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学教育校园动态北京大学医学部

人民医院召开首次青年科研大会

来源:北京大学医学部新闻中心
摘要:秋风宜人的金秋十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青年科研大会在科教楼多功能厅隆重举行。来自全院的近200名青年科研骨干出席了本次会议。刘玉兰副院长介绍了人民医院学科调研情况及新的科研规划。陈红松副研究员和李涛主治医师根据自己的科研经历与大家进行了交流。...

点击显示 收起

    秋风宜人的金秋十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青年科研大会在科教楼多功能厅隆重举行。来自全院的近200名青年科研骨干出席了本次会议。刘玉兰副院长介绍了人民医院学科调研情况及新的科研规划。陈红松副研究员和李涛主治医师根据自己的科研经历与大家进行了交流。

 

    刘玉兰副院长在讲话中说,科学发现的最佳年龄为25-45岁,正是宝贵的青春年华。青年人充满活力,思维活跃,应变能力强。因此鼓励青年科技骨干抓住机遇,珍惜光阴,开拓创新,取得科研成就,从而贡献社会,实现自我。她谈到医院的科研不同于基础科研,应当善于从临床实践中发现问题进行研究,努力解决问题,将研究成果在临床实践中验证,服务于临床。

 

    刘玉兰副院长用数字和图表对人民医院目前的科研状况进行了分析。自98年以来,人民医院SCI数量文章在逐年增加,收录名次一直徘徊在20名左右,与兄弟院校还存在一定差距。总体上讲人民医院发表SCI文章数量有待进一步提高,发表高水平的SCI更需加倍努力。刘院长也指出SCI是一把双刃剑,用它来衡量科研水平有利有弊。我们应与时俱进,既不能退回到没有标准的阶段,又不唯SCI。刘院长介绍了医院鼓励和支持科研的几项措施和激励政策,目的是努力为科学家创造条件,使人民医院2007年发表SCI文章在40篇以上,争取在数量上有所突破,在学术舞台上充分展示人民医院的学术水平。

 

    刘玉兰副院长进一步总结了人民医院承担科研基金概况及管理措施,介绍了历年来人民医院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人才支持计划项目、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的人员。指出人才是医院发展的支柱,没有人才医院发展就没有后劲。她还介绍了人民医院的人才培养计划,医院将为中青年科研人才提供更多集中培训和个性化培训形式,寻找国际合作机会,协助专家或学科更快进入更高的学术行列,鼓励青年骨干带课题进入相关实验室进行科学研究。同时,我们也看到目前人民医院缺少专职科技人员,中青年以临床为主,科研基金申请人员相对较少,需要全面培养更多的科技骨干。刘玉兰副院长承诺将督促各科室主任从时间、条件等各方面给予保证。为了相互促进和共同进步,医院鼓励学科间合作,鼓励人民医院专家与医学部、北大、其它科研单位及国际间的交流合作。有所为有所不为,集中精力优化组合,高起点,避免低水平重复。

 

    此外,刘玉兰副院长对护理科研工作现状进行了分析,强调应加强护理科研人才培养,关注新技术新方法,利用人民医院优势病种和丰富的临床资源,加强医护科研沟通,要求科室主任关心和参与制定护理科研计划,提高护理水平。

 

    肝病研究所的陈红松副研究员将自己从事科研工作的成长经历向大家做了经验交流。作为一名留学归国人员,他在国家“八五”至“十五”期间,承担和参加了国家攻关计划、“863”、“97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17项科研项目,在国内外专业杂志上发表论文70余篇。他谈到科学研究的原动力是兴趣,而研究生培养是科研“起飞”的准备阶段,需掌握坚实宽广的理论基础、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并培养独立从事科研工作的能力。青年医师和科研人员应立足于研究生期间奠定的基础,结合临床发展,寻找新的突破口来确定自己的学术发展方向。在科研选题和设计上应着眼于临床问题,查阅文献、注重细节,由小到大,防止急功近利和急于求成。在课题的实施过程中加强合作意识,注重积累临床资料和临床标本,及时总结,撰写论文。在此基础上要抓住机会申请国家和省部级课题,从而占据学术一席之地。陈红松副研究员的演讲生动全面,使大家受益匪浅。

 

    最后,肝胆外科的李涛主治医师从另一个侧面向大家介绍了自己的成长过程。他以自己的具体科研内容为例,介绍了如何在研究生阶段进行严格的科研训练,如何从感兴趣的临床实际问题出发,一环紧扣一环,进行循序渐进的科学研究。李涛大夫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及毕业后短短的3年内发表SCI影响因子4.0以上的论文4篇,在国内核心期刊发表文章20余篇,为人民医院青年医师树立了榜样。

 

     此次会议是人民医院第一次举行青年科研大会,是人民医院人才培养计划的第一步。会议为人民医院青年医师和科研人员进行科学研究鼓舞了士气,指明了方向,铺平了道路。相信,在全院科研人员和青年科技人才的努力下,人民医院将会更加兴旺发达。

 

 

(人民医院科研处)


作者: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