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行业资讯临床快报中医临床快报

沈燕萍,鄢圣英:对杭州周边农村地区中医药需求的调查与分析

来源:《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摘要:(浙江林学院食品与药学学院,浙江临安311300)为了解中医药在农村的状况,笔者对浙江省杭州市周边农村作了抽样问卷调查和访谈。1资料来源与方法调查对象:为杭州周边农村地区,即临安市锦城镇平山村和东湖村,萧山区瓜沥镇长巷村和衙前镇吟龙村村民共202人。对中医药的了解情况。调查时间:2005年6月27—28日和2005年8月9......

点击显示 收起

(浙江林学院食品与药学学院,浙江临安31 1300)
    为了解中医药在农村的状况,笔者对浙江省杭州市周边农村作了抽样问卷调查和访谈。现介绍如下。
1  资料来源与方法
调查对象:为杭州周边农村地区,即临安市锦城镇平山村和东湖村,萧山区瓜沥镇长巷村和衙前镇吟龙村村民共202人。其中,男性占46%,女性占54%;年龄在16—80岁之间,16—30岁者占25%.>30—50岁者占47%,>50—60岁者占11%,60岁以上者占17%:文化程度:小学35%,初中45%,高中、大学分别为17%和3%;职业:农民53%,工人10%,学生2%,其他35%。
    纳入标准:①资料完整:②参加全过程;⑧自愿者。本次问卷采用自编3个方面的内容,即生病时的选择与原因说明;求医取向及原因;对中医药的了解情况。采用无记名问卷为主、汾淡为辅的方式。共发放问卷202份。回收有效问卷200份,回收率99%。调查时间:2005年6月27—28日和2005年8月9一lO日。
2结果与分析
2.1  生病时的选择与原因说明
    问题一:“当你生病时,你会怎么做?”结果:马上去医院为38%,不去医院为4%,迫不得已才去为16%,自己去药店买药为4%,视情况而定为38%。
    问题二:“做出以上选择是因为?”结果:有27%的人由于经济原因,有8%的人由于不知怎么求医,有16%的人觉得病拖一下就会好,当然更多的人选择了就医,占49%。
    以上调查结果显示,城市周边农村村民还是比较重视身体健康的,农村求医的趋势在日渐上升,但由于经济或工作原因而拒绝求医或者拖延时间求医者仍占20%左右。
2.2  求医取向及原因
    问题一:“每次上医院,你首先会想到?”结果:有14%的选择中医院,有66%的人选择综合性医院,有20%的人选择纯西医院.
    问题二:“看医生时多选择?”结果:有66%的人选择西医,有18%的人选择中医,有16%的人选择随便。
    问题三:“到药店购药多选择?”结果:有35%的人选择中药(其中汤药9%.中成药26%),有65%的人选择西药。在选择中药的人中,有7%的人出于省钱,47%的人因为效果好,33%的人因为不良反应小,13%的人因为习惯。在选择西药的人中,有26%的人因为效果好,15%的人因为不良反应小,有5%的人因为习惯,有59%的人因为服用方便。
    以上数据表明,人们还是普遍认可西药;选择中药时,中成药更受青睐。选择中药的人大部分因为它药效好而选它,而选择西药主要因为西药服用方便。
2.3  对中医药的了解状况(主要采取访谈的形式)
20%的人对中医中药一点不知,70%的人对中医中药稍有了解,7%的人了解,3%的人独爱中药。对中医药总体的认识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点:①中药中药不良反应小,但疗效较慢,疗程较长,服用麻烦,不如西药方便(30—50岁)。②中药味苦,效果好、省钱,但不可随身携带,故买西药多,中药适合于老年人吃,他们有时间去煎药(30一50岁)。③中药保养性好。适合于长期服用;西药见效快,适于短期服用,总而言之各有所长,不可替代,应看病服药(16—30岁)。④中药有些可以家里种植,药源丰富(50—60岁).总之,农村村民对中医中药知之甚少或完全不知.说明中医中药的知识有待宣传;同时,也反映了传统中医中药自身的弊端亦是影响村民选择的主要因素之一。
3讨论与思考
3.1  加大中医药在农村的宣传
    我国曾以世界1%的卫生费用解决了世界22%人口的医疗保健问题,人均寿命与发达国家不相上下,公共卫生体系使医疗覆盖率达到85%。其中中医药“简、便、廉、验”的优势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尤其是在大力宣传一把草药、一根银针治百病的时代,中医中药深入人心,为保障人民的身体健康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经济已成为各行各业人们工作和生活的驱动力,对于宣传科普知识、卫生保健知识等社会公益活动,一是政府投资严重不足,二是老百姓也不热心。使我国传统的中医药愈加不被人们认可,或存有偏见,甚至被拒之门外。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各种宣传渠道,向广大村民宣传中医中药的优点,不仅要宣传中医中药的疗效优势,如以人为本、重视天人合一的整体观、辨证论治的哲学思想等;还要宣传中医药“简、便、廉、验”以及用中医药相对安全的优势。鼓励村民看中医、用中药,并鼓励他们在自己的家门口就医,以减少我国目前出现的严重的盲目迷信大医院,专家,造成小病大治,大病没钱治的现状.政府职能部门应该投入更多的精力和财力认真做好农村中医药宣传工作,合理利用各种宣传载体,如宣传册、宣传画,并发挥农村传播媒体如广播、电台、县报等作用,还可邀请“科技下乡”的科研人员开展知识讲座,讲解中医药治病救人的原理,在农村广泛地普及中医药知识。同时结合当地的“地道药材”及中医药服务作宣传,促进农村中医药事业的快速发展。让村民有一个从信任中医药到使用中医药的转变。
3.2  加强中医药人才的培养
    我们在调查中遇到一个尿毒症的患者,诉说:“我是一个做过肾移植的人,现在每个月光药费就要上万元,我家里现在还有几麻袋的中药。我一开始是选择服用中药的,因为它不良反应小,适合于长期服用。可服用了几个月,效果不明显。然而西药有立竿见影的效果,就赢得了我的好感。很简单的一个例子,你感冒了,服用几颗快克立马上见效,那么你难道还会去煎一个星期中药服用吗?除非西药不行的时候,你也许会这么做。”
    从以上调查的结果看,中医中药不被村民看好,原因是多方面的,而与中医中药自身有关的因素有关,主要是医和药两方面。医者,救死扶伤也,“学者必须博极医源,精勤不倦”。要成为一个“大医”,除了自身需要不断努力外,良好的培养环境是不可或缺的前提条件。目前,我国中医中药的师资严重经验不足.大多数年轻教师从学校到学校,自己都不会望闻问切,培养的学生就可想而知了。因此,要解决目前的培养状况,首先,是卫生行政部门应高度重视,督促学校发挥名老中医的作用,具体落实到教学环节中可采取两步走的办法,理论课由年轻教师教,.临床实践课由老中医带。如一个教学单元先由青年教师讲,到联系临床由老中医示范,这样既对青年教师有利,也对培养学生有利。其次,是学校应加强实验教学,临床课应加强病案教学。
    药者,医之武器也.有良好的医术,而武器不精湛,是起不到好的效果的.药的问题,一是药材质量,二是剂型.药材质量主要是职能部门加强监管和扶植。剂型的改革,涉及的内容就更多了。如果所有的方剂都制成成药,对患者来说是方便了,也符合如今快节奏的生活,但却不符合中医辨证论治的思想。要在传统和现代中找到平衡点,是所有中医中药从业人员都在思考的问题。我们以为,不能为了现代化而完全丢掉了中医自身的特点,在没有找到很好的解决方法前,不要盲目投入大量的财力和人力来做单味药成分的重复提取,国家应该有个规划,切块做这方面的研究。应加强复方的研究,对于治疗常见病、多发病疗效肯定的中药方剂,根据辨证论治的原则,制成针对不同证型的成药(各种剂型)。但仍然要有汤药的存在,才能很好地满足临床患者的需要。由此可见,无论是药材质量的提高,还是剂型的改革,都离不开新型人才的培养。要想中医药既能很好地满足患者的要求,又能走向世界,目前的培养模式已经不大适应科学发展的需要。因此,应尽快改革中医药人才培养模式。首先,应有明确的专业方向,所有的计划或课程应依此设立。其次,不能忽视了中医基础理论的指导作用,中医离开整体观念、辨证论治的特点,治病用药也就无优势特色可言,它的消亡就指日可待了。最后,是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的培养方式。不同的专业方向,要重点突出,兼顾其它。如资源方向。应有足够多的时间让学生深入到主产地进行学习与实践。掌握常用道地药材的生长习性、鉴别,能具备鉴别指导栽培的能力。中药化学分析方向也应有较多的学时进行基本的分离、提取实验,同时,在具备一定实验操作的基础上,自己设计创新实验,掌握各种常用的提取方法等。
总之,导致中医药在农村村民心目中的地位日渐下降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根据我们调查得来的资料看,首先需要解决的是加强对中医药知识的宣传和中医药人才的培养。以上只是我们肤浅的认识,以供同道参考。中医药要发展,要立于不败之地。要满足老百姓防病治病的需要.需要各级政府和从业人员不懈的努力。

作者: 沈燕萍,鄢圣英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