洪刚,曾雪艳,谭守姣 2006-8-19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