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药品天地药界风云基本药物制度

基本药物价格调整 部分药品批零倒挂现象出现

来源:中国医药报
摘要:自10月22日我国正式开始实施基本药物指导价格以来,从业内反应及市场表现来看,新价格的执行并不如预期顺利。指导价共涉及2349个具体剂型规格品种,与调整前的价格相比,有45%的药品降价,平均降幅在12%左右。49%的药品价格未做调整。6%的短缺药品价格有所提高。...

点击显示 收起



  

  自10月22日我国正式开始实施基本药物指导价格以来,从业内反应及市场表现来看,新价格的执行并不如预期顺利。本版刊出的两篇文章,反映了业内人士对落实基本药物制度与促进行业健康发展的一些看法,对可能出现矛盾的一些忧虑。也许这是杞人忧天,但推行新医改、建立基本药物制度不可能一帆风顺。正视问题,把矛盾解决于萌芽状态,才能使好的制度及时落地,并执行下去。

  国家发改委新近公布的基本药物零售指导价,已于10月22日起正式实施。指导价共涉及2349个具体剂型规格品种,与调整前的价格相比,有45%的药品降价,平均降幅在12%左右;49%的药品价格未做调整;6%的短缺药品价格有所提高。日前有业内人士向记者反映,虽然此次降价幅度小于预期,但指导价实施之后,市场上的一些降价药品出现了“批零倒挂”(药品进价高于调价后的零售价)现象,一些药品零售终端不得不将这类药品下架;而某些限价过低的药品,供应商则不得不将其召回。

  部分药品“批零倒挂”

  ——市场上的低价药会减少?

  “事实上,此次药价的调整幅度并不大,业内普遍反映降价幅度小于预期。作为平价药店,我们的药价普遍低于新出台的指导价,因此只有少量品种需要调整价格。”北京德威治大药房总经理助理王志军对此次药价调整并不太担心。他表示,公司涉及调价的药品有二三百种,其中只有少数药品提价,但提价的绝对额较小,如36片装的牛黄解毒片,从3.2元提高到了3.3元,对零售价格没有影响;但降价的药品中,有20多种药品出现“批零倒挂”现象,即进价低于调整后的最高限价。“如蛇胆川贝液,我们此前卖10元多,现在限价8.4元,已经低于进货价。药店不可能赔本销售,对于这部分药品就只能暂时做下架处理。”

  据王志军介绍,10月22日之前,公司已经就部分“批零倒挂”的药品向生产厂家要求退货,等厂家调低供货价后再重新上架。但是由于目前的药品价格在国家政策的指导下已经经过了几次“脱水”,部分厂家可能已无法再一次接受降价,因此不能排除厂家停止生产的可能。而根据以前的情况,每一次药品出现大的降价,就会有一部分降价药品从市场上消失,即业内所说的“降价死”。而近日,北京市发改委在国家基本药物指导价格名单上又补充了767个剂型规格,其中460个剂型规格药品的价格有所降低,这部分药品价格已于10月30日起开始执行,北京的药店还要再做一次调整。

  那么,对于“批零倒挂”的药品,如果生产厂家无法调低供货价,市场上是否就再也买不到了?王志军认为不会,“除少量独家品种外,基本药物都是普药,降价药品更是如此,同类药品不同厂家的供货价相去甚远。因此对于购买某类药品的顾客来说,可选择的品牌减少了,但仍可以买到这种药。此外还有几家药厂的产品享受优质优价待遇,并不在限价之列。”但他认为,降价可能导致同类药品中低价药的消失,反而会增加老百姓的用药支出。“如板蓝根颗粒,5g×10袋装限价2.8元,而同仁堂的产品市场上卖10多元。大多数药企无法承受2.8元的价格,就只能退出市场。这样一来,顾客就只能去买优质优价的板蓝根。这对于购买力不强的顾客来说并不是好事。”

  生产企业成本压力加大

  ——药品质量令人担忧

  与此同时,“批零倒挂”的压力正在向上游企业传导。

  九州通集团公司副总经理牛正干表示,由于公司实行的是快批快配的运营模式,低损耗、高效率的现代物流使其成本低于一般的医药商业企业,因此,公司目前仅有几个品种面临“批零倒挂”问题。

  对于药品生产企业来说,已不是头一回面对降价压力。惠州九惠制药厂与三九医药一直在合作,为其加工生产三九胃泰颗粒、正天丸等品种,该厂的主打产品之一“元胡止痛胶囊”,此次也在降价之列。其董事长黄辉球表示,人工、原料成本不断上升,药价却不断下降,是制药企业普遍面临的问题。九惠制药一直在推行精细化管理,通过设备升级、提升工艺来提高药品质量,降低成本,以应对降价带来的压力。他说,除普药外,九惠制药还在积极从事创新药的研发,以获得新的利润增长点,新药连番止泻颗粒即将上市。

  北京百思力营销策划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恒认为,部分基本药物价格进一步调低,对于药企来说利润空间更加有限。企业应该在增加内部管理、控制成本、创新营销上多下工夫,通过“跑量”来摊薄成本、维持利润。

  虽然接受采访的企业都表示正在通过加强管理、提高效率来降低成本,消化降价压力,但是药品质量还是成了业内普遍关注的问题。一位业内人士表示,药价过低不但会造成部分药品“降价死”,也可能导致部分生产企业采取低限投料、采购便宜原辅料等措施来降低成本,从而使药品质量下降。“一盒板蓝根颗粒才卖2.8元,这其中包括原料、清洗、切割、铝塑封装等环节,出厂时要加上药盒和说明书,最后还要运到药店,区区2.8元是否够成本?如此低价,药厂要么选择退出市场,要么就会降低药品质量。”这位业内人士担忧地说。

  招标采购即将到来

  ——基本药物生产企业再受考验

  相对于基本药物的零售指导价格,接下来各地即将进行的以省为单位的统一招标采购更受业内关注。

  北京万泰生物药业有限公司全国销售经理耿洪武表示,省级政府部门需要在基本药物国家零售指导价格规定的幅度内,根据招标形成的统一采购价格、配送费用及药品加成政策,确定本地区政府举办的医疗卫生机构基本药物零售价。医疗保险经办机构要在零售指导价格范围内按照基本药物具体价格的规定比例予以报销。此规定对于目前各地药品质量层次不同、通用名相同而价格差异巨大的现象将形成巨大的冲击,尤其对于之前在各地以高价中标的基本药物的影响最大。而之前中标价低于现行指导价的药品的生产企业也许会孕育提价;对于之前由于价低没有生产的批准文号,则是再次进入市场的绝好机会。但是目前招标体系仍然是以价格为中心,如果监管不到位,很可能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现象。

  王恒则表示,根据现有规定,基层医院要全部配备基本药物,但并不禁止使用非基本药物。“基层医生可以因病开药,患者也有选择使用其他药品的权利。众所周知,基本药物价格低,不会给医院带来什么利润,在医院、医生都没有动力的情况下,不靠强制使用,医生还会开基本药物给患者吗?”他表示,基本药物的推广还有待各省确定招标价、配备使用报销比例,但是,“即使基本药物全部纳入报销目录,报销比例明显高于非基本药物,但是在医生和患者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患者很难对医生的处方提出质疑。单纯降价并不能使基本药物更受欢迎。”(记者 陆悦)



作者: 2009-11-3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