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显示 收起
本报5月8日讯(记者 赵晓莉 实习生段婷婷)卫生部新修订的《处方管理办法》自5月1日起施行,《办法》规定:医师处方告别“一药多名”,皆改用通用名。同时“天书药方”遭禁,电子处方须打印等。此法规一推出即受到了老百姓的热烈欢迎,但该法规真的能解决多年的医疗顽疾吗?记者今天采访发现,还有医院电子处方不打印、处方仍用商品名。
下午3点,记者来到我市某市级医院,门诊大厅东侧是“医卡通”(医院用来结算医疗费用、保存患者信息的磁卡)办理处,来此医院就诊的人员都要先在该处办理“医卡通”,并在该卡上输上100元押金才能就诊。一对带孩子看病的夫妻,办完卡后走进一间儿科专家门诊室。医生边问诊边填写病历,随后将所开药品名称、剂量全部输入“医卡通”,让他们去药房拿药。在医生向卡中输完电子处方后,并没有打印纸制处方。“你知道医生开的是什么药吗?”记者问孩子的父亲。“上面写了,但看不懂。”孩子的父亲指着病历说,上面写着“希能0.125克×4包/盒”。最后,患儿父亲取完药才知道“希能”其实就是“头孢丙烯干混悬剂”,“希能”是它的商品名。
记者看到该院门诊病历上写着:如需在院外购药,请告知医生开具处方,但记者观察了半小时,期间所有的就诊者都仅凭“医卡通”在医院取药,没有人要求医生开具处方。“三盒药就79元钱,太贵了,要在药店买不会超过50元。”一位刚取完药的先生抱怨说。当记者问他为何不在院外买药时,他说:“医生写的处方像‘天书’,根本看不懂,而且好多药在外面根本买不到。”
采访中,当记者问为何处方不写通用药名时,有医生说:“药品通用名开处方是个不小的挑战,一些药品的通用名冗长难记,有的甚至多达20个字,需要一段时间熟悉、适应。”一位知情者向记者分析,虽然药价一降再降,但医院药价总体高于药店仍是事实。既然医院药贵,老百姓肯定想拿着方子去药店买药,医生就不得已而写难认的“天书”了。在医药不分家的情况下,“天书”仍有生存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