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药品天地药界风云数据与行业分析

市场开发投资和研发 国内生物芯片业要过三道坎

来源:医药网
摘要:2004年全球生物芯片市场规模约为7~10亿美元,国内市场约为全球市场总规模的2%,并且主要集中于研究芯片领域。少量医疗检测芯片虽然已经被医院接受,但还没有注册证书,不能广泛开展营销活动,在市场上半遮半掩。大多数小公司的销售业绩都不理想,收入总计不到1,000万元。业内人士把医疗芯片在国内市场上表现不佳的原......

点击显示 收起

    2004年全球生物芯片市场规模约为7~10亿美元,国内市场约为全球市场总规模的2%,并且主要集中于研究芯片领域。

 

    国家药品食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的数种医疗检测芯片并没有被医院广泛接受;其他在医院实验和试用的临床检测芯片也不受欢迎;少量医疗检测芯片虽然已经被医院接受,但还没有注册证书,不能广泛开展营销活动,在市场上半遮半掩。大多数小公司的销售业绩都不理想,收入总计不到1,000万元。

 

    更多医院将检测芯片拒之门外。据2002年12月新华社报道,深圳市第一人民医院检验科免疫室主任罗贵有把蛋白芯片“快速测癌”技术形容成一个“早产儿”,肿瘤标志特异性不高,检测灵敏度低。最近,笔者再次向罗贵有主任询问了检测芯片,他说:“没法用!全完蛋了!”自从当年试用失败后,他们没有再继续使用检测芯片。

 

    业内人士把医疗芯片在国内市场上表现不佳的原因归结为三个方面:研发、投资和市场开发。

 

    研发瓶颈待突破

 

    在中国生物芯片行业,危险的一幕正在上演:简单的技术引进成为业内的普遍做法。目前,国内生物芯片技术大多处于“跟从”水平,自主研发落后。虽然现在国内的蛋白芯片研发机构很多,但技术水平与国际领先水平尚有差距,深圳晶美公司的罗敏说:“国内所说的蛋白芯片跟国外的蛋白芯片完全是两码事。国外正在做蛋白芯片的基础工作,如怎么解决蛋白质的保存、标记和统计学方面的问题。而国内公司迫于生存压力,做了临床验证,就急急忙忙把产品推向市场,想在短期把钱赚回来。”

 

    博奥微阵列与生物信息部主任张亮认为:“生物芯片技术目前只应用于科研领域。在临床领域并无成熟产品。生物芯片是多学科的交叉的高技术产品,不是仅凭几个生物工作者就能做出来的。国内在硬件设备方面的重复投入多,相关专业人才匮乏,导致设备闲置率高。中国生物芯片技术要建立1~2家领头羊公司,能集中全国的人力、财力和物力做出中国自己生物芯片的产品。”

 

    据中国台湾生物芯片协会理事长留忠正博士介绍,台湾跟大陆遇到的问题差不多。2000年,许多投资者对生物芯片不了解,把生物芯片和电子IC芯片混为一谈,以为这是很好的投资领域。台湾一下成立了大大小小一二十家公司,主要业务模式是为国外大公司提供代工。当国际生物芯片市场稳定下来,只有两、三家公司因规模小还需要代工,于是很多台湾公司不是转型了,就是消失了。留忠正说,生物芯片重要的不是芯片本身,而是使用生物芯片带来的信息,如果公司把自己的商业模式定位于芯片本身,从长期来看,公司的运作会出现很大的问题。大部分公司也都同意这个观点,但很多公司还在设法生存,难以迅速转型。

 

    留忠正说:“受到研究机构的研发预算的影响,生物芯片市场最近成长不会太快。生物芯片要在临床上应用,还要等五、六年。”

 

    晶宇生物科技公司总经理王献煌说道:“以技术而言,制造产品不难,重要的是除了成本合乎效率之外,更必须考虑到使用者的消费习性。从市场的需求来做研发设计,就较容易打入市场。”

 

    华联生物科技研发经理廖文晔举例说,高密度寡核酸生物芯片已成为生物医疗研发上非常有力之工具。目前市面上虽已有几家公司生产的高密度寡核酸生物芯片可供选择,但高价位及功能的不稳定性是制约此类产品的应用与普及。只有寄希望于生产技术的创新与提升,才能解决这种问题。

 

    拓展市场靠服务

 

    本土生物芯片企业的竞争优势主要是产品的低价位。不过,很多情况下,科研单位看中跨国大公司的品牌,品牌对于科研单位的价值,可能超过性价比。毕竟,考虑经济因素的用户还是少数,许多单位的想法是“用就要用最好的,买就要买名牌”。这样的消费习惯对国产生物芯片开发市场很不利。

 

    博奥微阵列与生物信息部的主任张亮说:“选择产品,要和自己研究的重点相吻合。要考虑是打算在自己实验室小规模地做,还是大规模地做。国外厂家的售后服务滞后。生物芯片方面的仪器经销商和生物工作者要紧密联系。生物工作者往往难以发现仪器故障,结果花费大量的物力、人力来找原因。”为了应用生物芯片,消费者还得先学习芯片技术,比较各种不同的芯片,在购买芯片产品之前必须付出相当多的时间、人力和金钱,很多公司开办论坛、技术学习班和展会,在满足广大用户的需求的同时,还有钱可赚。

 

    因此,市场推广和售后服务都是吸引客户的重要因素。很多公司还开办技术培训班、产品说明会和技术研讨会,用技术推广来培育市场。这的确是品牌推广、拉近客户的好方法。

 

    在生物芯片电子商务方面,有几个网站做得不错。生物通网站设有“生物芯片”专栏,详细介绍不同芯片的特点与应用,以及配套的试剂盒、制作和检测芯片的流程和相关仪器耗材试剂,还有生物芯片的有声讲座,很多从《Science》、PNAS和《Nature》翻译过来的应用文献资料,适合希望全面了解进口产品的读者。“生物通商城”里还有Affymetrix、Clontech、Operon等多种进口生物芯片的报价。

 

    中国生物器材网也建有一个“生物芯片”栏目,免费供生物芯片企业刊登产品信息,上面的生物芯片产品信息非常齐全,方便了货比三家的消费者。

 

    强有力的技术背景是生物芯片公司的创业之本。然而,标准化的大规模批量生产模式已被巨头垄断。中小企业在市场上成为了弱势群体,不得不重新探索自己的市场定位,寻找新的市场开拓手段,提供与大公司不同的产品,提供大公司提供不了的服务从而赢得自己的市场生存空间。跟国外大型公司和国内的代理公司相比,本土企业的优势之一是,能及时而周到地提供服务满足客户的需求。

 

    投资观念须更新

 

    美国《财富》杂志1997年3月重点介绍了基因芯片技术,论述了未来产业化的前景。该文预测“在2005年仅仅在美国用于基因组研究的芯片销售额将达约50亿美元,2010年有可能上升为400亿美元”。这还不包括用于疾病预防及诊治以及其他领域中的基因芯片,这部分预计比基因组研究用量还要大上百倍。

 

    这无疑是个失败的预测,2004年全球的生物芯片市场总规模预计还不到10亿美元。高新技术的“精英们”依靠种种夸张的、浪漫的、艺术性的前景预测,仍然吸引到足够的风险投资股市投资和产业资金,新生出大量的小公司。可是,如果不更新投资观念,这些小公司注定要度过艰难而短暂的一生。

 

    为此,业内人士提醒说,在这个市场培育期,先驱极有可能变先烈,只有少部分幸运者能适应市场生存下来。论文、专利和产品都没有进入市场门槛,技术、人才和投资,都需要市场的检验。国内生物芯片制造商须多调查消费者,多研究市场,把资源和智慧更多的放到市场上。如果销售量最大,利润最高,这个公司肯定能生存下来。性价比高,推广又有力量,品牌又响,服务到位,这个公司就赢定了,否则,融到再多的风险投资或从股市上圈到再多的钱,最后也只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不过,研究市场也并不容易。首先,市场调查的成本高昂。一份有效的消费者详细问卷调查的成本在200元左右,一份普通的消费者调查报告至少得耗资10万元。市场研究需要更多的花费,聘用一个市场研究员1年的费用就是10万元。市场开发需要更多的投资,几百万元只是试试水。

 

    其次,国内尚缺乏专业人才。罗敏说:“国内生物行业里面懂市场的人非常少,懂国际市场的人就更少了,有些人从国外回来,其实并不知道国际市场,最多会拷贝技术罢了。”

 

    很多公司重科研,轻市场;重有形资产,轻无形资产;办公室漂漂亮亮,对群众冷冷淡淡,如何开发得出市场来?公司自己的市场部门也不知道确切的市场状况,技术来自于国外,市场分析也是国外的二手材料,对国内的市场情况避而不谈。有的公司老总讲“国内的市场还没有发育起来,用户都不懂”,正表明他还没有开发新市场的能力。

 

   
(转载自《中国医药报》)

作者: 自动采集 2005-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