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学教育人物专访

与中国生命科学并肩迈向世界前列——生物谷专访Cell Research主编裴刚院士,常务副主编李党生博士

来源:生物谷
摘要:根据不久前公布的07年影响因子CellResearch以4。04年至07年CellResearch的影响因子分别为:1。CellResearch:CellResearch的创刊主编姚錱院士在创刊时就确定了国际化的办刊方向,十数年呕心沥血,为期刊的发展打下了结实的基础。2006年新的主编队伍接任后(主编为裴钢院士,并从海外引进时任Cell杂志Associateeditor的李......

点击显示 收起

根据不久前公布的07年影响因子Cell  Research以4.217蝉联国内学术杂志榜首,也是国内学术杂志首次影响因子破4,Cell  research无疑是国内最成功的一份学术期刊。04年至07年Cell  Research的影响因子分别为:1.936,2.161,3.426,4.217,你们能不能给大家介绍一下经验?如何使其在这么短时间内发展壮大?  



Cell  Research:Cell  Research的创刊主编姚錱院士在创刊时就确定了国际化的办刊方向,十数年呕心沥血,为期刊的发展打下了结实的基础。2006年新的主编队伍接任后(主编为裴钢院士,并从海外引进时任Cell  杂志Associate  editor的李党生博士担任常务副主编),继续大力推进Cell  Research国际化办刊思想和目标,锐意改革,大胆创新,为期刊快速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在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三期开始之际,Cell  Research于2006年启动了与国际著名出版集团自然出版集团(NPG)的合作,坚持论文质量第一的原则,进一步扩大了期刊国内外影响,并培养了一批年轻编辑人才。  



近几年来,Cell  Research发表了一系列高质量优秀论文并迅速引起国际反响,已逐步成为我国和国际科学家优秀科研成果的一个重要传播发布平台。比如今年1月29日Cell  Research在线发表了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国家分子生物医学重点实验室蒋澄宇研究组的原创性论文"SARS  coronavirus  entry  into  host  cells  through  a  novel  clathrin-  and  caveolae-independent  endocytic  pathway"和美国肯塔基大学医学院Liya  Gu研究组的原创性论文"Preferential  loss  of  mismatch  repair  function  in  refractory  and  relapsed  acute  myeloid  leukemia:  potential  contribution  to  AML  progression";随后迅速引起了国际媒体的关注,路透社和美国《列克星敦先驱者报》当日分别对两篇论文进行了报道。

  

生物谷:  05年7月与英国Nature出版集团(nature  publishing  group)正式签署了双方的合作协议,加入NPG国际一流科技期刊办刊和发行阵营。这为Cell  Research注入了全新的血液,并使其迅速发展壮大。你们当初和NPG合作的目的是什么?通过与国际顶尖的出版集团合作你们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Cell  Research:之所以选择和NPG合作,是因为自然出版集团(NPG)是致力于为科学和医药界提供优质学术交流平台的专业机构。NPG的旗舰期刊Nature创刊于1869年,是当今世界上引用率最高的多学科周刊。其他出版物包括Nature系列研究期刊,Nature  Reviews,  Nature  Clinical  Practice,以及一系列在业内享有盛誉的杂志。和这样的国际顶尖出版集团合作,我们主要是基于"借船出海"的考虑,NPG在全球已经拥有完整的营销网络,并参与国际上主要的学术会议。通过NPG在国际上推广Cell  Research,  在我们自己的营销网络尚未建立的时候,是一个合乎客观实际的选择,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此外借助nature.com网络平台的优势,能极大地提高Cell  Research的国际发行和论文传播效力,比如Cell  Research上刊登的优秀论文及专刊曾多次直接放在nature.com的主页上。

  

同NPG合作的另一个好处就是可以直接和其旗下的优秀期刊展开合作。比如2007年2月7日,Cell  Research在线出版了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陈正军课题组的原创性论文"Cell  polarity  protein  Par3  complexes  with  DNA-PK  via  Ku70  and  regulates  DNA  double-strand  break  repair",NPG旗下的国际顶级学术期刊Nature  Cell  Biology在同年第4期的News  and  Reviews专栏上就刊登了对该文的专家点评。  



此外我们还通过NPG的帮助,同CDD(Cell  Death  and  Differentiation)及Oncogene等与NPG合作的国际名刊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我们还同NCB互派编辑合作交流,对于年轻编辑是个很好的锻炼学习机会。目前我们对于双方的合作是相当满意的。  



生物谷:加入NPG一方面是为了提高杂志在国际上的影响力,目前投稿的人中海外学者占多大比例?  



Cell  Research:06年,稿件来自21个国家,海外投稿30%,这其中美国约占40%;07年,稿件来自34个国家,海外投稿36%, 这其中美国约占28%;08年前8个月,稿件来自30个国家,海外投稿35%, 这其中美国约占23%。海外学者投稿呈现逐年递增的态势,这其中美国仍占主要地位,其下降的份额主要由欧洲和日本学者填补了。这表明Cell  Research在全球的影响正在逐渐扩大,我们和NPG的合作还是卓有成效的。顺便补充一句,最后发表的文章中海外学者的比例大概占40%,这个比例这几年基本维持稳定。



生物谷:那么在杂志编辑、兼职编辑、杂志审稿人中,国外学者又占到多大比例?



Cell  Research:目前Cell  Research采用国际上知名期刊通用的全职编辑制。常务副主编李党生研究员是美国康奈尔大学分子生物学博士,在引进到Cell  Research工作之前是世界顶级期刊Cell的科技编辑;另有4名全职编辑,2个博士,2个硕士,此外还有一名博士后。杂志审稿人绝大多数为国外学者,比例至少有90%。  



生物谷:Cell  Research作为国内主办的以英文发行的学术期刊在审稿时语言审核是否向其他以英语为母语的国际期刊一样严格?你们如何对待英文语法和写作不规范的稿件?  



Cell  Research:严格规范的英语是成为为一个优秀国际期刊的必备条件,Cell  Research的英文要求同母语为英语的国际期刊一致。当然我们收到的稿件中英语有问题的不在少数,对于语法和写作中存在一些小问题的稿件,在不影响审稿人理解稿件内容的前提下可以先行送审,待论文修改时再要求作者一并修改语言问题。一般是建议作者寻求母语是英语的国际同行的帮助,或者将论文送到专门的语言加工机构进行修改。目前NPG已开始提供专业的语言加工服务了,我们已开始向有需求的作者推荐这项服务。但是即使这样,对修改回来的稿件常务副主编李党生博士依旧要逐篇审读以保证质量;根据我们的经验,对于一些科学表述和科学逻辑方面的问题,一般的语言修订服务是难以解决的。  



生物谷:一个杂志的定位决定了其发展前途,  Cell  Research是如何定位的?杂志编辑倾向于接受哪方面文章?理论创新型?深挖型?具有严谨实验过程的?还是其他一些类型?  



Cell  Research:Cell  Research创刊之始定位于给中国科学家一个向世界展示科研成果的窗口,这个任务已经很好地完成了。目前我们的目标是要将其发展成为一个国际生命科学领域的权威杂志,打个比方,国际知名老牌期刊JBC,尽管它的最新影响因子只有5分多一点,但其作为一本权威期刊已经得到广大科学家的认可了,这基本上就是目前我们的定位。至于文章类型,我们评价一篇文章的首要要素不是类型,通俗地说,只要是优秀的研究,不管是什么类型我们都欢迎。那么,优秀研究论文的评价标准是什么呢?有创新,又研究深入且实验严谨,这是每个杂志都想要的文章。当然,要想吸引最好的文章,就必须面对许多国际权威期刊的竞争。对于我们期刊目前的发展阶段来说,我们首先考虑的是论文的创新性和原创性,这是一篇文章的灵魂,这方面如果缺失的话基本不会考虑。



生物谷:如果编辑在审稿时发现有学术造假嫌疑的论文会怎样处理?



Cell  Research:学术造假是个严肃的话题,也是个严重的问题,从我们的角度来说,编辑部没有这个能力去调查证实,即使是Nature,Science这样的大刊也是如此。首先在投稿时我们要求作者签署一份协议,声明没有一稿多投等问题;在审稿过程中,如果发现有一稿多投现象,坚决退稿。对于可能存在的学术造假,我们主要依靠审稿专家从技术、理论角度找出其破绽,如果发现明确的数据改动或编造,或抄袭等问题,则坚决退稿并书面警告作者这是严重的问题。



生物谷:您是如何看待Open  Access这种形式的?比如PLOS,PNAS都通过这种形式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Cell  Research:PLoS创刊之初就采用Open  Access这种形式,并且致力于推广这种形式,所以它的成功确实和这个分不开,但期刊好坏归根到底还是要看文章的质量,俗话说,是骡子是马,迁出来溜溜。至于PNAS使用的是6个月后免费的政策,并非完全的Open  Access,只是提供了这个选项,作者可以付费以使其文章发表之后就免费供大家阅读。



Open  Access对于读者来说确实是个免费大餐,可以自由地分享其它科学家的研究成果,对于促进科学的发展是大有益处的。Cell  Research从创刊到2005与NPG合作之前所有文章也都是免费的,只是从2006年开始才采取收费的制度。但正如你前面提到的我们的影响因子从04年至07年分别为:1.936,2.161,3.426,4.217,显然收费并没有影响我们期刊影响力的发展。



这里有两点需要指出:一个是Open  Access其实并非完全免费,只是这个费用不用读者来付,而是转嫁到作者身上了;另一个是,高水平的Open  Access期刊往往需要有额外基金的资助,否则难以自持,比如Plos  Biology尽管有其他挣钱的、较低水平的姐妹刊财力上的资助,其财务依然是严重亏损的,若没有强大基金的支撑,恐怕就"破产"了。当然Open  Access确实给传统出版模式带来了冲击,我们可以看到传统的出版商纷纷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很多期刊都是发表一年后免费,有些6个月后就免费了。Cell  Research从09年开始也将实行发表一年后免费获取的政策,同时NPG今年开始加入Pubmed  Central,所有接受的文章,只要作者签署协议,就可以直接存放在Pubmed  Central数据库中,这种未经排版处理的文章在发表6个月以后就可以供读者免费查阅了。我们将会密切关注业界动向,积极做出反应,毕竟期刊是服务于科学研究的。



生物谷:Cell  Research在不断与国际接轨,就像我国科研一样,不断吸取国际先进经验,这几年取得了飞速发展。您能否从一个主编角度点评一下我国科学研究的发展状况?  



Cell  Research:自从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中国的经济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同时科学研究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比如水稻基因组工程,曙光超级计算机,神七宇宙飞船的成功,都是让国人非常鼓舞的事情。在过去的20年间,中国在科学研究上的投入每年以近20%的速度递增,从1991年的75亿美元飙升到2006年的接近900亿美元。但是基础研究的份额只占全部研究投入的5%,远远低于发达国家的20%。政府已经意识到这一点,正在积极地推动基础研究和本土创新,要从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走上科学发展的新兴工业化道路。  



中国学生获得科学和工程类学位的数量也在逐年递增,从1995年的11.5万攀爬到2004年的67.2万,超过了美国和日本。2007年,美国14.2万个获得博士学位的外籍学生中有3.2万个是中国人,仅次于印度排在第二。中国在世界论文发表量上所占的份额从1980年的0.2%上升到2006年的7.4%,首次超过日本。但是与巨大的产量相比,论文质量并不是特别的匹配--几十年来,中国科研成果的引用影响得分一直徘徊在0.35左右。不过自1995年以来10年中,这一得分上升到了0.73,而在材料科学和纳米技术方面,更是逼近了1.0。当然近几年以来我们很欣喜地看到有越来越多的中国实验室能在世界级期刊上发表文章,这已经不再是令人惊异的事情了。中国已经显现成为一支重要的科学力量。此外,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海外华人学者回到中国,为中国的科学贡献着自己的力量。但留学回来的仍只占四分之一,这给中国造成了严重的人才流失,而那些没有回来的好多都是中国最需要的人才。我们国家正在努力改善海归人才建立实验室、组成团队、招收学生及申请研究资金等诸多方面的问题,以减少他们调整适应国内研究环境的时间,以吸引更多的海外科学家回到祖国,我们相信他们会证明在中国也能做一流的科学研究。  



生物谷:  Cell  Research所取得的成绩都已成为历史被大家铭记,Cell  Research的发展才是目前大家最关心的问题,您能否透露一下Cell  Research发展的目标和近期计划?  



Cell  Research:这个问题在关于期刊定位的问题里其实已做了回答,我们的目标是要为成一个国际生命科学领域的权威杂志。我们要做的有很多:加强编辑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培养和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现代科技期刊编辑队伍;加强国际性编委会建设,吸纳更多年轻活跃的科学家;经常性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会议,跟踪学科研究动态,保持与广大科学家的密切联系,巩固扩大专家队伍,等等。大家一定很关心影响因子的问题,我想最重要的是我们要认认真真地做好期刊,不断提高期刊的学术质量和学术威信,至于具体分数还是让ISI去算吧,相信随着期刊的进一步发展,我们的影响因子还会稳步上升的。谢谢!
作者: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