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学教育科教新闻

万钢回应施一公饶毅《科学》社论

来源:中国政府网
摘要:去年中国两位学者施一公和饶毅在美国《科学》发表“中国的科研文化”一文,批评了科技界的一些现象,科技部部长万钢4月2日表示,科技部对此十分重视。针对竞争的公平和透明问题,他提出今后将加大科研项目申报评审中的公正与透明,加强科研诚信建设,并表示,科技部愿意接受公众的监督,要有报必查,查实即处。万钢指出,......

点击显示 收起

去年中国两位学者施一公和饶毅在美国《科学》发表“中国的科研文化”一文,批评了科技界的一些现象,科技部部长万钢4月2日表示,科技部对此十分重视。针对竞争的公平和透明问题,他提出今后将加大科研项目申报评审中的公正与透明,加强科研诚信建设,并表示,科技部愿意接受公众的监督,要有报必查,查实即处。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4月2日举行新闻发布会,对“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等方面情况进行解读。万钢在回答记者提问时作出如上表述。

  

万钢指出,饶毅和施一公的文章,指出了在科学研究中、特别是在参与国家各类科技计划中的一些问题,一是国家科研经费的分配,二是竞争的公平和透明问题。

  

针对科研经费的问题,万钢说,改革开放前,中国科研经费主要是按照机构所属部门进行分配的。80年代,参照科技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设立科技计划,这个改革实际上把过去的拨款制改成了竞争分配机制,在过去二三十年中对推动中国科技进步产生了积极作用。

  

他指出,但随着国家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科技投入的增加,特别是在两位科学家所在的基础领域当中,从加强科学研究的角度,提出了新的需求。主要是对一些长期研究的项目,应加大稳定支持的力度;对于科学家的自由探索,给予自主选题的可能性。“对这样的需求,我们一直高度重视和认真研究。”

  

万钢说,从2008年开始,对国家重点实验室实施了稳定支持,每个重点实验室每年有一定的经费用于开放研究和自选课题研究,973计划等一些重大计划项目的实施周期也由三年调整为五年。面对未来的发展,在竞争和稳定支持之间,要探索一个更加有效的方式,实现科研经费更加科学合理的分配。

  

针对竞争的公平和透明问题,万钢表示,对竞争性的项目有一套明确的管理规定,涉及《指南》公布、申报、评审、公示等过程和环节。两位科学家主要反映的是在评审过程中有拉关系的现象。

  

万钢称,为了避免这类现象发生,采取了各种机制。比如,建立专家库,参与评审的专家在同领域随机抽选;项目申报施行严格的专家论证、公示公告制度等等。他表示,今后要积极采取措施,一是加大科研项目申报评审中的公正与透明;二是严肃处理任何违法违纪或者违反规则的行为;三是加强科研诚信建设;四是实施专家评审回避制度。

  

万钢指出,任何制度都是由人执行的,制度的合理性并不代表着结果的合理性。验证这个结果要靠公众的监督。“科技部愿意接受公众的监督,今后要有报必查,查实即处,创造更加民主自由、公平透明的科研环境和学术氛围,使我们的科技事业健康向上。”
作者: 2011-4-6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