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学教育科教新闻

队列研究:考察疾病风险因素的关键手段

来源:《中国医药报》
摘要:人类健康、疾病以及个体对药物的反应是遗传和环境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但传统的医学研究模式无法得到研究对象在患病前或用药前的样本。日前,在以“队列研究:宏观医学与微观医学的整合”为主题的第S7香山科学会议上,来自国内外的40多位专家就开展大规模、前瞻性的队列研究,提高疾病的预......

点击显示 收起


  
  人类健康、疾病以及个体对药物的反应是遗传和环境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但传统的医学研究模式无法得到研究对象在患病前或用药前的样本。日前,在以
“队列研究:宏观医学与微观医学的整合”为主题的第S7香山科学会议上,来自
国内外的40多位专家就开展大规模、前瞻性的队列研究,提高疾病的预防和治疗
水平进行了研讨。
  ■国际队列研究热潮涌动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沈晓明教授介绍说,尽管传统的病例对照等流行病学手
段在研究易感基因和环境与疾病的风险关系时具有很高的成本效益,但也存在客
观的局限性。由于研究人群较小、跟踪时间短,再加上在样本选择等方面固有的
偏差,无法获得基于人口的定量化、概括性的结论。另外,这一模式无法得到研
究对象在患病前或用药前的样本,很难获得预测性的生物标志物。而只有通过大
规模、前瞻性、纵向的队列研究,在足够的时间跨度内(6年以上)、对足够大的
人群(数十万人)进行跟踪研究,获得从疾病发生前就开始收集的系统、连续的生
物学样本和流行病学数据,才有可能最终揭示疾病发生、发展过程的内在规律,
达到疾病的预测、预防和药物个体化治疗的目的。大规模、前瞻性队列研究是目
前在人群规模上对疾病风险因素进行定量和概括性研究的关键手段,已成为宏观
医学与微观医学整合的公共平台,在疾病的早期诊断、新药研发等方面具有重要
意义。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程琦教授介绍说,大规模队列研究在西方
发达国家开展得比较早。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由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心肺和
血液研究所进行的著名的Framingham心脏研究,自1948年开始启动以来至今已经
历了半个多世纪,成为世界上针对心血管疾病而开展的大规模队列研究的先驱。
该研究所获得的有关冠心病危险因素的多项重要成果,极大地提高了人类对于冠
心病的预防水平。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癌症研究所、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儿童健康与人类发展
研究所等近年来相继启动了“最后的队列研究(theLastCohort)”计划和“国家
儿童研究”计划,以期通过大规模的、前瞻性的队列研究,阐明癌症的相关风险
因素以及环境对儿童健康和成长的影响。挪威、英国、德国等国也都设立了国家
级的前瞻性队列研究计划。国际上大规模队列研究发展的总趋势是多学科和多中
心的协作项目,多个疾病及多种因素的共同研究,基础、临床和实验室指标的全
面观察。
  ■我国大规模队列研究开展相对不足
  在谈到我国大规模队列研究的现状时,程琦教授说,大规模队列研究在我国
医学领域起步较晚,各地开展的研究项目大多是针对某些与人民生命健康具有密
切关系的一类疾病,比如心脑血管病、常见恶性肿瘤等。但综观近10年来发表的
以中国人群为研究对象的大规模队列研究的科学论文,可以发现论文发表在国际
一流杂志上的研究项目,几乎都是国际合作课题,比如去年发表在《新英格兰医
学杂志》上有关成年男性和女性主要死因的报告等。而由国内科研人员单独主持
和完成的大规模队列研究不多,国际影响较小。
  北京大学医学部柯杨教授在书面发言中说,进行大规模队列研究需要深入调
查现场,工作繁重、艰苦、枯燥、耗时、耗资,而且必须依赖于当地政府、医疗
机构和被调查人群的合作;加上往往需要长时期的跟踪随访,在整个过程中许多
辅助环节的成果回报甚微,也没有固定的经费渠道,因此,虽然我国有不少疾病
人群,但规范成功的大规模人群队列研究并不多。
  沈晓明教授指出,近年来,我国流行病学研究有了长足的进步,许多单位先
后开展了常见、慢性疾病的病例对照研究和基于人群的队列研究。然而我国在开
展国家级的、大规模的前瞻性队列研究方面相对不足,目前主要依靠各项目、各
单位单打独斗,难以保证生物学样本和流行病学数据收集的长期性、系统性、科
学性和共享性。程琦教授也认为,大量的经费投入,标准化的科研设计以及严格
的质量控制,是大规模队列研究得以成功的基本条件,但是现在有些研究项目虽
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由于种种原因而未能达到预期的结果。
  ■发挥病源优势加强队列研究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人口大国,自然和社会发展的不平衡使得人群暴露环境
和疾病谱具有多样性的特征。柯杨教授说,目前在我国进行大规模队列研究的优
势首先在于病源丰富,某些疾病的高发人群仍然存在地区性,只要设计合理,投
入充分,无论阳性、阴性都具有重要价值;其次是我国的队列研究可以通过政府
组织、协调、行政干预等手段来实现,这在某些发达的西方国家则难以想象与实
施。
  程琦教授说,未来我国大规模队列研究的发展方向是应当大力发展多学科和
多中心的协作研究,避免重复,让有限的科研资源发挥最大最好的效益;巩固和
完善现有的具有长期随访价值的大规模研究队列,加强分析已经获得的大量数据,
充分发挥这些资料的作用,同时考虑结合医学、生物学以及其他学科发展的新发
现,扩大研究的内容和范围;针对一些重大疾病,建立若干全国性的大规模研究
队列,结合遗传和环境两个方面的全面研究,以争取在某些方面有所发现,有所
突破,如建立大规模母婴家庭队列,对先天性畸形和其他有关疾病进行长期研究。
  沈晓明教授表示,大规模、前瞻性队列研究在揭示疾病的发病机制以及改善
疾病的早期诊断、分子分型,掌握人口的健康状况,帮助政府决策,控制突发性
传染病的蔓延方面日益显示出巨大的现实作用和发展潜力,它已成为关系到现代
生物医学发展和公共卫生决策的基础性学科,是现代生物医学研究不可或缺的重
要环节和公共平台,因此,应下大力气积极发展和构建这一崭新的基于人群的医
学研究技术平台,使疾病的防治水平提高到一个新台阶。
  (潘锋)


作者: 2006-8-2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