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学教育科教新闻

中国科大学子在国际遗传工程机器竞赛中获两项金奖

来源: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摘要:近日,在一年一度的国际遗传工程机器竞赛上,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派出两支队伍的队员们不负众望,收获了两项金奖。中国科大自2007年参赛以来共取得3金1银的好成绩,保持国内金牌数第一和奖牌数第一的领先地位。在中国科大吴家睿、刘海燕、滕脉坤和周丛照等教授的领导下,今年的参赛队从2008年12月开始组队,经过层层选拔,最......

点击显示 收起

  近日,在一年一度的国际遗传工程机器竞赛上,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派出两支队伍的队员们不负众望,收获了两项金奖。与加州伯克利大学(berkeley)并列金牌数第一。中国科大自2007年参赛以来共取得3金1银的好成绩,保持国内金牌数第一和奖牌数第一的领先地位。



  在中国科大吴家睿、刘海燕、滕脉坤和周丛照等教授的领导下,今年的参赛队从2008年12月开始组队,经过层层选拔,最终确定6名研究生和11名本科生作为正式队员,7名一年级和二年级的本科生作为预备队员,为参赛做准备。这些队员经过一系列的理论培训、合成生物学基本知识培训后,队员们分成不同的小组,分头调研文献。队员们利用寒假期间,进行了为期十天的实验集训,掌握基本的实验技能。



  竞赛的成败关键在于确立一个好的选题,为了让团队产生一些新的想法。队伍借鉴了魔鬼训练、头脑风暴等形式,使队员们提出一些大胆的想法。经过五个月的学习、交流和讨论,团队于4月18日正式举行开题报告会。与会的三位教授和全体队员经过讨论,最终为两支队伍(USTC队和USTC  Software队)确定了两个研究课题。



  USTC队的参赛题目是“大肠杆菌自动定向演化机器”,旨在以演化算法的理论为指导,通过合成生物学方法,在大肠杆菌中实现可以自动优化选择压力的连续定向演化系统。队员们通过实验工作和理论研究,验证了利用群体感应系统和逻辑装置对选择压力进行自动控制的可行性,总计提交167个标准生物零件。



  USTC  Software队的参赛题目是“自动生物环路设计”,旨在通过系统辨识和多种优化算法,根据用户定义的系统所需输入输出特性和动力学行为,用软件自动设计出满足要求并具有健壮性的生物环路的拓扑结构和参数。队员们完成的软件实现了设计目标,并通过多个基于已有研究工作的实例进行了有力的证明。



  该项竞赛通过学生自主选题,合作完成实验,充分锻炼了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对于科学的热情。在近一年的参赛准备中,队员们获得了全面的成长。而中国科大通过参加此次竞赛,不仅在国际舞台上充分展示了中国科大学生的实力,也为创新人才的培养开辟了新的途径。



  国际遗传工程机器设计竞赛(iGEM)是国际上合成生物学领域的顶级大学生科技赛事。该项竞赛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2003年创办,2005年发展成为国际赛事,2008年有21个国家和地区的84支队伍参赛,2009年有112支队伍参赛,国际知名的大学如MIT,  Harvard,  Stanford,  Berkeley,  Cambridge均参加角逐,国内的北大、清华、上交大、天津大学也都参与这次竞赛。每年的竞赛受到Nature,Science,Scientific  American,Economists等杂志,以及BBC  这样的传统媒体的关注并进行专题报道。该项竞赛为不同国家、不同专业的大学生提供了一个相互交流的国际舞台。该项赛事要求学生自主选题,利用课余时间完成相应的实验工作,并将研究所取得的有用成果提交给MIT的竞赛组委会,供全球的科学家共享参赛队伍的研究成果。
作者: 2009-12-7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