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学教育科教新闻

中医史研究应从研究走向创造

来源:《中国医药报》
摘要:研究历史有两大基本任务,一是再现历史,尽可能客观地再现历史。所谓“有什么”,历史上曾经存在过什么,面对形形色色的历史文献、文物,需要经过缜密考证、辨析,弄清到底“是什么”,然后才有可能构成一幅逼近历史真实的图景。二是解释历史,用合适的理论来解释历史图景,回答历史“为什......

点击显示 收起


  
  研究历史有两大基本任务,一是再现历史,尽可能客观地再现历史。所谓“
有什么”,历史上曾经存在过什么,面对形形色色的历史文献、文物,需要经过
缜密考证、辨析,弄清到底“是什么”,然后才有可能构成一幅逼近历史真实的
图景。二是解释历史,用合适的理论来解释历史图景,回答历史“为什么”会这
样,在各种因素互动下会“怎么样”。研究历史从史料入手,在一定的史学理论
指导下研究,或侧重史料,或侧重理论,或史论结合。历史研究的目的在于以史
为鉴,古为今用。中医史研究大体也如此。
  如果对中医、中医史学科特点及其发展做一些较为深入地思考的话,那么就
不难发现当前的中医史研究应该有一种新的价值取向,就是不仅要研究历史,而
且要创造历史。
  中医学有着悠久的历史,独特的理论,显著的疗效,浩瀚的文献,数千年来
为中华民族的健康和繁衍做出重大贡献。当今中医发展的标志是中医现代化,而
中医现代化的关键是中医理论现代化。中医理论现代化,某种意义上说应该是指
中医理论的现代诠释,即以当代哲学、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语言来表述中医理
论,既不失原有精髓,又为当代学术界所理解,更为理想的是在诠释过程中发展
原有理论。创新是中医发展的动力,诠释也是一种创新。
  综观中医发展的历史,中医创新的突出特点是继承基础上的创新。金元四大
家刘完素、张从正、李东垣、朱丹溪,是中医历史上敢于创新、善于创新的杰出
代表,他们有一个共同特点是继承《黄帝内经》及其后世有关医家的学术思想,
结合本人诊治当时疾病的经验和学术思考,提出崭新的能有效指导临床诊治的理
论假说。中医战胜传染病的历程,就是中医不断继承、创新发展的历史。如治伤
寒,汉代张仲景创六经辨证;治温病,清代叶天士创卫气营血辨证,吴鞠通创三
焦辨证,他们都给《内经》中“伤寒”“温病”及其有关内容,赋予新的内涵,
从而构建新的中医传染病证治学说。
  中医史学是以继承为主的中医基础性学科,主要任务是研究中医药学发展历
史及其规律。中医史学研究要为中医发展服务,它的研究成果不能满足于仅仅被
动地为中医学界所利用、借鉴,而是要求我们的学者要主动参与到当前中医现代
化进程中去,与中医学界的理论研究、临床研究、实验研究相结合,与这些领域
的研究人员进行面对面的交流,随时将历史研究成果应用到相关的中医现代化研
究中。
  中医史研究者,不仅要再现历史,解释历史,而且要参与现实,创造历史。
譬如说中医理论的现代诠释,是恢复中医在学术界、社会上的话语权,对于多学
科参与中医建设,全社会关注中医发展,具有十分重要意义的大事。在对中医理
论进行现代诠释之前,需要有计划地系统地清理中医学术家底,梳理中医理论体
系,从研究中医药术语入手,揭示术语所反映的中医药概念内涵,概念的古今演
变,以及概念体系的构建,这些围绕术语概念史的研究工作正是中医史学的优势,
也是中医史研究者创造历史的用武之地。
  实际上,近年来中医史学者就已经参加了国家“973”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
划关于方剂、证候的研究工作,也参加国家攀登计划关于经络的研究项目,直接
与中医其他领域的专家学者交流学术,直接给出了研究项目中遇到问题的史学答
案,直接将医史研究成果应用到有关研究项目中,从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同时体现了中医史学者在中医现代化进程中的应有价值,也尝到创造历史的甘苦。
  中医药古代文献中记载着历代医家的理论智慧和丰富经验,一直是中医学术
发展取之不竭的源泉。通过对医学发展历史的深入研究,结合当今学科发展,凝
练研究课题,寻找可行的突破口。充分发挥学科优势,有计划系统地整理中医学
术宝库,提出中医发展的关键性问题,参与中医理论的现代诠释,为临床诊治和
针灸方药研究提供重要的研究思路。
   文/朱建平



作者: 2006-9-21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