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6至7日在京举行的2005年全国中医药工作会议上,卫生部常务副部长高强提出一个新观点——中医药的现代化不应是“现代话”:仅仅满足对经典的阐释,将中医药的旧有理论说清楚远远不够;一直以来,中医药的现代化往往局限于对过去的重复,缺乏真正的创新。
据国家中医药
管理局提供的数据,我国
中药工业总产值虽然在2003年就达到810.26亿元,但仅占整个医药工业总产值的26.11%。中医药产业仍存在中药资源保护不力和基础研究不足等问题。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教育司司长贺兴东说,江苏、海南等6省反映,中药资源自1983年普查后,20多年来没有组织资源普查,药源数据陈旧,无法出台有效的保护和利用措施。
除此以外,专家认为真正阻碍中医药现代化的是基础研究不足,集中表现为对中医药传统文化和思想缺乏真正理解。中国中医研究院副院长梁菊生说,中医起源于
临床、注重整体观和天人合一观,这与起源自实验室、注重微观分析的西医截然不同。中医药的现代化不代表中医的西化,中西医在理论体系和认识方法论中差异较大,仅仅满足对传统医学理论的阐释是不够的。
梁菊生说,中医药的现代化应该融合多学科的最新进展,同时对传统理论进行系统梳理;中医药在历史上的发展与它融合当时天文学、物种学、植物学、物理学等多学科的成果直接相关。
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提供的数据,近5年,我国中药产品
出口总额逐年上升,2003年达到7.2亿美元。但是相比全球天然药物产业仍然较小——世界银行的报告认为,世界天然药物产业将从2000年的800亿美元增至2008年的2000亿美元。
专家认为,中医药缺乏科学的规范和标准也是妨碍其进入国际市场的重要原因。来自上海中医药大学的竺丽明这样形容因标准不同中医药在进入国际市场面临的问题:你认为是杯子,他认为是罐子;你认为是圆的,他认为是方的。她认为,中医药应考虑统计学、信息学和标准学等多方面因素,制定出真正具有说服力的中医药的国际标准。
据本次会议公布的材料,截至2004年底,我国已经完成了对179个中药材品种规范化种植关键技术、140种常用中药材现代质量标准、100种常用中药饮片现代质量标准等课题的系统研究。
作者:
自动采集 2005-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