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行业资讯临床快报克隆与干细胞研究

科学家认为“全能细胞”的研究“路还很长”

来源:解放日报
摘要:昨天的《科学》杂志上,美国一研究小组宣布成功地把普通的人体皮肤细胞转化为具有胚胎干细胞功能的新型“全能细胞”。几乎同时,日本一研究小组也发布了同样的进展。记者从上海有关研究单位获悉,国内也有多个研究单位启动部署了“全能细胞”的相关研究,但科学家认为这条路还要“一小步一小步地踏实前行”。从鼠到人顺理......

点击显示 收起

  昨天的《科学》杂志上,美国一研究小组宣布成功地把普通的人体皮肤细胞转化为具有胚胎干细胞功能的新型“全能细胞”;几乎同时,日本一研究小组也发布了同样的进展。记者从上海有关研究单位获悉,国内也有多个研究单位启动部署了“全能细胞”的相关研究,但科学家认为这条路还要“一小步一小步地踏实前行”。



  从鼠到人顺理成章

  昨天,中科院上海生科院干细胞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丁小燕研究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称,这一成果是近一年来相关研究水到渠成的结果。

  科学界最初认为,只有胚胎干细胞才能像一株树干那样,逐步长出枝、叶、花、果等不同细胞、组织和器官。但去年8月,普通细胞也可转化为干细胞的原始创新成果发表在著名的《细胞》杂志上。顺着这条新路径,在一年多时间内,“皮肤细胞—干细胞”改造研究就在世界范围内迅速展开,其中包括国内研究者。今年6月,《自然》杂志报道了实验鼠的普通皮肤细胞,已成功转化成具备胚胎干细胞功能的新型细胞。“论文令人信服。”丁小燕说,“老鼠其实跟人很‘像’,在人类体细胞上取得这一成功顺理成章。”

  据介绍,来自鼠和人身上的普通细胞,之所以能变成胚胎干细胞那样的“全能细胞”,原理相同:那些去年被发现的关键基因,通常会在已长成的普通细胞中“沉默”,而只在干细胞中发挥调控作用,使干细胞始终保持其“全能性”;而美日科学家则设法使普通细胞中的这种基因继续活化,从而让它们可能再次分化为其它细胞。



  离人造器官尚远

  “把普通细胞转化为干细胞,这的确是世界研究热点。”中科院上海生科院、上海交大医学院健康科学研究所的研究人员介绍,目前,国内外有不少科学家在从事同类研究。下一步,科研工作者可能将继续证明其它种类的体内细胞也能通过“基因手术”被改造成“全能细胞”。

  但“全能细胞”的定向分化并非一件简单的事。期望它们按照人们的需求变成其它细胞,再变成人体组织,甚至变成器官,还需要长期而大量的实验工作。科学家认为,目前最现实的应用成果,可能是尝试引导这种取自普通细胞的“全能细胞”,定向分化为某些具有实用性的单一细胞,如大量胰岛细胞可用于糖尿病治疗,甚至大量毛囊细胞可用于整容换颜。此后,才可能利用这类细胞来人工培养出那些均一型的器官,如肝、肾等,“这恐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另一方面,这类“全能细胞”转化术的关键生物工具,目前还是病毒。据介绍,由于病毒具有侵入细胞的天性,在细胞内导入基因方面是非常高效的。如何将这种天然的病毒载体做到无害化,也需要进一步攻关。



  放弃胚胎干细胞尚早

  采访中,多位科学家不约而同地强调,尽管此项研究具有里程碑意义,但并不说明,胚胎干细胞研究会被逐渐边缘化,相反这方面的研究仍应继续。10年前“克隆羊”的诞生,一度让世人对“克隆时代”到来,或欢喜雀跃或担心不已;10年后的今天,人们发现,克隆领域的技术难题反而越来越多了。同样,“全能细胞”研究才刚刚开始,因为盲目乐观而放弃现有的胚胎干细胞研究,并非明智之举。

  目前,上海已成功建立了10多株胚胎干细胞系,并参与国家重大科学计划“干细胞资源库”的建设。该资源库由上海、北京、广州和中科院系统四方共同组建,建成后,国内科学家可共享平台内所有干细胞资源,并将与国外的同类干细胞资源库开展合作。  
作者: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