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学教育人物专访

徐欣从“埋头科研”到“抬头看路”

来源:北京娱乐信报
摘要:而如今,他要为今天需要开多少个会,安排哪几个项目的研讨而操心,甚至要为项目研发选择合适的人选而奔波,因为今天的他,已经不再是一个纯粹的学者。在科研领域成绩更是闪耀,自2003年至今先后担任6个NIH资助的RO1项目首席科学家、主要负责人或共同研究者。”徐欣坦承,当徐希平把自己的成功经历以及正在做的“依叶”项......

点击显示 收起

  如果没有同在哈佛共事的徐希平动员,海外学人政策的感召,哈佛大学助教授徐欣博士可能此时还在自己的实验室里做着遗传流行病学、生物信息与计算生物学方面的研究。而如今,他要为今天需要开多少个会,安排哪几个项目的研讨而操心,甚至要为项目研发选择合适的人选而奔波,因为今天的他,已经不再是一个纯粹的学者。身为奥萨医药集团研究院院长,他要带领一个团队书写中国生物医药的新篇章。



  留学美国  名扬遗传流行病领域

  “没想到这么堵!”刚到编辑部,徐欣就不住地为自己的迟到道歉,而正是从这句话开始,记者才了解到,普通话并不流利的徐欣博士其实是北京人。

  1987年毕业于北京医科大学医疗系的徐欣,同年成功考取了国家教委CUSBEA留美研究生,并于第二年开始了留美生涯,这一去就是20多年。

  在这20多年里,徐欣不仅取得了辛辛那提大学分子药理博士学位,还在哈佛取得了令人羡慕的成绩:1997-2002年在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先后任博士后和研究员,从事遗传流行病学领域研究。2002年任哈佛大学遗传流行病学助教授;2005-2009年任哈佛公共卫生学院MarkandCatherineWinkler名誉助教授。在科研领域成绩更是闪耀,自2003年至今先后担任6个NIH资助的RO1项目首席科学家、主要负责人或共同研究者;他提出的对当代最为经典的Haseman-Elstonl连锁分析法的改进方法,提升了常用的数量性状连锁分析能力;与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统计学专家共同开发出适用家族设计的基因型和单倍体遗传关联性全套分析技术,为复杂疾病的家系遗传分析方法做出了重要贡献。



  情系祖国  20多年坚持不改国籍

  “回国,徐总是我的引路人。”今年6月份刚刚回国的徐欣告诉记者,他的回国离不开徐希平的牵线,正是这位他在哈佛的曾经同事,坚定了他回国的信心。

  出国20多年,结婚、安家、生子,在国外的生活在外人看来一直顺风顺水的他,在这20多年中,从来没有想过要把自己的国籍更改,“我一直有着很深的中国情结,一直想回国创一番事业。”徐欣坦承,当徐希平把自己的成功经历以及正在做的“依叶”项目介绍给他后,他意识到,自己回国的机会到了,作为治疗预防脑卒中的新药,依叶是中国自开展药品整顿以来的三年半时间里,批准的惟一一个心血管系统I类新药(指“未在国内外上市销售的药品”),2008年10月9日《人民日报》曾以“我国新药研发突破重围”为题报道了这一划时代科研成果。这是一个值得他去研究的课题,值得他去付出的项目。

  “况且现在国家对海外高层次人才的重视空前地提高,包括开发区各职能部门的效率、政策支持,都让我觉得现在回国是再好不过的时机。”对于徐欣来说,有利的外部环境,有前景的项目,值得信赖的伙伴,都是他回国的动力。



  转变角色  从科研向管理跨越

  “把以前的研究成果带回来变为真正有益于社会的实物。”这是徐欣内心深处最渴望的一件事,进入奥萨团队,实现了他这样一个梦想。

  “奥萨创新团队既往已获得20余项美国NIH和EPA资助,经费约6000万美元。奥萨创新团队申报了161项专利,其中PCT专利6项,美国专利2项,19项专利已经获得授权。”这样一组数字足以证明这个团队在真正做一番事业,而徐欣回国后将担当起领导这样一个团队的重任,对于他来说,这是一个挑战,不亚于一个课题的攻关。

  “以前我只要申请资金做好自己的研究就可以,时间可以任由我支配,一个人做好自己的项目就可以,现在,我要领导一个团队,项目多了,还要担负起管理的责任,需要时间来适应这样一个变化。”谈到未来,徐欣最担心的就是他的角色转换,奥萨的发展步伐很快,他必须将自己从以前一心埋头搞科研的思想中解放出来,抬头看路,统筹好时间,做好管理。

  “我相信,更好的未来等待我们,我正在积极申请第2批海外高层次人才的认定。”最后,徐欣不忘告诉记者,开发区的领导非常关心他们这些海归,专门赴企业听取他们的意见,帮助他们解决后顾之犹,回国这条路他选择对了。
作者: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