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医药杂志2006年第6卷第7期

胺碘酮与利多卡因在治疗心肌梗死患者并发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观察

来源:中华医药杂志
摘要:对于心肌梗死并发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内科学》将利多卡因作为首选,但在《国际心肺复苏和心血管急救指南2000》中推荐了胺碘酮抗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胺碘酮静脉注射用于心肌梗死中抗室速/室颤的治疗经验不多,但自2000年后胺碘酮静脉应用日益增多,在指南中推荐胺碘酮用于心肌梗死、心肌病,尤其......

点击显示 收起

  对于心肌梗死并发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内科学》将利多卡因作为首选,但在《国际心肺复苏和心血管急救指南2000》中推荐了胺碘酮抗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胺碘酮静脉注射用于心肌梗死中抗室速/室颤的治疗经验不多,但自2000年后胺碘酮静脉应用日益增多,在指南中推荐胺碘酮用于心肌梗死、心肌病,尤其是心功能不全的室速/室颤的治疗,胺碘酮为首选用药,现将我院自2002~2006年收治的88例心肌梗死并发室性心律失常的患者应用胺碘酮和利多卡因的临床观察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02年1月~2006年1月我院收治的心肌梗死后血压稳定,心功能正常或心功能Ⅰ~Ⅱ级并发室性心律失常的患者88例,其中用尿激酶溶栓的有21例,未溶栓的有67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4例,男24例,女20例,年龄34~74岁(平均64岁),出现单源室性早搏21例,成对室早16例,短阵室速7例;对照组44例,男25例,女19例,年龄35~76岁(平均63岁),单源室早24例,成对室早12例,短阵室速8例。心功能分级按纽约心脏协会(NYHA)标准。

  1.2  治疗方法  观察组:在整体治疗和β受体阻滞剂的基础上用胺碘酮注射液150mg 5%葡萄糖20ml稀释后于10min注入,后用静脉滴注维持量,在初始6h以1mg/min速度给药,随后18h内以0.5mg/min速度维持,第2个24h及以后维持一般为0.5mg/min。对照组:用利多卡因50~100mg静脉注射,至早搏消失或总量已达300mg,继以1~3mg/min的速度静脉滴注维持。

  1.3  观察指标  (1)临床症状及体征:胸闷、心慌、呼吸困难,心率、血压及肺部罗音;(2)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及24h动态心电图及心肌酶谱;(3)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E/A比值,左室射血分数(LVEF)。

  1.4  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室性早搏消失或较原来早搏减少90%以上;有效:室性早搏较原来减少50%~70%;无效:室性早搏无变化或较前增多者。

  1.5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以均值±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统计学差异有显著性。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治疗组胺碘酮总有效率41例(93.18%),对照组利多卡因总有效率29例(65.91%),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心律失常改善情况比较

  2.2  两组治疗前、后左室舒张功能指标比较  治疗组的各项指标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表2  两组治疗前后心功能比较注:治疗前、后比较P<0.05,组间比较P<0.05

  2.3  副反应  治疗组有1例出现胃肠道反应,用胃黏膜保护剂后好转,对照组有1例出现尿潴留,导尿后好转。用药后血常规,电解质,肝肾功能及血糖均无异常改变。

  3  讨论

  胺碘酮是多通道阻滞剂,可表现出Ⅰ~Ⅳ类所有抗心律失常药物的电生理作用,包括:(1)轻度阻断Na通道;(2)阻断钾通道;(3)阻断L型钙通道;(4)非竞争性阻断α受体和β受体,扩张冠状动脉,增加血流量,减少心肌耗氧,扩张外周动脉,降低外周阻力,因此静脉注射明显降低血压,对心排血量无明显影响,胺碘酮的电生理作用主要表现在抑制窦房结和房室交界区的自律性,减慢心房、房室结和房室旁路传导,延长心房肌、心室肌的APD和有效不应期,延长旁道前向、逆向有效不应期。通过临床观察结果显示胺磺酮抗室性心律失常的作用明显优于利多卡因,特别是对心功能不全的患者,虽然单个临床试验没有证实胺碘酮能够减少总死亡率,但多数证实可明显减少心律失常死亡,综合分析显示也可使总死亡率明显下降。

  作者单位: 438000 湖北黄冈,黄冈市中心医院老年病房

   (编辑:齐  永)

作者: 胡志平 2006-8-19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