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医药杂志2006年第6卷第7期

浅析医疗机构制剂的发展出路

来源:中华医药杂志
摘要:医疗机构制剂(下称医院制剂)是医院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过去的若干年内,对解决临床医疗急需、特需用药,弥补市场药品短缺发挥过十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由于国内医药工业的快速发展,国家药品监管部门对医院制剂的生产提出了更高的、规范性要求,先后出台了《医疗机构制剂配制质量管理规范》(试行)、《医疗机构制......

点击显示 收起

  医疗机构制剂(下称医院制剂)是医院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过去的若干年内,对解决临床医疗急需、特需用药,弥补市场药品短缺发挥过十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由于国内医药工业的快速发展,国家药品监管部门对医院制剂的生产提出了更高的、规范性要求,先后出台了《医疗机构制剂配制质量管理规范》(试行)、《医疗机构制剂配制监督管理办法》(试行)、《医疗机构制剂注册办法》(试行)等,其中硬件建设所需巨额投入就让多数医院望而却步,成为一道难以逾越的门槛。不少医院因此放弃制剂生产,制剂数量迅速下滑。对此,笔者通过对陕西省部分医院的调查,谈谈对医院制剂发展的浅显见解。

     1  医院制剂的回顾

     1.1  解决供需矛盾、保证临床用药  20世纪90年代前,我国医药工业基础较差,药品供应不能满足医疗卫生的需要,医院药学工作者为保证临床治疗用药,自行配制一些工艺简单的如酊、水、糖浆、膏之类的制剂。初期制剂室的设施、设备及质量标准均无明确的要求及规定,多数为手工操作,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供需矛盾。

     1.2  管理滞后、质量意识不强  由于缺少严格的统一规范,各地在制剂室和制剂品种审批过程中标准掌握不一,一些条件简陋、设备不足、工艺简单的制剂被批准生产,加上操作人员质量意识不强、重复利用回收包装容器等,导致制剂抽检合格率低下。还有部分民办医院以营利为目的,未经审批擅自生产,一度造成制剂混乱。

     1.3  质量标准简单、可控性差  20世纪80年代中期前,医院制剂没有统一的质量标准。一些地方性“医院制剂规范”、“医院制剂手册”等,其标准未经严格的技术审评,质量不可控,如个别制剂标准仅有“性状”一项。1986年,卫生部颁布了《中国医院制剂规范》,但各省、市自定标准仍继续执行。多数医院制剂室检验设备及仪器简单,质量控制不严格。

     1.4  建立法规体系、依法整顿提高  1985年我国第一部《药品管理法》颁布实施,卫生行政部门依法于1985、1990、1995年先后3次对医院制剂进行整顿,出台了《医院制剂管理办法》,规范了制剂许可证发放和品种注册管理程序,并在实施医院等级评定工作中,对医院制剂室操作人员、生产环境、设备等均提出明确要求,促进了医院制剂室的发展,制剂质量有所提高。

     2  医院制剂的现状

     2.1  硬件要求提高,制剂室数量骤减  为加强药品生产管理,保证药品质量和患者用药安全,国家对药品生产工业企业强制实施了GMP认证,并参照GMP要求,制定了《医疗机构配制制剂质量管理规范》、《医疗机构配制制剂监督管理办法》(试行),对医院制剂从生产厂房、人员资质、设施、设备、质量监控及管理软件提出明确要求。要建立一个符合“规范”要求的制剂室,投资至少在几十万甚至几百万元人民币,这对不少医疗机构来讲是难以承受的。医院制剂本身是高投入、低产出、低利润商品,标准制剂利润加成率仅5%,许多医疗机构原本就在保本经营或微利经营,故面对巨额投入和生产成本提高,不得不放弃制剂生产。据了解,陕西省2001年前有282张“制剂许可证”,2005年只换发了120张,数量仅为原来的43%。在通过换证的制剂室中,规模较大的或个别有特色制剂的三级甲等医院,如西安儿童医院、陕西省中医医院都按照药品生产企业GMP要求,建设了2000m2的生产厂房,不同剂型能分室生产,空气净化、工艺用水、生产设备、人员配备、检测仪器及管理软件均符合相关规定,并配制了高效液相、紫外光谱等精密仪器。

     2.2   制剂品种量小面窄,特色制剂不多  《药品管理法》及《医疗机构注册办法》(试行)明确规定:医疗机构配制的制剂应当是市场没有供应的品种。这些品种有别于工业制药,多数使用面窄,有效期短,周转快,批量小,批次多,品种杂,生产效率低,成本高,且以皮肤、口腔、五官科及胃酶合剂、止咳糖浆等小品种制剂为主。我国有制药企业5000余家,产品结构、规格、包装等均不能满足医疗需要,如大剂量灭菌注射用水、外伤清洗液、透析液;价格低廉的维生素类药、硫代硫酸钠注射液、1%普鲁卡因、地卡因注射液等市场买不到。医院新研发的制剂,如按新药注册申报则成本过大,不利于新制剂开发。有些医院使用多年疗效显著的制剂品种,因原始资料丢失而不能再注册。如陕西省中医医院原有各类制剂品种110多种,现仅注册44种。

     3  医院制剂发展出路

     3.1  提高认识,增加投入  医院制剂不仅能有效补充临床治疗用药、解决市售药品品种供应不足或规格不全等问题,而且为传统医药中的秘方、验方及经典处方的研发提供了一条快速、简捷、有效的途径。因此,医院制剂研究在相当长时期内仍是医院药学工作者重要的工作任务之一。

     对医院制剂的评价,不能单纯考核其经济收入,应从满足临床用药以及特色制剂吸引病人带来的综合经济效益来评价。院领导要提高对发展医院制剂重要性的认识、树立信心,加强对制剂室投入,从配制环境、厂房设施、设备、检测仪器、人员配置等方面予以支持,建立必要的管理制度及标准操作规程,修订提高质量标准,保证制剂的疗效和患者安全,更好地为临床医疗服务。

     3.2  加强管理,保证制剂质量  医院制剂抽检不合格率高的主要原因是管理松懈、制度不健全、人员质量意识差。医院制剂室除生产环境、设施、设备、检测仪器等要符合要求外,还必须建立必要的管理文件系统,提高人员质量意识和操作技能,减低生产过程的污染及交叉污染,确保制剂质量。医院制剂室的建设不能完全照搬药品生产企业GMP要求。

     3.3  发展特色制剂,提高医院综合效益  医院制剂应结合医疗优势,重点开发疗效显著并经临床验证应用安全的验方、秘方或单方制剂,在“特色”上下功夫,以提高医院的知名度,吸引患者,使医院整体效益得以提高。如西安交大第二医院以自制皮肤用药而有名,仅“皮炎净”每月就销售8000余盒,销售额约18万元,还不包括皮肤病患者就诊的挂号费、各项检验检查费、住院费等;陕西中医医院突出中医特色,着重开发名老中医的经验方,在已注册的44种制剂中,本院验方占到80%,不仅年增加收入120余万元,而且克服了传统中药服用的弊端,极大地方便了患者,就诊患者明显增多。

     3.4  加强制剂研发,促进制剂向市售药品转化  医院制剂多是传统的秘方、验方,且经过院内长时间的临床应用,其安全性、有效性得到充分验证,选择医院制剂进行市售药品研究,既节约经费、时间,也不必担心疗效,是市售药品开发的一条简捷途径。许多市售药品均来自医院制剂的进一步研发。陕西中医医院的“乙转灵胶囊”、“平消片”、“痰饮丸”等8个制剂品种已转为市售药品,目前尚有“胃舒泰颗粒”等4个品种已完成基础研究,为医院创造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也推动了医院科研工作开展。

     总之,医院制剂的发展必须遵守《医疗机构配制制剂监督管理办法》(试行)和《医疗机构制剂注册办法》(试行)的有关规定。在本机构无力建设制剂室的情况下,可委托取得《制剂许可证》或通过药品GMP认证的生产企业加工制剂,以满足临床用药的需求和提高医院的综合效益。

    作者单位:1 710061 陕西西安,陕西省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

     2 710061 陕西西安,陕西省新药审评中心

    (编辑:余  强)

作者: 杨志信,张荣玉 2006-8-19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