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医药杂志2006年第6卷第5期

自愿无偿献血模式血液报废原因及对策

来源:中华医药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了解分析血站内血液报废原因。结果与结论2005年度以自愿无偿献血模式为主开展采供血活动,血液报废率4。月份报废率无明显规律,但1~2月份显著低于其他月份。血型报废率差异有非常显著性,B型血液报废率最高。...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了解分析血站内血液报废原因。方法  对2005年本血站采血统计资料进行分析。结果与结论  2005年度以自愿无偿献血模式为主开展采供血活动,血液报废率4.75%。月份报废率无明显规律,但1~2月份显著低于其他月份;血型报废率差异有非常显著性,B型血液报废率最高;抗-TP报废率2.89%,占报废总数的60.95%,是血液报废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  自愿无偿献血; 血液报废; 原因及对策

       血液是抢救严重失血病人生命的重要资源,向医院提供安全优质的血液,确保输血安全是血站的宗旨。不合格的血液必须无条件报废,但采取有效措施减少血液资源的浪费,了解分析血站内血液报废原因,是非常必要的。现将2005年度以自愿无偿献血模式为主采集的血液报废情况分析如下。

    1  资料来原

  涪陵区中心血站资料档案室归档科技档案资料及2005年度采血统计资料。

    2  材料与方法

    2.1  仪器  Alisei Quality System

    2.2  试剂  HBsAg、抗-HCV、抗-HIV、抗-TP由北京万泰生物药业有限公司和上海科华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提供;ALT由重庆迈克公司和重庆药剂学校提供;质控品由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提供。

    2.3  测定方法  按厂家说明书操作。ALT为赖氏法、HBsAg选用1ng/ml、抗-HCV选用1Ncu/ml、抗-HIV和抗-TP选用2Ncu/ml的质控品,每次检测常规带入质控品,其结果必须达到规定范围,否则结果无效。

    2.4  结果判定  在质控结果符合要求的前提下,严格按厂家说明书的判定标准进行结果判定,ALT>25u/L为增高,≤25u/L为正常。

    3  血液报废判定标准

    (1)采血后对原袋血液用两种不同的检测试剂全项目检测,其中一种试剂一个项目检测为阳性及可疑阳性,ALT>25u/L的血液均定为报废标准。

    (2)脂肪乳糜血(简称脂血)以不能作HBsAg、抗-HCV、抗-HIV、抗-TP、ALT检测,判定不了检测结果的血液为报废标准。

    (3)血液保存液使用CP2BA配方,血液在2~6℃血库冰箱内保存35天,超过35天自然报废。

    4  结果

    4.1  2005年度月份血液报废情况  2005年度采血14243单位(u)*(以200ml全血或200ml全血制作的成分血为一个单位),报废676单位,报废率4.75%。除1~2月份血液报废率较低外,其余各月份血液报废率无明显规律,差别较大。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非常显著性,见表1。 表1  月份血液报废情况注:χ2=35.79,     P<0.01  

    4.2  各种血型血液报废情况  B型血液报废率6.36%为最高,其次是AB型血液报废率4.71%,A型血液报废率4.67%,O型血液报废率4.11%为最低。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非常显著性。见表2。

    4.3  血液报废原因  抗-TP阳性报废率2.89%,占报废总数的60.95%,是血液报废的主要因素,明显高于其他任何一种原因。过期报废0.04%为最低。见表3。表2  血液报废血型分布情况注:χ2=20.02,  P<0.01表3  血液报废原因 注:*本站检测为阳性及可疑阳性,标本送重庆市疾病控制中心确诊试验全部为阴性

    5  讨论[1,2]

    5.1  2005年度月份血液报废情况分析  2005年3月涪陵区全面开展自愿无偿献血招募,正式从计划无偿献血向自愿无偿献血模式转变。在人群集中的闹市区献血者在采血车上献血为主。献血前对献血者用金标试剂只对HBsAg初筛,献血后对原袋血液用两种不同厂家生产的免疫诊断试剂进行HBsAg、抗-HCV、抗-HIV、抗-TP、ALT五个项目两次全项目检测。其中一种试剂检测为阳性及可疑阳性均列为不合格血液作为报废范畴。这是3~12月血液报废率显著高于1~2月份是计划无偿献血模式,献血前对献血者五个检测项目初筛,合格者才献血的主要原因。

    5.2  血型报废率分析  血型报废率从高到低的顺序是B型6.36%,AB型4.71%,A型4.67%,O型4.11%。血型报废率无规律,各种血型之间报废率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5.3  血液报废原因分析  各种原因报废血液差别很大,值得认真研究和探讨。

    5.3.1  抗-TP阳性  抗-TP阳性报废率2.89%,占报废总数的60.95%,是血液报废的主要原因。提示加强身份识别,控制抗-TP阳性者重复献血以避免血液报废;梅毒螺旋体在枸橼酸盐抗凝血液中,于4℃保存3天内仍具有活性,应避免采集的血液3天内在临床使用,确保用血者的安全;有关部门密切关注,采取有效措施遏制疫情发展。

    5.3.2  HBsAg阳性  HBsAg报废率为0.47%。主要是献血前初筛淘汰绝大部分HBsAg阳性献血者的原因;抗-HCV报废率0.46%,基本代表我区HCV病毒自然带菌水平。

    5.3.3  抗-HIV阳性  抗-HIV报废率0.04%,5个单位因抗-HIV阳性及可疑阳性而报废的血液,标本送重庆市疾病控制中心确诊试验均为阴性,说明抗-HIV免疫诊断试剂灵敏度高而特异性差。国家临床诊断试剂检定机构应加强免疫诊断试剂的质量监控,促进生产厂家生产出灵敏度高,同时特异性强的免疫诊断试剂用于采供血机构,使血液的检测结果判定做到不错判、不误判、不漏判。以免造成鱼目混珠而影响血液质量。

    5.3.4  ALT增高  ALT报废率0.60%。ALT增高的因素很多,与女性的月经周期、多种疾病、疲劳、中暑、饮酒等因素都有一定关系。提示加强献血知识的宣传,筛选献血者时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指导献血者适时献血,以确保血液质量。

    5.3.5  脂血  脂血报废率0.16%,过期及其他原因报废也占一定比例,提示加强献血知识的宣传,避免献血前吃油腻、牛奶、豆浆、饮酒及暴饮暴食是预防脂血的主要措施;血站做好与临床医院的密切配合,加强血液采集的计划性,血站加强站内全面质量管理,减少血液过期及其他原因报废,避免血液资源不必要的浪费。

    【参考文献】

    1  李海生,迟镝,赵萍.1142袋血液报废原因分析.临床输血与检验,2002,4(2):62.

    2  余凤秀,罗庆峰,朱燕霞,等.血站血液报废原因分析及措施.临床血液学杂志(输血与检验版),2004,12(1):82.

    作者单位: 408000 重庆,重庆市涪陵中心血站

    (编辑:石  岚)

作者: 夏凉 2006-8-19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