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医药杂志2006年第6卷第11期

高原脑水肿并发应激性溃疡的护理

来源:中华医药杂志
摘要:高原脑水肿(HACE)是人体由于脑缺氧而引起的严重脑功能障碍,出现严重的神经症状,甚至昏迷或(和)共济失调的一种高原特发病,属急性高原病中最严重的类型之一[1]。在肌体处于一种应激状态,在神经、体液作用改变的情况下可使患者原有溃疡加重或出现新的溃疡。现就本院20年间收治的确诊为高原脑水肿并发溃疡病人的护......

点击显示 收起

    高原脑水肿(HACE)是人体由于脑缺氧而引起的严重脑功能障碍,出现严重的神经症状,甚至昏迷或(和)共济失调的一种高原特发病,属急性高原病中最严重的类型之一[1]。在肌体处于一种应激状态,在神经、体液作用改变的情况下可使患者原有溃疡加重或出现新的溃疡。现就本 院20年间收治的确诊为高原脑水肿并发溃疡病人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均为1985年1月~2005年12月收治的确诊为高原脑水肿住院病人,共217例,其中男184例,女33例;年龄4~62岁,平均28.6岁。初次进藏163例,再次进藏54例,死亡21例,死亡率为9.7%;其中并发溃疡者31例,占14.29%,急性发病29例,剧烈发病2例,比内地相关统计13.82%略高。

    1.2  环境资料  本组病例均在西藏拉萨地区平均海拔3685m,年平均温度7.5℃,平均大气压<65.1kPa,氧分压<13.4kPa,气管气氧分压仅为12.1kPa,空气中氧含量均为海平面的63%。

    1.3  临床表现  主要症状为腹痛、黑便、呕血或便血。脑水肿较轻、意识清楚者有腹痛症状,其性质不定,典型者有轻~中度剑突下持续疼痛,口服抗酸药或进食后缓解;昏迷患者以后3种症状为主,出血量小(50~100ml),表现为黑便,不引起循环障碍,出血量大、出血速度快可表现为呕血或便血,严重者呈休克状态,表现为面色苍白、四肢厥冷、血压下降、脉压差变窄、心率加快等。

    2  护理

    21  早期干预

    211  护理人员在思想上应引起高度重视,病人进入病房后立即给予吸氧,氧气流量一般为2~4L,病情严重宜加大流量,随着病情的好转氧气应逐渐减量并维持数日,不宜过早停止吸氧,以防病情反跳,湿化瓶中放入50%~70%的酒精消泡。

    212  严格卧床休息,放好护栏,防止坠床,对烦躁不安着应在医师的指导下给予镇静剂,这样既可以减轻因为活动而加重的缺氧又可以预防消化道出血。

    213  对昏迷病人处于禁食者给予抑酸剂和胃黏膜保护剂降低胃酸对胃黏膜的损伤。

    22  整体护理

    221  保持呼吸道通畅  让病人平卧,头部抬高15°~20°,并偏向一侧,有假牙者应及时取出,防止舌后坠,及时吸痰,鼻导管和留置胃管应定时清洁。

    222  严密观察生命体征  根据病情适当调整体位,严密观察其体温、呼吸、瞳孔、血压的变化,尤其观察呕吐物、排泄物的颜色、气味、性状等。

    223  做好输血前的一切必要准备,明确输血指征。

    224  保证有效的静脉通道,必要时进行深静脉穿刺。

    225  经常了解患者腹部症状和体征,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向医生报告。

    226  高原气候干燥,在给氧过程中应每日湿润、清洁鼻腔2次,达到有效给氧的目的,亦可采用石蜡油涂抹鼻腔或滴入庆大霉素既湿化又防治感染。

    227  创造条件为病人提供良好的环境,保持病室整洁、安静、光线适度,以稳定病人情绪。

    228  合理饮食  饮食根据病情而定,严重恶心、呕吐伴出血暂停进食,饮食宜富有营养而易消化,少食多餐,不食生拌菜、粗纤维的蔬菜及刺激性食品,包括浓茶、酒、烟、咖啡、过酸过甜饮料等。

    23  加强卫生知识宣教  使初进高原的人了解高原气候环境,增加对高原性疾病的防治知识,消除紧张、恐惧的心理。

    231  进入高原前应做全面的健康检查,有严重的心脑血管疾患和活动性溃疡者均不宜进入高原。

    232  进入高原前2天要注意休息,避免劳累,防止感冒,身体调整至最佳状态。

    233  进入高原后整个机体处于缺氧状态,各系统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不宜进行剧烈运动和暴饮暴食。

    234  合理使用药物进行预防也是十分必要的。

    3  讨论

    高原地区空气稀薄,氧分压低。缺氧给人体各个器官、组织带来一系列的影响,而脑细胞对缺氧尤其敏感。在缺氧状态下脑细胞存在代谢障碍、循环异常、血管通透性增加,最终导致脑细胞水肿。应激性溃疡是高原脑水肿的严重并发症之一,有文献报道高原上消化道出血休克发生率在43.5%[2]。大量实验表明,久居平原的人从低海拔地区进入高海拔地区后,由于低大气压,低氧分压,寒冷等应激条件下造成机体一些生理、病理变化,包括肾上腺皮质激素增高,使胃酸和胃蛋白酶分泌增加[3]。同时缺氧导致胃黏膜屏障受损,胃黏膜上皮细胞再生能力减弱,胃壁毛细血管通透性和脆性增加,血粘度增加,血流速度减慢使胃蠕动和消化功能降低。综合因素导致胃黏膜细胞糜烂、坏死而发生出血。平常人们缺乏高原地区引起应激性溃疡的认识,存在本并发症的患者因处于昏迷期无明显临床症状和体征而被忽视。提高护理人员的思想认识,有针对性的早期预防,加强高原防护知识的宣传,可明显降低高原性疾病的发病率和并发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西藏军区总医院.高原病学.拉萨:西藏人民出版社,2001,158.

    2  康中林.高原地区200例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分析.高原医学研究,1993,(2):145.

    3  刘琳.西宁地区老年人脑血管并发应激性溃疡出血的健康教育.高原医学杂志,2004,14(2):52.

   作者单位: 850003 西藏拉萨,西藏军区总医院神经外科(△保健科)

  (编辑:余  强)

作者: 王南青,刘智广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