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学教育科教新闻

实验室到工厂,多远?

来源:浙江日报
摘要:“实验室成果如何规模化生产,这是国内新材料产业发展中的一个软肋。”杭州市科技局局长楼健人谈及产业现状时,直言不讳。不久前,记者参加一次高校、企业对接会,不少高校代表向企业抛出了“橄榄枝”,甚至有的教授坦承,与企业合作一向不多。一个不争的事实是,与国外成熟的产学研结构相比,国内新材料行业的产学研互动......

点击显示 收起

“实验室成果如何规模化生产,这是国内新材料产业发展中的一个软肋。”杭州市科技局局长楼健人谈及产业现状时,直言不讳。



不久前,记者参加一次高校、企业对接会,不少高校代表向企业抛出了“橄榄枝”,甚至有的教授坦承,与企业合作一向不多。



一个不争的事实是,与国外成熟的产学研结构相比,国内新材料行业的产学研互动尚在起步阶段。直至2009年,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才申请设立新材料专业委员会并最终获得批准。



“从杭州目前的状况看,企业通过自身研发带动产业发展的案例比较多,科研院所引导企业研发的案例还少之又少。”楼健人说。



这一现状存在很正常。为期半月的调研中,记者发现,新材料产业是一个资本和技术高度密集型产业,大部分企业的老总自身即有高校科研背景,亦或身边有一支“海归专家团队”。从实验室直接迈向工厂的成果转移,有的成功了,但也有的“砸”了,一大笔资金打了水漂。



成果转换的“风水学”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研究员朱锦,成为自材料所成立以来,第三位成功“卖”出实验室成果的人。



朱锦的“卖点”很不错,赶上了“特殊时期”。



不久之前,美国加州空气管理署(CARB)为了进一步减少在加州销售或使用的人造板制品中的甲醛释放量,对各种胶合板允许的甲醛释放量提出了比E1标准更为严格的新要求。而且,它极有可能成为美国的一项联邦法规在全国推广实施,甚至欧洲也将仿效。如此一来,欧美等国构筑起高高的“绿色壁垒”就成了不远的现实。



而中国是世界人造板生产大国,全球约有三分之一的人造板都产自中国。



即便加州没有出台新政,随着人们对家居环境要求的进一步提高,国际上对木质人造板中可释放甲醛量的规定也会越来越苛刻,甲醛基胶粘剂将会不断面临新的挑战,真正的无醛胶将会最终占领国际市场,成为胶粘剂市场的“宠儿”。



朱锦手中有一项专利,叫“生物基无醛木材胶粘剂”。



“原材料是从大豆中萃取的,一来价格低廉,二来生产工艺也简单。”朱锦的专利,投放到人造板中,不仅达到了国际甲醛释放限制E0级最高标准,胶合强度也相当出色,经沸水煮四小时后依然保持原貌,“无醛胶产品以前也有,但是耐水性普遍较差。”朱锦在材料上加以改良后,这一问题迎刃而解。



普通的大豆,竟能打破“绿色壁垒”,宁波八益实业有限公司看上了这项专利。今年3月,八益与材料所签订了合作协议,材料所将这一技术转让,并跟进后期研究,八益总投入1亿,将这一技术投产。



然而,朱锦告诉记者,卖出专利也要看“天时地利人和”。无醛木材胶粘剂这项专利研发出来已经有一段时间了,直至美国的法规刺激到了企业的神经,才主动找上门来。



诚然,记者走访中,企业因为类似原因和专家“联姻”的例子的确不少,宁波广博纳米材料有限公司老总,十年前“碰到”一位留美博士带来的纳米材料专利,孤注一掷,投入了巨大的财力,如今他的产品在行业中有“垄断”之势。这位老总承认,当时自己也看不清楚这项专利的前景,只能摸着石头过河,没想到押对了宝。



回归产业的研究所



朱锦所在的单位,中科院宁波材料所,是浙江“新材料智慧”的集聚地。



在一个秋日的午后,记者推开了这座研究所的大门。



从创立之初,该所就定位于“支撑地方产业发展”的科研机构。



所长崔平是一位心思缜密的女性,在研究所高楼拔地而起之前,她带着调研小组北上南下,做了大规模的准备工作。



“从企业和高校合作失败模式中吸取教训”。这是崔平筹备之初的想法。



崔平和她的团队希望从规划开始,就建立起和产业互动的良好关系。研究所致力于打造成长三角先进制造的“桥头堡”,必然要在产业中树立起权威。“我们对单家企业逐个调研,可谓是地毯式调研,发现企业求贤若渴。”



在一轮调研中,崔平发现企业和高校的信息存在很大的不对称性,企业需要高校拿出成熟的、终端市场产品,而高校埋头研发,提供的大多数是基础性产品,需要企业再加以改造。



“一般的企业没有这个耐性,所以合作告吹的很多。”崔平首次定了研究所四个方向:高分子材料、纳米材料、磁性材料和材料表面工程。“方向是依据产业而设的,高分子材料产业,以绍兴、余姚为代表;纳米材料产业,宁波就是代表;磁性材料产业更广一些,东阳、宁波和海宁都是典型;材料表面工程,以永康小五金为代表。”



料要成材,材要成器,器要能用。崔平如此解释“材料”的内涵。“材料所也要诠释出这一含义,如果我们只顾埋头实验室,脱离产业现实,无疑是‘空中楼阁’,我们的材料所,要拿得出企业欢迎的成果。”



但显然,从创立之初至现在,材料所只成功转移了三个成果,崔平的压力不可谓不大。



“还在不断探索合作方式。”崔平说。



主动和大企业对接、共建技术创新载体、专有技术转让、研究员去企业挂职锻炼、请企业代表走进研究所、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和培训……六年来,研究所通过这六种方式,已成功和17家企业建立起工程技术中心。“工程技术中心是企业对研究所成果的一个认可,企业信任你,才会把你请进家门,并出资、出力加以配合。”



建立工程技术中心是第一步,或许下一步,材料所就能“拨云见日”,迎来成果转移的“丰收季”。
作者: 2010-10-5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