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学教育科教新闻

转化医学“缺金”致企业与投资者望而却步

来源:医药经济报
摘要:目前中国的医药研究,尤其从实验室的研究发现到临床使用的这一过程,即国际上通称的转化医学(原文为“benchtobedside”,意为从实验室到病床,简称“B2B”),被业界专家认为“既缺钱也缺政策”,这一现状也导致企业和投资者对该领域望而却步。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市肿瘤研究所荣誉所长顾建人在日前谈及国内的医药研究......

点击显示 收起

        目前中国的医药研究,尤其从实验室的研究发现到临床使用的这一过程,即国际上通称的转化医学(原文为“benchtobedside”,意为从实验室到病床,简称“B2B”),被业界专家认为“既缺钱也缺政策”,这一现状也导致企业和投资者对该领域望而却步。  



        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市肿瘤研究所荣誉所长顾建人在日前谈及国内的医药研究与创新时认为,企业与投资者明显参与不足。顾建人指出:“国外近年来热议转化医学研究,引起国内同行关注,并纷纷效仿,但我认为,国内还缺少了一个‘I’,就是‘Industry’(企业),国外科研合作的环境中,实验室与企业有非常密切的联系,实验室的研究成果直接向企业转化,企业再进行规模化生产。有比较成熟的‘产研合作’。而我国目前的科研环境中还没有真正的‘I’给予支持,这也使得许多实验室的研究成果在结题后就被束之高阁,转化无门。”  



        此外,在顾建人看来,企业的实力也会影响到生物医药科研成果产业化的效率。目前,我国生物医药企业的实力还不够强大,工业化生产的质控和产品验证都还有待努力。也就是说,在实验室做研究可以,一旦进入工业化生产,就可能面临质量管理的问题。据顾建人介绍,现在一些实验室研发的诊断试剂盒,还有其他一些较新的产品如小分子药物、基因工程重组药物和抗体药物等产品的研究成果转化都没有人敢接手并推向市场。顾建人认为,事实上,我国新药研制从实验室到临床试验的研发费用,目前大约仅在900万元左右,可见,开发一个新药产品,国内所投入的资金少得可怜,而没有企业化合作转化,新药开发成功几乎是不可能的。  



        而由于政策的引导不足,导致企业参与不够,也进一步影响到资本的热情。顾建人解释“I”的第二个含义是Investor(投资者),即我国目前在生物医药领域还没有规模化的资本投入。  



        怎样从政策层面改善目前我国医药研究成果转化效率低的问题?也有业内专家给出了一些建议。他们认为,首先,应从投资政策上进行改革,吸引投资商投入到医药科技的转化研究中,从机制上鼓励和支持那些投资到生物药品的转化研究,要有确实的优惠政策出台。国家应从政策导向上支持对生物和医药转化研究的投资,给予生物医药投资企业或项目的投资者在税收上的优惠,以鼓励其积极性。同时,建立更多不同体制、机制的科技投资公司,让生物医药研究获得强大的资本力量支撑。  



        新药转化的行政管理也需要不断改进和提高效率。比如新药Ⅱ期临床试验中50%左右以失败告终,其原因就是药品有效性不够明确,但这些试验产品的安全性已经基本确认。因此,对于这些初期研究失败的药物如何再转化研究的问题非常重要。有些药物如能进行重新定位,并进入新一轮的临床研究,不仅可以节省时间和大量前期研发资金,从研究到市场的转化时间也会大大缩短。对此,我国药品主管部门可考虑开通一个绿色通道,关注那些初期研究失败的试验产品的转化研究,尽快发现这些试验产品的新用途。
作者: 2011-9-2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