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药品天地药界风云基本药物制度

基本药物首轮招标 药品配送权争夺战打响

来源:中国医药报
摘要:临到岁末,国家新医改的基础性政策——基本药物制度已经按照文件要求在试点省份渐次铺开,全国30%的基层医疗机构正在过渡到基本药物的框架之内。之前备受瞩目的基本药物招标采购也随着配套文件的出台而进入崭新的阶段。随着江苏、云南、浙江、河南、黑龙江等地的开标,基本药......

点击显示 收起



  

  临到岁末,国家新医改的基础性政策——基本药物制度已经按照文件要求在试点省份渐次铺开,全国30%的基层医疗机构正在过渡到基本药物的框架之内。之前备受瞩目的基本药物招标采购也随着配套文件的出台而进入崭新的阶段。随着江苏、云南、浙江、河南、黑龙江等地的开标,基本药品配送权的争夺战已经在各地打响。业内人士认为,基本药物配送权之争将左右医药商业未来的走向。

  招标政策“百花齐放”

  “目前,各地方招标办对基本药物配送企业的要求都不一样。”对药品招标深有研究的耿鸿武,现在已是九州通集团公司副总经理,他如此简洁地评价各地正在如火如荼进行着的基本药物招标。

  记者随后浏览了几个已经开标省份的招标文件,发现各地对基本药物配送商的要求各不相同。

  河南省在《河南省卫生厅关于申报2009年基本药物配送企业招标资质的通知》和《河南省2009年基本药物配送企业招标公告》中规定,参加河南2009年基本药物配送企业招标工作的经营企业,必须在省内具备覆盖配送范围的运输能力;具备与配送药品相适应的质量管理制度;具备药品配送网络服务信息平台;拥有与配送药品相适应的药学专业技术人员;商业信誉良好,两年内无严重违法、违规记录。陕西省在《开展基层医疗机构药品“三统一”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中,对基本药物配送企业明确要求:企业的药品年销售总额超过1亿元人民币;具有与配送药品相适应的质量管理机构和药学专业技术人员;具有与配送药品相适应的现代物流设施设备,仓储面积不小于1500平方米(其中,冷藏库不小于40立方米)、药品储存能力在3000个以上品种、配送品种仓储率达到90%以上;具有覆盖辖区配送范围的运输能力,配送车辆不少于15辆等。山东省则要求配送企业仓储面积要达到1万平方米,年销售额5亿元以上,有40亩物流规划自由土地……除此以外,记者还了解到,各地招标办对入围配送企业的数量也相差甚远,有的省规定入围企业为3~5家,有的省则要求15家,有的省则有四五十家,还有的甚至达上百家。

  卫生部等六部委联合下发的《关于进一步规范医疗机构药品集中采购工作的意见》中明确规定:“(基本药物)由生产企业或委托具有现代物流能力的药品经营企业向医疗机构直接配送,原则上只允许委托一次。”而《关于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意见》中规定:政府举办的医疗卫生机构使用的基本药物,实行省级集中网上公开招标采购。由招标选择的药品生产企业、具有现代物流能力的药品经营企业或具备条件的其他企业统一配送。

  业内人士认为,构成地方招标政策各不相同的原因,一方面是国家政策留有空间,文件不甚明确;另一方面,各地对相关文件的理解有深有浅。再加上我国地域辽阔,各地情况差异很大,因此招标政策难免带有地方色彩。卫生部药物政策与基本药物制度司司长郑宏曾表示,我国各地方发展水平差异很大,医保报销筹资水平不同,集中采购的一些药品品种也会有些差别,国家制定统一的招标采购政策不能适应各地的实际情况,因此决定以省级为单位进行统一招标采购,以减少制度设计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最近一段时间,面对各地基本药物招标工作的先后开标,各企业负责招标的人员都绷紧了神经,同时对各地招投标工作中的一些问题也产生了质疑。

  耿鸿武表示,目前商业企业对基本药物配送招标的质疑主要集中在入围的要求上,各地对入围企业的要求相差太大。他说,有的省份对配送企业进行了量化考核,规定了仓储面积、年销售额、配送半径等具体指标,而有的省份则比较笼统,看不到量化的痕迹。这就导致各地拿到基本药物配送权的商业企业水平参差不齐。有的省份由于标准高,入围企业数量少,企业水平较高;有的省份标准低,入围企业多,企业水平就比较低。这就使得公平性大打折扣。齐鲁罗欣医药有限公司总经理栾远东表示,招标办实行量化考核,会使一些经营能力差的中小商业企业无缘基本药物配送蛋糕;而如果没有量化的指标,招标就会很难控制。

  由于地区差异,招标中还产生了新的问题:按照基本药物制度相关文件的要求,基本药物只允许生产企业委托配送一次,这就意味着受委托的商业企业必须具有一定的实力。而在招标配送标准低的省份,由于入围的商业企业能力有限,生产企业必须选择多个配送商才能实现一次委托,使得配送成本大幅增加。这就背离了基本药物制度试图通过压缩渠道周转费用降低药价的初衷。

  事实上,近两年来,生产企业为了降低流通成本已经开始自觉归拢渠道,通常一个生产企业在一个省份的一级代理商也就3~5家,而外资企业在全国的一级代理也要二三十家。业内人士认为,如果基本药物配送招标不提高配送企业的入围门槛,未来生产企业的销售渠道将面临高成本的倒退局面,也会给地方保护和权力寻租留下空间。

  据业内反映,目前各地招标中与基本药物制度相关规定有出入的另一点是生产企业的委托配送环节。按照相关文件规定,基本药物的配送由招标选择的药品生产企业、具有现代物流能力的药品经营企业或具备条件的其他企业统一配送。但是栾远东说,目前从各地的开标情况看,各省都是对配送商进行统一招标,生产企业只能在中标的配送商中寻找合作伙伴,而不能自己寻找配送商。对此,一位人士直言不讳,商业企业是否拿到配送权,生产企业说了不算,当地招标办和医疗单位说了才算。各医疗机构都有自己的配送商,商业企业拿到医疗机构的开户权也就意味着拥有强势的终端,而拥有多个医疗机构开户终端,无疑给争夺配送权增加了筹码。

  耿鸿武认为,试图通过压缩流通渠道成本降低药品价格是极为有限的,从零售药店的药品价格可以看出,流通渠道成本已经不是药价虚高的罪魁祸首,真正的虚高在于医疗机构加价、返点和大处方上。从实际情况来看,基本药物的配送生产企业只委托一次,在重庆、四川等地形复杂的地区操作起来尤为困难,原来的医药商业做不到“一票制”,现在的生产企业更做不到。而如果按照一次委托配送来执行,渠道成本不仅不会被压缩,而且会大幅度提高。

  配送权争夺激烈

  基本药物目录发布后,业内外就对医药商业企业的前途充满揣测,如今各地的基本药物配送招标浮出水面后,医药商业的未来也逐渐清晰起来。

  国药控股运营管理部高级顾问干荣富认为,新医改后国家各项政策都体现了对大商业企业的利好,无论是统一配送还是定点生产,大型商业企业都充满了机会,“大商业会推动行业整合,提高产业集中度”。

  近年来,国内最大的医药商业企业——国药控股加紧了在全国的布局。到目前为止,在国药控股的全国棋盘上,广州、天津、河南、湖北、新疆等地已经有了“落子”。最近,国药控股又在跟福建的3家医药商业企业洽谈合作,试图进入福建市场。而另一家中央企业——华润集团也在医药商业领域伺机出手。然而,这一切并不代表大商业高枕无忧。深圳星银医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杨泽曾经表示,大型医药公司很容易拿到药品配送权,但它在地区市场的配送能力还是不够,中小企业可能成为二级配送商,从而形成大企业争夺一级配送权、中小商业再争二级配送权的局面。从现在基本药物省级配送招标的情况来看,地方政府选择地方企业的现象非常普遍。大商业如果在地方没有终端市场,即使拿到了配送权,也要寻找二级配送。这也就不难理解国药控股对全国布局的迫切。

  而像九州通这样以快批起家的全国性商业企业,现在却走到了十字路口——由于缺乏医疗终端资源,它在各地招标中的优势并不明显。

  相对于大型商业企业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态势,地区性龙头商业公司则成为省级招标的最大赢家。这些商业公司一般具有国企背景,在地方有很深的人脉和医疗机构终端资源,近年来经过改制后股权结构灵活,有着民营企业的活力,在省级招标中,地方政府对他们的倾斜政策非常明显,有的地方招标政策甚至是为其“量身定做”。然而,正是地方保护严密,也使得这些地区龙头企业的成长空间受到限制,跨地域争夺配送权很难实现。

  对于中小商业企业来说,在省级招标配送权的争夺中同样存在机会。因为小商业可能在某一区域精耕细作,在大商业和地区龙头延伸不到的地方生存下去。有人很形象地形容大型医药商业、地区龙头企业和中小商业公司在渠道中的表现:“大商业和龙头企业吃表面的肉,中小商业吃边角的肉。”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各地涌现出了不少商业联盟。业内人士认为,这是医药商业企业为了适应省级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带来的行业生存环境的变化而采取的应对措施。在目前的招标政策下,生产企业直接参与省一级招标确定采购品种,配送商的选择同样由省级招标产生。但是根据目前各地的招标文件,配送商的遴选仍以地、市、区域为单位,即在每个地级市或区域选择几家配送商。企业在中标成为某一区域的配送商之后,才有进一步被上游生产企业选择的资格。在拥有生产企业的品种配送资格后,才有对下游终端进行配送的可能性。因此,拥有区域配送资格的流通企业将面临生产企业的筛选。对于生产企业而言,如果在同一个省份多个地区选择一级配送商,不仅费时、费力且难于管理,所以会更倾向于选择大型商业企业,显然这对中小型商业企业是个挑战。这也是目前流通企业之所以“抱团”形成联盟的原因。

  “未来中小商业企业的命运还是危机四伏的,目前才是变革的开始,是一个过渡阶段。因为各项政策都利好优势企业。”栾远东说。杨泽认为,配送权首先是优先权,配送利润虽然不高,但如果政策执行得好,相当于有了稳定的固定收入。但现实问题是,如果商业企业自身功能不完善、覆盖能力不够,配送成本会很高。

  基本药物招标采购的配送权之争,本质上是一种资格和权利的竞争。在这场竞争中,没有谁会主动放弃,而最终谁能胜出并借势发展,还要实力说话!(记者 方剑春)



作者: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