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微生物世界,南北焱最感兴趣的是蛋白质,因为在他看来,每个蛋白质都有自己的故事,而且一个蛋白是一个脾气。
花5年时间专攻一个项目,在科学研究领域再正常不过,但对于出生在80年代的群体,能耐得住寂寞,潜下心来做科学的却不多。
6月8日这天,南北焱和往常一样,早早来到了北大生物技术楼,内心却有些紧张,这天是导师王忆平为他选的答辩日,到了该给过去的5年一个总结的时候。
南北焱所承担的研究课题的最初来源,是试图解决15年前导师王忆平在博士
论文中提出的问题,同时也是生物固氮项目子课题中需要重点攻克的难题,15年后的今天,这一领域的研究发生了许多变化,有些问题有了答案,有些还没有,而更多的问题正在产生着。由于师生二人共同的好奇心,时隔15年之后,南北焱又接过来做。
“刚进实验室的时候偶尔听到导师王忆平在实验室例会上说,‘某天脑子里火花一闪’,总以为他在吹牛。后来年级高了,开始接到导师的夜半电话。内容多半是他突然蹦出一个idea,急于找人讨论一下。”南北焱回忆起去年的那个夏夜,他放下导师的电话,越想越精神,怎么都睡不着了。没等天亮就从宿舍跑出去,最后是把门卫从梦里喊起来进的实验室。
2005年初,南北焱为证实一些有价值的模型预测,开始和北大的结构生物学实验室合作,做蛋白质三级结构的研究。实验过程并非坦途,沮丧之时,南北焱也想到过放弃,但他与导师和合作伙伴,还是在相互鼓励中挺过了这段困难时期。因为在他看来,做科学,放弃是最容易的事情,当初如果放弃了,可能还少吃些苦头,但只有继续做下去才是真正的勇气。这个973固氮项目中的子课题,最后还是让南北焱和他的合作伙伴硬着头皮啃了下来。
作为王忆平教授的得意门生,南北焱是个真正在乎科学的人,“选择做科学这条路,是因为有未知的东西在面前,好奇心会驱使你往前走。”在他看来,研究课题的最终目标都是要讲一个无懈可击的故事,而且每个故事还都没有句号,这正是科学吸引人的地方。
咱们的课题组
五年来,共培养硕士101名,博士96名和博士后5名,并有1人新增为中科院院士,1人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3人获国家自然基金委员会“创新研究群体科学基金”资助;2人获中科院“百人计划”,1人获“全国优秀回国人员个人成就奖”,1人获教育部跨世纪人才项目资助,其中部分科研成果还荣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取得了突出的成绩。
作者:
2007-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