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药品天地药界风云动态

疫苗之惑:被动解释不如主动公开

来源:中国经济导报
摘要:编者按9月11日~20日,北京市开展了一次适龄儿童麻疹强化免疫工作,这是卫生部针对全国近1亿儿童采取的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活动的一部分。接种疫苗是否是件好事。不接种会怎样。国内的疫苗和国外的疫苗哪个好。...

点击显示 收起

  编者按  9月11日~20日,北京市开展了一次适龄儿童麻疹强化免疫工作,这是卫生部针对全国近1亿儿童采取的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活动的一部分。但突降的“福利”却没有引起人们的兴奋,反而招致了很多父母的担心和社会各界的质疑。

    接种疫苗是否是件好事?不接种会怎样?国内的疫苗和国外的疫苗哪个好?光接种疫苗足够吗?带着这些问题,本报记者采访了流行病学专家、生物工程公司的技术部门负责人、儿科大夫、护士长等,希望借由他们解答疫苗之惑。

  

  本报见习记者  邓  飞

  

  接不接种,这是个问题

  

    香香的妈妈这两天有些担忧。她带香香到社区医院接种过三联(无细胞百白破、白喉、破伤风联合疫苗)第3针后,孩子小胳膊上的注射点周围出现了红肿和发烫的情况。与社区医院联系,得到的答复是“再观察两天,如果红肿和发烫症状减轻并消失的话,属于正常的接种反应”,同时,大夫还建议,如果不放心的话,下次注射可以选择进口疫苗。“进口疫苗出现接种反应的概率会小一些吗?”对此疑问,香香妈查阅过很多资料、咨询过很多人。

    “关注疫苗问题,想法其实很简单,就是想搞清楚孩子如此频繁地注射疫苗是不是必要。每种疫苗都会有什么不同的反应?哪种反应属于正常反应,哪种反应需要去医院?出现正常的接种反应该注意什么事项?这些知识都要自己补课。”香香妈对本报记者说。

    香香7个月大了,从出生到现在,为了提高自身免疫能力,妈妈完全按照北京市免疫预防接种证上的安排带她接种疫苗。为此,她细小的胳膊上已经挨了8针,包括乙肝3针、三联(无细胞百白破、白喉、破伤风联合疫苗)3针、流脑和卡介苗各一针。为了注射疫苗,几乎每个月都要带着孩子去社区医院,其中有个月份中间间隔2周就打了两针,还不包括吃糖丸的3次。虽然一条马路之隔,但之前从来没有去过的社区医院,在有了孩子后成了香香妈最熟悉最常去的地方。

    一本薄薄的绿色小册子就是香香的免疫预防接种证。记者细数了一下,如果严格按照接种证上的安排,目前国家儿童免疫规划需要接种的疫苗包括“10苗12病”(一类疫苗,免费接种),即卡介苗、脊髓灰质炎疫苗、百白破三联疫苗、乙肝疫苗、流脑疫苗、乙脑疫苗、麻疹风疹二联疫苗、麻风腮疫苗和甲肝疫苗。预防的疾病分别是结核病、脊髓灰质炎(小儿麻痹)症、百日咳、白喉、破伤风、乙肝、流脑、乙脑、麻疹、风疹、腮腺炎和甲肝等。另外,还有7种计划外自费疫苗(二类疫苗)是属于“自愿接种”。

    记者同时还发现,接种疫苗的“密集期”主要集中在孩子从出生到18个月龄之内。这一时期,儿童需要注射(含口服)的计划免疫疫苗有17次之多。这样的免疫预防接种证,孩子们人手一本,且封面在显著位置明确标注入托、入园、入学必备。要上学就要先打疫苗,留给家长自愿选择的余地似乎并不多。“本来孩子能上个好幼儿园好学校已经不容易了,谁还敢冒险因为某种疫苗没有接种而影响上学呢?”香香妈如是说。

  

  成也疫苗,败也疫苗

  

    “疫苗应该是人类与疾病斗争历史上最伟大的发明之一。因为疫苗的发明和使用,我们已经成功消灭了天花病毒。”流行病学教授黄建始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充分肯定了疫苗的积极作用,他指出麻疹将是下一个有望被消灭的传染病。“在某些国家和地区,这一病毒已被消灭。比如美国早在2000年就宣布了本土麻疹传播的消亡。我国的目标是争取到2012年完成这一目标。”他说。

    尽管如此,疫苗在给人类健康保驾护航的同时,其生产、使用和监管等各个流程,也成为公共卫生不容忽视的环节,稍有闪失,就容易引发大问题。2010年的山西“贴签疫苗”、2009年的江苏延申、河北福尔狂犬疫苗、2005年的安徽甲肝疫苗等。每一次与疫苗相关的事件发生后,似乎很快就能风平浪静,但不久后,新的事件却又开始搅动人们的神经――疫苗问题好像进入了一个怪圈,看得到开始,却摸不到结尾。

    实际上,人们对疫苗问题的空前热情,源于他们对更多相关知识和信息的渴望。一旦这种需求没有得到满足,随之而来的困扰和由此产生的问题将不断升级。其结果是,简单的疫苗问题会转化成公共卫生安全问题,继而演变成社会问题。可以说,我国的疫苗正在经历一次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机”。“这也是麻疹疫苗强化接种受到如此关注和众多质疑的原因”,黄建始分析。

  

  政府:公开透明化解质疑

  

    要化解“信任危机”,政府发布信息的公开透明是基础。9月11日~20日开展的麻疹强化免疫接种可能会成为我国公共卫生管理领域颇具代表性和指导意义的案例。这次麻疹疫苗接种面对的质疑之多,公共卫生部门回应的次数之频繁,都创造了历史之最。从最初的“毒疫苗”短信流传,到对重复接种和强制接种的质疑,公众对知情权表现出的强烈愿望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人们对自身健康的重视。为了辟谣、澄清,卫生部门数次下发通知,以专家访谈等多种形式普及知识,凸显了政府对疫苗接种工作和公民身体健康负责的理念。

    然而,如此大容量的信息披露似乎并没有使公众完全满足。“还是希望知道更详细的信息,包括接种疫苗可能带来的所有不良反应。每种疫苗生产工艺不同,注射后个体的反应也有不同。而且,每个孩子的体质各有差别,体质弱的孩子和体质好的孩子接种后反应肯定相异,政府应该把所有可能出现的问题,哪怕是概率极低的最严重情况都事先指明,否则,怎么让公众信服?”香香妈道出了很多家长的担心。

    对于麻疹疫苗接种后的反应,一家大型生物工程公司的技术部门负责人章桐从专业角度回答了这个问题。“麻疹疫苗是用麻疹病毒减毒株制成的减毒活疫苗,也就是说其生产过程是在实验室里通过改进麻疹病毒而制备。所得到的疫苗株微生物保留了复制(生长)和引起免疫的能力,本身还带有微弱的毒性。注射入人体后会有一定的生长繁殖能力。虽然通常不致病,但注射后引起接种反应的概率会高一些。”

    采访中,章桐强调,我国的疫苗工程还是比较成熟的,大多数可能产生的不良反应都属于正常接种反应,公众不必太担心。

    其实,如果信息足够丰富全面、足够公开透明,大部分人还是可以运用自己的判断能力进行分析。但是政府在公开信息的过程中却往往偏重于强调好的方面,对有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或避重就轻,或避而不谈,这样就容易遭受公众的质疑,甚至产生不信任感,转而对一些不正确的杂音偏听偏信。

    以接种后的耦合反应为例,受种者在接种疫苗时如果正处于某种疾病的潜伏期或前驱期,然后刚好在接种后发作,那么就与接种行为在时间顺序上形成了巧合关联。这种反应不可控,但受种者对此知之甚少。而公众不了解这方面的信息,以为是因为接种了疫苗才导致发病,就容易产生慌乱。

    建立完全公开、透明的信息披露制度是政府应该发力的主要部分。透明是解决一切隐藏问题的唯一办法。政府不能一厢情愿地认为注射疫苗是有利且免费提供的,公众就应该无条件、无质疑地全盘接受。当务之急是要主动公开信息。

    时代不同了,人们对自己的健康状况越来越关注,相对应的,对信息的需要也更强烈。如果什么都不说,什么都不解释,人们就容易产生质疑。黄建始认为,覆盖人群比较广的公共卫生事件,更应该理性、透明、科学地引导媒体阐明真相。同时应该注意到,发布消息要以科学为根据,不能以专家为根据,即便是专家说的话,也要让公众知道到底是哪个专家所说,以便可以根据该专家平日的发言来判断其究竟可信与否。

    目前公共卫生涵盖的内容,已经扩大到包括社会、心理、环境等多方面因素在内的大健康模式。政府开展工作时应该兼顾到方方面面。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疫苗接种工作顺利进行。

    具体而言,信息的公开要做好两方面的培训工作。第一是要对公众进行培训,通过培训提高健康素养,使其具备利用健康信息来管理自身健康的能力。这里提到的健康素养应该包括获得信息和判断信息真伪两个方面,两者缺一不可。

    第二就是一定要重视对媒体的培训。媒体报道不准确容易引起百姓恐慌。主动给媒体举办学习班,给媒体讲课。“如果政府不讲,学者不讲,媒体是不可能正确报道的,老百姓也就稀里糊涂的,当然会不信任政府提供的信息。”黄建始说。

  

  企业:工艺创新势在必行

  

    然而,信息披露不能解决所有问题。疫苗技术创新和工艺的发展也要与时俱进。越来越开放的医疗保健体系,让公众在接受国内提供的医疗服务同时,也可以接触到国外的技术。对比之下,国产疫苗在工艺创新方面颇受诟病。

    “一项调查显示,20世纪90年代之后研发出来的疫苗产品,几乎没有一个被纳入到国家或者地方免疫规划。结果导致我国原创技术产品严重缺乏,老产品几十年得不到更新换代,新产品迟迟得不到应用等问题。”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地方病控制所常务副所长吴疆表示。

    一位在四川工作的儿科专家曾经在博客中记录她为孩子选择进口疫苗的原因――进口疫苗很多只需注射一针,而且纯化工艺比较先进,疫苗质地更细,产生不良反应的概率更小。

    希望孩子少受几针是妈妈们最真实的想法。她们都希望在保证孩子基本免疫的基础上,注射的次数越少越好。在名为混血小美的新浪博客中,小美的妈妈就提到,国内很多需要注射好几针的疫苗,国外现在已经是一针就可以了。前面提到的乙肝、三联疫苗在美国都只需要注射一针,流脑亦然,糖丸也只需要吃一粒。而且,他们的疫苗可以在大腿注射,而我国的疫苗则基本上对着孩子的小细胳膊。

    对于进口疫苗质地是否更细的问题,上述生物工程公司的技术部门负责人章桐告诉记者,在疫苗生产过程中,四个主要环节病毒培养、灭活、纯化和配比中,任何一个环节都会影响疫苗的质量。以纯化为例,国外疫苗在生产过程中,纯化工艺一般比较好,疫苗中存在的有害物质比例较低,相应的,注射后反应会比较少。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北京市三级甲等医院的儿科护士长对此持有相同观点,“质地更细、杂质更少、反应比较小是进口疫苗的优势”。护士长告诉记者说:“但是也不能一概而论,现在国产疫苗的工艺也在不断改进。但是,不同企业生产的疫苗,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都会有一些差别,所以,技术先进与否,并不能单纯从进口还是国产方面来看。”“不过,进口疫苗,尤其是欧盟和美国的疫苗,在各个环节确实管理更严格些。”章桐补充。

    对于国产疫苗工艺创新慢的原因,吴疆在一份《中国疫苗企业亟待提高创新能力和国际化能力》的报告中分析其源于多个方面的因素:一是我们国家疫苗生产工艺相对落后,产品更新速度慢;另一个因素是研发者、生产者、使用者、管理者、受众之间每个环节严重脱节。此外还有新产品盲目上市令使用者不知如何选择,上市后的产品不能提供上市服务等诸多问题。
作者: 2010-9-29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