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药品天地药界风云数据与行业分析

生物制药制造“黄金产业”

来源:中国药网
摘要:近来,记者在威楚生物、太极、地奥、恩威、滇虹等药业公司采访时,获悉这些药企都在加快将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发酵工程等现代生物技术应用于制药工业,谋求在极大的生物药品市场中抢占先机。据云南大学生命研究所负责人谭德勇博士介绍,生物制药,就是把生物工程技术运用到药物制造领域,它以微生物、寄生虫、......

点击显示 收起

    近来,记者在威楚生物、太极、地奥、恩威、滇虹等药业公司采访时,获悉这些药企都在加快将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发酵工程等现代生物技术应用于制药工业,谋求在极大的生物药品市场中抢占先机。

    据云南大学生命研究所负责人谭德勇博士介绍,生物制药,就是把生物工程技术运用到药物制造领域,它以微生物寄生虫、动物霉素、生物组织为起始材料,采用生物学工艺及分离纯化技术制造出新的生物药品。威楚生物制药公司总经理杨茂生告诉记者,目前,人类60%以上的生物技术成果应用于制药工业,用来开发特色新药或对传统医药进行改良,并由此引起了现代制药工业的重大变革。现在在全世界范围内,生物技术新药产业正在迅速崛起,生物制药业成为最活跃、进展最快的产业之一。现在威楚生物正在与谭德勇博士领导的实验室合作,在人体病毒皮炎、肝炎等疾病的基因芯片诊断上有了突破性研发成果,若一切顺利,威楚公司近期也将会有跨越式发展,用杨茂生的话说,生物制药是“黄金产业”。

    生物制药的四“高”一“长”

    就如黄金是稀缺资源一样,生物制药产业也有存在着四“高”一“长”。即高技术、高投入、高效益、高风险和长周期的特点。

    生物制药是一种知识密集、技术含量高的多学科高度综合互相渗透的新兴产业。它还是一个投入相当高的产业,主要用于新产品的研究开发及医药厂房的建造和设备仪器的配置方面。目前国外研究开发一个新的生物制药的平均费用在1—3亿美元左右,并随着新药开发难度的增加而增加。记者在威楚生物公司看见,一套用于药品中试的设备就几百万。

    但药企高管人员向记者证实,生物工程药物的利润回报率很高。一种新生物药品一般上市后2—3年即可收回所有投资,尤其是拥有新产品、专利产品的企业,一旦开发成功便会形成技术垄断优势,利润回报能高达10倍以上。可以说,生物工艺品开发成功投放市场,就可以获得高收益。

    不过,一个高收益产业的形成,往往伴随着高付出、高风险的。生物医药产品的开发即孕育着较大的不确定风险。老拨云堂董事长沈永钢告诉记者,新药的投资从生物筛选、药理、毒理等临床前实验、制剂处方及稳定性试验、生物利用度测试直到用于人体的临床实验以及注册上市和售后监督一系列步骤,耗资巨大。任何一个环节失败都会前功尽弃。

    明年有300亿元的市场

    据谭德勇介绍,目前,我国的生物医药行业发展迅速,国产基因工程药物不断开发生产和上市,打破了国外生物制品长期垄断中国临床用药的局面。如国产干扰素α的销售市场占有率已经超过进口产品,随着国产生物药品的陆续上市,国内生物制药企业不仅在基础设施,特别在上游、中试方面与国外差距缩小,涌现了大批技术实力较强的企业。并且我国对药品生产企业按照GPC管理,通过GPC认证的生物制药企业在各方面又上了一个台阶。

    现在,全国约有80家基因工程产品开发研究单位,从上游、中试、正式生产过程的大量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培养和锻炼了一大批从事生物技术的骨干。医药企业争相投资,看好的是我国生物医药市场在人均用药水平逐年上升中呈现出的发展空间。据资料显示,我国生物技术制品的产值,1986年只有2.6亿元,但到2002年这一数字达到了100亿元。据专家预测,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我国药品的年平均递增幅度可达到12%,到2005年全国药品的需求将达到300亿元。

    低水平埋下“自相残杀”隐患

    据资料显示,目前世界各界对生物技术的风险投资在逐年增加,而中国制药企业R&D(研究与开发)的费用投入一般不超过3%,国内医药药品中约有97%是仿制外国的品种,被世界公认为创新的药品十分有限。国内基因工程药物,更几乎全是仿制,投资风险大大降低,因此造成同一产品多家生产的重复现象。对此,业内人士认为,随着厂家销量的增加,产品种类重复生产过度,最终将会导致压价竞争,产品利润下降。很可能性重蹈当年青霉素、维生素C低水平重复带来的“自相残杀”的覆辙。

    实际上,国内现代生物技术已有20多年的发展,并取得了很大进展。但是,杨茂生提醒记者,国内生物制药产业化还没形成。其重要原因是下游工程技术的发展落后于生物技术的发展,不能满足生物技术产品工业生产的需要。虽然这一现象在国际上也存在,但我国在这方面特别突出,不仅在下游工程设备、材料和新生产工艺研制开发与世界先进水平相差较大,而且在投资与下游工程人员配置方面急需加强。

    专家告诫国内医药行业,国内生产的大部分基因工程药物都是模仿而来,这将潜伏着巨大的危机:一方面产品不可能出口,只能在国内销;另一方面,随着国外高科技产品在国内申请专利,欧美国家来我国申请专利越来越多,目前大量仿制基因工程药物将会引发知识产权纷争。

作者: 佚名 2004-8-13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