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学教育校园动态北京大学医学部

北医——青年人成长的沃土

来源:北京大学医学部新闻中心
摘要:2000年作为北医和北大合并后的第一批博士,我来到了北医。生药学科,尤其是天然产物化学成分的研究,是一项很耗时、耗力的工作。然而正是通过这门学科的研究给许多创新药物提供了新颖的结构类型、阐明了中药的药效物质基础,进而为中药药理作用机制的阐明及科学的质量控制提供了物质基础。并且随着科技水平的进步,生药学......

点击显示 收起

       2000年作为北医和北大合并后的第一批博士,我来到了北医。由于是工作了三年又来攻读学位,所以特别珍惜这个学习机会。重新坐在课堂上聆听老师的精彩讲解,课后又有机会参加丰富多彩的学术讲座,感觉上学还真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沐浴在这儿浓浓的学术氛围中,感觉自己的视野又开阔了许多,仿佛是久旱的禾苗又得到了雨露的滋润。         我就读的生药学科是国家重点学科,这里有一批国内外的知名年轻教授。没来药学院之前,就听说药学院的生药学科有所谓“八大金刚”——八位年轻有为的教授,像果德安教授、屠鹏飞教授、蔡少青教授、林文翰教授、杨秀伟教授等等。能够在这样的一个学术团队指导下学习是一个难得的机会。        生药学科,尤其是天然产物化学成分的研究,是一项很耗时、耗力的工作。重复工作多,而且采用的也都是一些常规方法。因此,有人认为它没什么太多科技含量。然而正是通过这门学科的研究给许多创新药物提供了新颖的结构类型、阐明了中药的药效物质基础,进而为中药药理作用机制的阐明及科学的质量控制提供了物质基础。并且随着科技水平的进步,生药学科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它的研究领域已经不单纯局限于生药的品质、资源及天然药物的化学成分研究。另外,关于中药作用机制的研究、中药复杂体系的体内过程研究、多组分的质量控制研究及中药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等等为这门学科注入了新的活力。身处这门专业,也能感受到它的日新月异。因此,每每检索发现一些新理论、新技术和新方法时,都会感觉到自己所学的知识有限,需要不断更新和提高。“活到老,学到老”,这句话对于每个科研工作者都是适用的。然而,正是这种不断地学习、不断提高的过程,让我体会到了科研的乐趣。记得自己当时还在为是留校还是去其它地方工作而犹豫,现在想来自己决定留校的选择是正确的,并且随着工作时间的延长,对这份工作的喜爱也逐渐加深。       “业精于勤而荒于嬉”,尤其是在北大这样一个国内一流大学里工作,压力是可想而知的。年轻人要想有所发展,必须要努力。想想我们的老师都那样的辛苦,更何况我们年青人了。由于平时工作忙,所以每当儿子问我:“妈妈今天能陪我吗?”的时候,心里也会有许多愧疚。但是,既然选择了这个职业,就得专心致志、全力以赴,就得有所付出。除了自身的努力外,我们年青人的成长还需要各方面的扶持。想想我自己现在取得的一些成绩,就是和许多关心我的人分不开的。毕业后,我留在原来导师屠鹏飞教授的课题组。这里有良好的实验设备、融洽的科研氛围、众多的科研项目以及屠老师的培养,使我一毕业就有机会参加到各种科研项目中,锻炼了自己的科研能力、提高了学术水平。辛勤的汗水换来了可喜的成果,在国内外杂志上发表论文46篇,其中SCI收载27篇;申请专利14项,其中4项专利已获授权,参编专著1部。另外在2007年度,我们课题组申报的“威灵仙等5种中药化学成分及质量标准示范性研究”还获得了中华中医药学会的李时珍创新奖,“中国劲酒的指纹图谱研究”获得了湖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除了积极参加课题组的相关科研项目外,我自己也积极、主动地去申请相关课题,先后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支撑项目等国家项目3项。并且荣幸地获得了2007年度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的资助,最近又刚刚通过选拔,将被公派到法国进行短期的学习、交流。       我是年青人中幸运的一个,我感谢学校里的各位领导和相关老师,为我们申请各项课题积极创造机会,使我们年轻人能够尽快承担起国家的项目,我感谢所有支持和帮助我的人。同时,我也希望我们北医所有的年轻人,努力学习,做好准备,北医是年轻人成长的沃土,抓住你身边的机会,更快地成长起来,为学校的发展做出更多、更大的贡献。   注:姜勇,女,1972年5月出生,药学院天然药物学系副教授。   (文/药学院  姜 勇)

作者: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