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学教育校园动态南京中医药大学

我校教师赴贵州苗乡看望支教大学生陈晓明

来源:南京中医药大学
摘要:受我校、院党政各位领导的委托,志愿者陈晓明的班主任、我校教务处施华平副处长和药学院葛友志老师于9月23日代表学校赴贵州榕江县计划乡摆王村污讲小学探望我校西部计划志愿者、打算一辈子留在大山支教的陈晓明同学。经过4天的辗转颠簸,7个小时的徒步山路,9月26日下午3点我校两位教师代表终于到达海拔1300多米,不通公......

点击显示 收起

 

受我校、院党政各位领导的委托,志愿者陈晓明的班主任、我校教务处施华平副处长和药学院葛友志老师于9月23日代表学校赴贵州榕江县计划乡摆王村污讲小学探望我校西部计划志愿者、打算一辈子留在大山支教的陈晓明同学。

经过4天的辗转颠簸,7个小时的徒步山路,9月26日下午3点我校两位教师代表终于到达海拔1300多米,不通公路的月亮山的腹地污讲小学,见到了陈晓明。施华平和葛友志向污讲小学校长石政华赠送了南京云锦,并代表学校向污讲小学捐赠了我校3万元“特殊团费”,以帮助孩子们建设图书馆,同时还转赠陈涤平校长送给陈晓明的图书,并为两年没在家过中秋节的陈晓明带去了月饼和糖果,以表达全校师生对他的关心与问候。两位老师表示,我校全体师生都是他的坚强后盾,大家会一直支持他。施华平老师还转交给陈晓明一幅写有大学全班同学祝福与问候的横幅。看到昔日同学的签名,陈晓明和施华平回忆起很多大学往事,陈晓明说:“我觉得我们同学当中,我现在过得最幸福。”

学校送去的“特殊团费”

附:《南京日报》跟踪报道

报道1:记者一行昨到达离污讲小学最近的水尾乡

南京支教大学生 月亮山人都知道

大家还记得本报深度报道版报道的南京中医药大学毕业生、“西部计划”志愿者陈晓明在苗乡安家的故事吗?本月23日,陈晓明的母校南京中医药大学的两名老师和本报记者一起从南京出发,去看望陈晓明和污讲小学的孩子们。昨天傍晚,一行3人终于到达了离污讲小学最近的榕江县水尾乡。

今年26岁的陈晓明是江苏盐城一个富裕家庭的独生子。2005年,他作为团省委“西部计划”志愿者来到贵州支教。为期两年的志愿者服务期满后,他申请一辈子留在大山里教书。在这里,他学会了苗语,并娶了一名没有上过学、至今仍不会说汉语的苗家姑娘为妻。

陈晓明所在的污讲小学是月亮山的腹地。月亮山是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境内一座神秘的大山,千米以上的山峰有80余座,终年云雾缭绕。由于地处偏僻,交通闭塞,在当地,“月亮山”是贫困的代名词,而陈晓明支教的污讲小学就位于月亮山的最深处。那里不通公路,全都是山路,中途要穿越原始森林。所以,此行的第一个目的地,是要赶到离污讲小学最近的榕江县水尾乡。

    23日,记者和南京中医药大学的两名老师,陈晓明大学时的班主任、教务处副处长施华平,以及药学院的年轻女教师葛友志,一起乘机来到了距离南京1800多公里的贵阳。当天下午又坐3个多个小时的汽车到达贵州省凯里市。休息一夜后,昨天早晨6点出发,经过10多个小时的颠簸,终于到达了水尾乡。当天走的全是山路,坡陡弯多,一路上颠来颠去,以前从不晕车的3个人,都觉得胃在翻腾。

沿途,南京中医药大学的两名老师和记者都在思考着一个问题,这么艰苦的环境,陈晓明是凭着怎样的毅力留下来的?一路上,只要记者提到陈晓明的名字,月亮山的人都知道他是江苏南京来的志愿者,并且要一辈子留在这里。当地一名村民告诉记者,月亮山太缺少老师了。榕江县以前选送过几个优秀老师来月亮山的小学支持教育,可最后一个都没留下来。月亮山脚下水族村民石秀英说:“我们这里的年轻人,都想到外面去打工赚钱。可他却要留在我们这个穷地方,到底图什么呢,我们也不明白。但是,我们很感激他。”

本报特派记者 许 琴  (贵州省榕江县水尾乡24日电)

 

报道2:走了7个小时山路,南京母校两名老师及记者来到污讲小学。

陈晓明说——“在这里,我找到了精神家园”

     走了7个小时的山路,26日,记者与南京中医药大学的两名老师,终于来到贵州省黔东南州榕江县计划乡污讲小学,见到支教期满后继续留在这里任教并安家的南京中医药大学毕业生、“西部计划”志愿者陈晓明。

 

徒步7个小时来到污讲小学

污讲小学海拔1300多米,是月亮山的腹地,不通公路,只能徒步去。26日早晨8点,记者和陈晓明昔日的班主任、该校教务处副处长施华平以及药学院老师葛友志,与当地一名向导,从离污讲小学最近的榕江县水尾乡出发,前往月亮山深处的污讲小学。 

月亮山地势险峻,山路最窄处甚至容不下一只脚,旁边就是深渊。因为前一天下过雨,山路又湿又滑,施华平在一个下坡时,不小心摔伤了腿,这一路走得异常艰辛。 

下午2点,一行人爬上一个山头,向导指着前方山坡说:“看,那就是污讲小学。”

可是,即便我们已看到了污讲小学,到那里,还是盘山上坡走了1个多小时。这1个小时,大家的体力已消耗到了极限,腿酸脚疼、口渴,手上都被手杖磨出了小水泡。 

翻越了5座大山,趟过了两条河流,终于来到了污讲小学。

 

    师生相见激动相拥

    见到昔日班主任,陈晓明激动得与施华平紧紧相拥:“老班,你真的来了呀?”污讲小学校长、老师们还有摆王村的村长、村民也都来迎接记者一行的到来。孩子们异常好奇,趴在窗户上张望。陈晓明说:“他们当中有人甚至都没走出过月亮山,平时几乎没有外人来学校,看到你们,当然很好奇。”

    施华平和葛友志向污讲小学校长石政华赠送了南京云锦并代表学校并向污讲小学捐赠了我校3万元“特殊团费”,以帮助孩子们建设图书馆。同时还转赠陈涤平校长赠送给陈晓明的图书。还为两年没在家过中秋节的陈晓明带去了月饼和糖果,以表达全校师生对他的关心与问候。施华平还转交给陈晓明一幅写有大学全班同学祝福与问候的横幅。看到昔日同学的签名,陈晓明和施华平回忆起很多大学往事,陈晓明说:“我觉得我们同学当中,我现在过得最幸福。”

 

    陈晓明是山里孩子的福星

陈晓明曾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他最大的心愿是给污讲小学的孩子建一个图书室,援建这样一个图书室需要3万元。

本报对陈晓明的事迹报道后,读者捐款1.11万元和300多册图书,团省委青少年发展基金会捐款1.89万元。石政华告诉记者:“你们寄来的读者捐款和300多册图书都已收到,孩子们很开心。”南京中医药大学这次又捐款3万元。陈晓明说:“我和校长计划,有了6万元的捐款,可以给孩子们建更好的图书馆,还能给他们买几台电脑。”

    摆王村村长龙岩林说:“我们这个地方又穷又偏,外面没人愿意来。陈晓明给孩子们带来知识,也带来好运,因为他,孩子们将有图书室了。他是山里孩子的福星。”

  

最痛苦的是父母不理解自己

    陈晓明带着记者一行来到他的宿舍,一间10平方米的小木屋,他和爱人就住在这里。一张单人床,没有衣柜,所有的衣服都挂在一根绳子上。厨房是一间低矮的平房,地上挖了一个坑,上面放着锅,旁边是高20厘米不到的饭桌和几捆柴火。

  “你们一定认为我过得很苦吧,其实,物质上的苦对我来说不算什么,我过得很好。”陈晓明告诉记者,目前,他唯一痛苦的是父母不理解。“他们希望我能做官或赚大钱,可那不是我要的生活。我只想过最简单平凡的物质生活和最不简单的精神生活。在这里,我找到了自己的精神家园,我的存在对这里的孩子们有意义。”

 

   陈晓明谈自己的苗家妻子——

“在大山里和她一起慢慢变老”

    陈晓明在贵州娶了一名苗家姑娘(如图,本报记者 许琴摄),她不识字、不会说汉语。这样的一段婚姻,让很多人想不通。26日,记者见到了这位苗家姑娘,听陈晓明说了他们相恋的故事。

    陈晓明的妻子叫老娅。记者见到陈晓明时,她正在山里干农活。陈晓明说:“平时所有的家务都是她做,种地也是她。苗族姑娘很贤惠,她们认为这是天经地义的事。”

    2006年,陈晓明在计划乡中学工作时,常到街上跟苗族人学习苗语。那时,他常到一个小店,在那里,他跟老娅相识了。后来,他就常常在这个小店跟她学习苗语。陈晓明说:“那时,我觉得她和城里的姑娘比起来真是太单纯了,纯得就像一张白纸。”

    后来在苗族的古葬节上,陈晓明又见到了老娅。当时,姑娘们都穿着民族盛装围着一个圈跳舞。苗族有个说法,在古葬节上看到喜欢的姑娘,就去拉起她的手,再拍一下,如果她不拒绝,就表示同意和你好。陈晓明就去拉了老娅的手并拍了,老娅只是笑,没有拒绝。

    从此两个人就经常见面,陈晓明每晚在老娅的小木楼下面学猫叫,然后两人走到大树旁,一起看星星,看月亮。老娅叫他唱苗歌,给他讲苗族古老的故事。

    老娅还给陈晓明讲了一个当地定亲的风俗。一群男人帮小伙子到大街上抢喜欢的姑娘,姑娘要装作大哭、大喊、抵抗的样子。抢走这名姑娘后,关到小伙子家里,再找人去通知姑娘父母。父母不管同意不同意,第二天都要上门,如果放炮,就表示同意了,不放炮就是不同意,称为“放空炮”。

    陈晓明让一帮人去抢老娅了,但是被放了“空炮”。老娅的父母反对他们在一起,他们认为外来的大学生,怎么可能娶一个苗族女孩呢?

    过了几天,陈晓明偷偷来到老娅的苗寨,老娅正在地里干活。陈晓明说:“她眼睛红红的,见到我,她立刻向我奔跑过来,趴在我肩上哭个不停,那时我知道,她是喜欢我的。”

    最终,老娅的父母屈服了,接受了陈晓明。今年4月,两人按照当地的习俗举办了婚礼,摆王村全村的人都来参加了他们的婚礼,遗憾的是远在江苏的父母没来参加。

    记者采访时,老娅就在一旁微笑看着陈晓明。记者问她:“你喜欢陈晓明什么呢?”她看看陈晓明,陈晓明用苗语翻译给她听,再翻译给记者:“她说不知道。”

    陈晓明说:“她没什么想法,也不干涉我的生活。平时我看我的书,她做她的手工。我觉得这样的婚姻很幸福,很适合我,我愿意就这样,在大山里,教书育人,和她一起慢慢变老。”

  本组撰稿:本报特派记者 许琴 (贵州省黔东南州榕江县27日电)

大学同学给陈晓明送去的祝福

陈晓明在认真看陈校长送去的图书

陈晓明在为学生上课

 

 

作者: 药学院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