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行业资讯业界动态

我国国产人工电子耳蜗从临床试验进入产业化阶段

来源:医药网
摘要:22日上午,荣获上海市临床医学成果一等奖的“国产多道程控人工耳蜗的研制和临床应用”举行技术转让签约仪式,由上海力声特医学科技有限公司进行成果产业化。此举意味着我国自行研制的质优、价廉、获专利权的国产人工电子耳蜗临床科研获得成功、顺利进入产业化阶段。据了解,转让后,上海力声特医学科技有限公司将投入3......

点击显示 收起

  22日上午,荣获上海市临床医学成果一等奖的“国产多道程控人工耳蜗的研制和临床应用”举行技术转让签约仪式,由上海力声特医学科技有限公司进行成果产业化。此举意味着我国自行研制的质优、价廉、获专利权的国产人工电子耳蜗临床科研获得成功、顺利进入产业化阶段。

  据了解,转让后,上海力声特医学科技有限公司将投入300万元首批启动资金,在通过主管部门审批和严格产品质量控制等基础上,批量生产国产人工耳蜗。国产人工耳蜗的成本在3万-4万人民币,预计面市后的价格在5万元左右,约为进口产品的1/3。

  我国有2700万聋人,其中800万为重聋,上海有22万聋人,其中9.6万为重聋,如何让这样一个庞大的特殊群体早日走出无声世界?人工电子耳蜗是近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项聋人康复新技术,重度听力语言障碍病人植入后,通过言语康复训练可以告别手语和唇读,像正常人一样通过听觉和言语和其他人交流。可是,相对于全国800万重聋患者而言,有幸接受人工电子耳蜗植入手术的患者可谓凤毛麟角,10年来我国只有不到1千名患者植入了人工耳蜗。价格因素无疑是重要的原因,进口人工电子耳蜗的价格高达10万-20万元,昂贵的价格使大多数聋人家庭望而却步。

  在长达9年的时间内,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以王正敏教授领衔,研制国内唯一的国产人工耳蜗项目lDlD多道程控人工耳蜗,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和技术,掌握了从临床到工程的全过程技术。在产业化之前,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就国产人工耳蜗已经作-了系统的工程、应用基础和临床研究,均达到预期效果。这一成果的设计和性能融合了国外同类产品的优点,采用多能量峰,即以最适宜的信息量达到最大的言语理解度,可按照患者的实际情况灵活选择合适的语音处理程序,方便地对应各电极频谱听阀和舒适阀,达到语音再现和噪音抑制的效果,使患者能分辨各种环境声、元音和辅音。和进口产品以英语为母语进行综合处理不同,国产人工耳蜗以中文为母语基础,能分辨汉语四声,可与国外先进产品媲美。实验表明,在4岁之前为重度聋儿植入人工耳蜗,并辅助适当的语言训练,孩子的听力能达到常人的80%,正常地与人对话交流。

(新华社)

作者: 自动采集 2005-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