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学教育校园动态哈尔滨医科大学

二院为提升医院科技竞争力 加快学科整合步伐

来源:哈尔滨医科大学
摘要:医疗技术的创新能力既是医院自身发展的根本动力,也是提升地区及我省医疗卫生事业的重要因素。近日,第二临床医学院在祖国六十华诞、建院五十五周年之际,本着“科技兴院”的建院理念,大胆改革,出台多项重要举措,力求在改革医院科研模式、加快完善创新体系、推进学科整合步伐、努力参加国家、省级重大课题的研究,力争......

点击显示 收起

 

    胡锦涛总书记在考察我省时强调“自主创新是增强竞争力的关键”。医疗技术的创新能力既是医院自身发展的根本动力,也是提升地区及我省医疗卫生事业的重要因素。近日,第二临床医学院在祖国六十华诞、建院五十五周年之际,本着“科技兴院”的建院理念,大胆改革,出台多项重要举措,力求在改革医院科研模式、加快完善创新体系、推进学科整合步伐、努力参加国家、省级重大课题的研究,力争在强化人才、硬件支撑等方面取得更大突破,为增强医院核心竞争力,为在科技强省战略中做出积极的贡献采取了以下举措。

 

    举措一:学科整合:举全院科研力量攻关综合性、创新性国家级课题

    2009年6月,哈医大二院召开了“围手术期器官功能保护研究座谈会”,与会人员包括哈尔滨医科大学副校长曹德品、哈医大二院院长张斌、副院长仰曙芬、副书记吴德全、副院长李文志、哈医大科研处刘心平科长、研究生院杨宝田主任、哈医大三院副院长王国年、哈医大四院齐思华教授、药学院董德利教授、基础医学院、生物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以及普外科、胸外科、脑外科、呼吸内科、消化内科、超声室、病理、检验、神经内科等30余名临床科室主任。会议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利用麻醉学科与众多学科的交叉特点,进行多学科整合,制定具有综合性、创新性的国家级课题项目。

    据二院副院长仰曙芬介绍,哈医大二院具有良好的科研传统,医护专家的科研热情很高,但有的科研项目创新性不足,缺少高水平研究,获得国家大项目资助较少。目前,我国医学研究多以学科为基本研究单位,局限于某个课题组、某导师,没有形成医院内部、医院之间、医院于医科大学之间的大学科科研观念。

受国家科技创新政策的鼓舞,为了突破单学科科研发展的瓶颈,在大学科科研、多学科交叉合作等方面有所建树,哈医大二院全面开展麻醉学学科整合工作,以围手术期器官功能保护为切入点,联合院内所有相关科室、哈医大附属四所医院的相关专家、药学院、基础医学院、生物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联合攻关,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的围手术期器官功能保护研究。通过这些科研项目实施,帮助各学科克服具有全局性、带动性的关键问题,并以科研工作整合为契机,探索医疗管理等方面的先进管理模式,以便未来更有效地发挥医院管理层的协调、带动作用。

 

    举措二:建立整套科研体系,推动重点学科向高精尖技术进军

    今年4月,哈医大二院成立“心脏移植长期存活攻关课题组”, 设立专项资金,瞄准国际研究最新进展,采用先进的实验方法和技术手段,研究针对免疫耐受的诱导和移植物血管病的防治及心脏移植后移植物冠状血管病预防和治疗的基础和临床研究,最终达到移植器官和受体长期存活,术后病人生活质量最佳的目的。

    仰曙芬解释,在原有心脏移植基础上,设立心脏移植长期存活攻关课题组,联合心血管内科、外科、病理科、检验科、临床免疫室、影像、基础学科、病理科共同完成课题。该课题的研究成果与思路,将来或可扩展到肾脏移植、肝脏移植等大脏器移植领域的系列课题。

    此外,哈医大二院联合我校药学部、病理生理学、病理科等基础研究机构,加强了细胞移植研究,包括心肌细胞移植、干细胞移植、胰岛细胞移植等。该项目由医院设计课题,以疾病或治疗项目为切入点,组建有创新能力的科学研究团队,邀请国际科学家、学科带头人带领这只队伍。

    据仰曙芬介绍,围绕哈医大二院器官移植、细胞移植等学科建立这套整体科研体系,攻克技术含量高、极具医学意义的重大课题,将继续推进这些学科向高精尖技术领域进军,并由此建立科学研究立体型发展模式,真正将基础研究、临床研究、基础向临床转化研究的三位一体的整套科研体系落到实处。由医院作为科研工作的协调机制,协调临床与临床、临床与医技科室、临床与基础学科、临床与医学工程学之间的合作,也是对解决我国医学科研工作面临的临床与基础研究严重脱钩问题的现实探索。

 

    举措三:强化人才培养、推进科技硬件设施升级

    近年来,哈医大二院已经为科研工作做出了多项支持举措,引导更多的专家学者、医务工作者加入到科研工作的行列,推进医院科技事业的进步。

    一、制度支持。结合哈医大二院科研基础雄厚、科级后备力量丰富、患者资源充足的实际情况,哈医大二院建立科研协调机构,统一协调、统一部署,克服学科各自为政的弊端,发挥个科室科研优势,制定有针对性的大科研方案,培养科研人才,计划建立患者资源库,为临床研究和基础研究积累标本资源。

    二、资金支持。哈医大二院每年投入一定资金用于鼓励科研创新项目,优先支持新技术研发,奖励重大理论突破等科技创新活动,设立专项资金用于科研项目启动。去年,仅博士启动基金、高新技术年终奖励、重点项目支持经费、课题配套经费四项资金投入就增加到700万元。

    三、平台支撑。全力支持科技新项目申报,为解决科研技术需求,搭建便利平台。2009年以来,哈医大二院邀请众多国内知名专家学者来院讲学,从基础研究科学家到国际临床医学专家,还包括SCI论文撰写、国家自然基金申请等方面的指导,有效引导科研人员有的放矢、了解国际医学领域的最新进展。为扩大学科影响力,搭建科研人员学术交流平台,今年,医院主办或承办了多项学术会议。另外,院图书馆更新了信息数据库,方便科研人员及时了解学科动态。

    四、硬件设施升级。今年6月,哈医大二院两万平米科研中心大楼破土动工,将建成集实验动物中心、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黑龙江省麻醉危重病学重点实验室、手术学基地等为一体的综合科研基地,将是国内领先的由三甲医院兴建的科研实验大楼。。

    五、人才培养。科技研发最终要依靠人才,近年来,哈医大二院下大力气培养人才、引进人才,支持创新人才队伍建设。采取人才“走出去、引进来”战略,每年哈医大二院派遣学科潜力人才出国培训,组织学科带头人考察全国知名医学院校、三甲医院,学习先进技术及管理经验;引进国际基础研究学者回国任教、组建学术团队,并广邀重点学科前沿专家共同合作攻关高精尖课题。2008年,哈医大二院力促国际病理学、离子通道生理学专家张志仁教授回国主持药学研究,聘请国际细胞移植专家李仁科教授任心血管外科研究所所长开展细胞移植研究。

    目前,哈医大二院正不断形成浓厚的学术氛围,自科研战略全面实施以来,促进了医院教育科研模式不断优化,医疗技术创新体系不断完善,研究性医院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在医疗事业蓬勃的新时期,科技领先做为医院未来发展的着力点,成为所有教学医院的理想。哈医大二院副院长仰曙芬认为,未来教学型医院的发展趋势必将由单纯临床治疗为主衍变为临床科研指导的研究型医院,科研能力、基础研究与临床医学的结合程度等,将成为医院发展的核心动力。为倾力打造一所集医、教、研于一体的科技强院,传承科研传统,加快哈医大二院科研革新步伐,重视、培养新一批临床科研力量、整合医院科研实力更为时代所需。

 

 

撰稿:李华虹 方若冰 编审:孙宝元

 

作者: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