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行业资讯临床快报心胸外科

医学研究要从患者利益出发——访荷兰OLVG医院心脏介入心脏病学主任Ferdinand Kiemeneij教授

来源:www.ccheart.com.cn
摘要:上个世纪90年代初,荷兰OLVG医院的FerdinandKiemeneij教授成功实施了世界上首例经桡动脉冠脉介入治疗。近日,这位著名的介入心脏病学专家参加了阿姆斯特丹—北京老式汽车拉力赛而来到中国。2006年8月11日,在车队胜利抵达终点当天,我们在参赛者下榻酒店见到了Kiemeneij教授。虽然穿越欧亚14国的旅程刚刚结束,但Kie......

点击显示 收起

       上个世纪90年代初,荷兰OLVG医院的Ferdinand Kiemeneij教授成功实施了世界上首例经桡动脉冠脉介入治疗。近日,这位著名的介入心脏病学专家参加了阿姆斯特丹—北京老式汽车拉力赛而来到中国。赛后,作为北京友谊医院的老朋友,他应邀前往该院进行了学术交流活动。2006年8月11日,在车队胜利抵达终点当天,我们在参赛者下榻酒店见到了Kiemeneij教授。虽然穿越欧亚14国的旅程刚刚结束,但Kiemeneij教授依然神采奕奕地接受了我们的采访。

王雷主任:欢迎您来到北京。作为世界上首位经桡动脉冠脉介入治疗的施术者,您对参加本次拉力赛有何感想?

Kiemeneij教授:我与北京友谊医院联系一直很密切,多次来到贵院进行交流。在这当中,我得知阿姆斯特丹—北京老式汽车拉力赛将要举行,我觉得这可能是一个很好的机会,象征着经桡动脉冠脉介入治疗术从荷兰OLVG医院传到了北京友谊医院。拉力赛途中,所到之处我也多次有机会与心血管医师交流,探讨了如何改进这项技术。

王雷主任:我们已经从您的经桡动脉冠脉介入技术中获益良多。您这次不远万里驾车来到北京,我们希望能得到您更多的建议和指导,在将来继续加强合作交流。

Kiemeneij教授:您太客气了。我和贵院同行曾共同对疑难病例进行过诊疗,这是非常有意思的过程。你们目前的心脏介入治疗水平已经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以后肯定会更好。我觉得,随着中国经济增长,你们的医学发展很快,现在你们的水平和我们不相上下,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就可能需要向你们学习了,所以下次也许要你们从北京驱车前往阿姆斯特丹,把你们的技术带给我们。

记者:您当初如何想到要选择经桡动脉进行冠脉介入操作?

Kiemeneij教授:这要回顾到1989年,当时在美国期刊上,已有一些小型研究论文提出经桡动脉进行冠脉介入操作。选择桡动脉的好处很多,比如它位置表浅,易于寻找定位,也便于压迫止血,出血并发症危险性小。但开始时大部分经桡动脉操作仅用于冠脉造影诊断,而不能进行介入治疗,因为当时能得到的介入治疗用器械都不适用于经桡动脉方法。在相同时期冠脉支架置入治疗也已进入临床应用,但是可能由于所有患者均接受了各种抗凝治疗,比如阿司匹林、右旋糖酐、肝素等,患者出血并发症大量出现。而如果我们可以采用经桡动脉置入支架,就可以降低出血并发症危险,患者的治疗时间可大为缩短,这正是我们在14年前,也就是1992年开始这方面研究的原因。

记者:在您研发这项新技术的过程中,是否遇到过什么困难?您又是如何克服的?

Kiemanneij教授:在开始一项创新时,你会被成功的渴望所推动。我对这项技术的优点非常有信心。从我本人的情况看,采用这项技术时遇到的问题并没有显著多于采用经股动脉法,事实上整个过程还是比较顺利的。这个过程中唯一的难处是,你不得不舍弃原先已掌握的东西,而通过学习得到一些新的东西。基本说来,这是一项比较简单的技术,但即使在临床上解决的不是大的难题,这也是有价值的,因为患者可从中获益,在治疗后能立刻行走,也不会出现严重的出血。推动研发最重要的因素是患者,患者利益是技术能否带来益处的判定根据。

记者:目前临床上正在应用各种药物洗脱支架,但各种支架疗效孰优孰劣仍不明确。您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Kiemeneij教授:现在有很多种药物洗脱支架上市,但缺乏对所有支架进行相互间比较的研究。药物洗脱支架的疗效取决于药物、支架、包被用聚合物等多种因素,不过它们在临床上的应用很大程度上受限于价格因素。我的建议是,应该先设法降低药物洗脱支架的价格,然后进行头对头的对照研究,这样可能有助于发现其中疗效较好者。但是研究需要长期随访,有可能在这过程中又有新的支架问世,所以这个问题仍然难以回答。

记者:能否介绍一下您现在的研究目标?

Kiemeneij教授:我们在14年前开始采用经桡动脉冠脉介入治疗技术,当时就发现几乎可以消除出血并发症,后来又很多研究都证实了这一点。但冠脉介入治疗仍有许多其他并发症,因此我们不断地在研究更安全的技术。我们的目标是,从患者角度出发,要找到一种最好的治疗方法。医学研究的中心应该是患者,一切都应围绕如何使他们能得到轻松快捷的治疗。我们目前正在改进我们的医院,诊室格局更像一个休息室,有按摩椅、电视、上网设备等,病床将不再出现。患者早上来就诊,接受治疗后留观四、五个小时,然后下午就可以出院回家,整个过程会非常安静舒适。我想,这可能是将来的发展方向。

记者:您已经在介入医学领域取得了创新,为患者提供了更安全的治疗方法。对于中国有志于创新的医学界人士,您有什么建议?

Kiemeneij教授:创新需要抓住时机。创新来源于需求,当种种迹象表明需要朝某个研究方向努力,你就应该朝这个方向走去。比如,在工作和研究中,如果你觉得诊疗技术还欠缺什么,或者没有达到其应有的高度,你就应该尽可能地去找出解决方法。另外,要走自己的路,不能过多地走别人的路,原创性非常重要。

记者:非常感谢您接受采访。祝贺您胜利抵达终点,并祝您在北京度过愉快假期。

 

后记

         我们的采访时间不长,但足以感受到Kiemeneij教授对中国的深厚感情。他为拉力赛途中中国普通民众的热情所感动,“嫉妒”中国将承办2008年奥运会,并经常回味与中国同行共同诊疗疑难病例的愉快经历。在谈到医学研究时,他经常提到的一个词语是“患者”,考虑问题时最后往往归结到患者利益,强调要使患者接受最好的治疗。可能在他的心目中,医学研究也是一场拉力赛,路途不论平坦还是崎岖,“患者利益”始终是唯一的指路牌。

 

(采访:《中国医学论坛报》记者 张小边 及北京友谊医院 王雷 主任     文:《中国医学论坛报》记者 张小边)

作者: 2007-7-10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