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学教育科教新闻

应万涛:新学科里的“新兵”

来源:科技日报
摘要:”1998年从国防科技大学毕业后,应万涛考上了军事医学科学院的研究生,在导师钱小红教授的悉心指导下开始和蛋白质组学打交道。那时,这一学科在国内刚刚起步,各方面研究条件十分有限。9年后的今天,国内外蛋白质组学的研究成为热潮,而他所在的研究中心也在国家“973”等重大项目的支持下发展得越来越快,这让他经常感慨......

点击显示 收起

        应万涛至今对实验室里那台老型号的普通质谱仪念念不忘,“我就是靠它拿到博士学位的。”  

  1998年从国防科技大学毕业后,应万涛考上了军事医学科学院的研究生,在导师钱小红教授的悉心指导下开始和蛋白质组学打交道。那时,这一学科在国内刚刚起步,各方面研究条件十分有限。9年后的今天,国内外蛋白质组学的研究成为热潮,而他所在的研究中心也在国家“973”等重大项目的支持下发展得越来越快,这让他经常感慨,实验室的仪器设备越来越多,研究通量与精度越来越高,“就拿我们实验中最重要的仪器质谱仪来说,中心现在就有各类型号、不同用途的质谱仪7台。”  

  刚满30岁的应万涛博士,是军事医学科学院蛋白质组研究中心最年轻的副研究员。和研究中心的各位老师相比,他算是这个新学科里的“新兵”,但9年参与蛋白质组学研究的经历和成绩却让人刮目相看: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SCI收录论文6篇,参与发表其它论文27篇,参与编写蛋白质组研究相关专著5部。博士生研究论文“基于凝胶电泳的蛋白质组研究策略及应用”被评为2005年全军优秀博士论文。  

  目前他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课题“稳定同位素标记和生物质谱用于复杂蛋白质混合物的定量研究及应用”1项,完成军事医学科学院放射与辐射医学研究所青苗基金1项,作为主要承担者参加和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课题1项、国家863项目1项、国家973项目3项、国家科技攻关重大专项和北京市科技计划重大项目各1项。  

  从2001年973“人类疾病的蛋白质组学的研究”项目立项开始,国内对于蛋白质组学的研究持续“升温”,他这个“新兵”也看着这个新学科一天天的发展起来。  

  说起973项目,作为年轻人的应万涛还有一个很深的感触,那就因为有国家重点支持,他作为课题组里的年轻人也能有机会参与国际学术交流。因为973等项目的支持,应万涛在读博士期间就有几次去美国、德国参加学术会议的机会,甚至走上讲台,报告自己的学术进展,这些经历让他难忘。  

  国际交流对于新兴学科尤为重要,外国的同行在研究什么?有什么新的想法和方向?这都能给刚刚起步的中国蛋白质组学研究者们带来启发,应万涛也从中获益良多。  

  如今,作为蛋白质组研究中心的骨干,应万涛在钱小红教授指导下,带领着一个六、七人组成的研究小组,关注新型的蛋白质组研究技术策略的建立,并基于这些技术,探索肝脏等重要生理病理系统的全套蛋白质构成,发现与肿瘤等重大疾病发生与发展相关的蛋白标志物。他总忍不住要对小组里新来的年轻人念叨:“现在的实验条件这么好,做不出像样的成绩怎么行!”他这样激励着别人,也这样激励自己。  
作者: 2007-6-23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