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行业资讯临床快报克隆与干细胞研究

同济大学教授首次发现第一心区标志物

来源:上海教育新闻网
摘要:心脏第一心区如何识别。同济大学教授首次发现了第一心区特有的标志物:“HCN4”。最新一期国际著名医学期刊“CirculationResearch”(《循环研究》)以封面文章形式发表了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转化医学研究中心、同济大学医学院梁兴群教授和孙云甫教授的这一重要研究成果。该论文的题目是:“HCN4DynamicallyMarkstheFir......

点击显示 收起

心脏第一心区如何识别?同济大学教授首次发现了第一心区特有的标志物:“HCN4”。最新一期国际著名医学期刊“Circulation Research”(《循环研究》)以封面文章形式发表了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转化医学研究中心、同济大学医学院梁兴群教授和孙云甫教授的这一重要研究成果。该论文的题目是:“HCN4 Dynamically Marks the First Heart Field and Conduction System Precursors”(“HCN4动态标记了第一心区和起搏传导系统前体细胞”)。 

“在哺乳动物发育过程中,有许多心脏干细胞参与了心脏的形成,其中包括第一心区、第二心区的心脏干细胞。长期以来,作为心脏最先形成部分的第一心区,人们对它特异性的标志物却知之甚少。”孙云甫教授介绍说,“此外,心脏起搏传导系统是由特化的心肌细胞组成的,可是这一系统的动态形成和细胞来源,也一直是个未解开的谜。” 

在与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药学院Sylvia Evans教授课题组合作完成的研究中,梁兴群教授等研究人员采用以HCN4基因修饰的小鼠做模型,试图解密HCN4谱系细胞是如何在心脏的形成中发挥作用的。研究结果显示,“HCN4”是心脏发育过程中第一心区的特有标志物;第一心区、第二心区的前体细胞分别参与了心脏起搏传导系统中房室结、窦房结的形成。 

“这一研究成果有助于深入理解人类心律失常的发生机制,对于心脏的干细胞再生治疗具有重要意义。”孙云甫教授说,心力衰竭和心肌梗塞等心脏病大多源于左心室,而左心室正来自于第一心区。找到了第一心区的标志物,就意味着今后可以在心脏疾病的再生治疗中,从人类干细胞培养中,分离、纯化出真正所需要的左心室前体细胞或心肌细胞,从而为更为特异和有效的干细胞治疗奠定了基础。 

同期杂志上,哈佛大学著名学者William T. Pu教授等还就此发表评述文章,认为这一成果为在动物体内识别和分离第一心区细胞提供了可能。利用这一标志物,并结合其它的心脏细胞标志物,是否能够从人类多能干细胞培养中有效分离出左心室心肌细胞,值得期待。 

这一研究成果发表后,纽约大学医学院的著名心脏病专家Glenn Fishman教授等,在汇聚全球最重要医学及生物学论文的国际权威在线评价检索系统“Faulty of 1000”上,即对此予以重点推荐,认为该研究的重要贡献,在于阐明了第一心区和第二心区干细胞在心脏传导系统形成中的作用,并提出了一个传导系统动态形成模式。 

该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科技部“973项目”和国际合作项目,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和上海市“科技创新行动计划”实验动物专项基金的资助。

作者: 2013-9-27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