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行业资讯临床快报器官移植

厦大推出“种器官”技术

来源:www.medcyber.com
摘要:2006年07月11日科技日报44皮肤烧伤、骨骼病缺损等人体组织器官的病缺损治疗通常采用器官移植或重建手术。近日,由厦门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研究中心研发的“医用复合型组织工程支架材料......

点击显示 收起

2006年07月11日 科技日报 44 皮肤烧伤、骨骼病缺损等人体组织器官的病缺损治疗通常采用器官移植或重建手术。近日,由厦门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研究中心研发的“医用复合型组织工程支架材料”通过福建省科技厅组织的专家鉴定。

据项目负责人厦大张其清教授介绍,医用复合型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的开发是一项国际前沿课题,它是运用生物医学工程学等方法和技术,将种子细胞、支架材料、生物活性因子等结合起来,在体外构建具有生命功能的组织器官,然后再将构建的组织器官植入体内,用于病缺损部位的修复治疗。该技术是继组织器官移植以及重建手术之后,治疗病缺损组织器官的第三种治疗手段。

张其清教授用从贝类、螃蟹壳、虾壳等海产品中提取出的壳聚糖,与其他天然材料复合,通过一定的工艺制成多孔性的具有生物活性的新型医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并用从体内不同组织器官中提取出的细胞在体外构建出用于病缺损部位的修复治疗用的组织器官。支架材料好比土壤,组织器官的细胞就是种子。科学家把不同的细胞种到支架材料上,就可以收获不同的器官。这项技术能赋予用来修复替换的器官理想的生物学结构和功能,使病缺损的人体组织或器官得到理想的重建或康复。

张教授说,这一技术可用于皮肤、软骨等组织器官的体外构建。目前,厦门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研究中心已制备出了复合型组织工程化人工骨和组织化人工皮肤支架材料,在体外构建了组织工程化的组织器官,并在动物实验研究中取得了满意的结果。

鉴定专家认为,该项目主要技术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该成果在胶原、壳聚糖材料的选择、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等方面具有明显的创新性。实现了制备的胶原—壳聚糖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降解性和生物相容性;通过模拟天然皮肤的真、表皮结构,构建了具有生物相容性的新型双层皮肤组织工程支架。目前,该成果的支架材料经送有关单位按照ISO10993国际标准和GB/T16886国家标准检测,各项性能均符合标准的要求。

“医用复合型组织工程支架材料”是福建省重大科技计划项目。张其清教授还就此成果起草了“医用复合型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的产品标准并通过专家审定,审定专家认为,该标准是一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产品质量标准,该标准的制订填补了国内该领域的一项空白。
作者: 2006-7-12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