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显示 收起
近年来,癌症在全世界的发生率呈不断上升的趋势。据WHO公布的数据显示,2005年在全世界5800万死亡总人数中,因癌症导致的死亡人数占了13%,约为760万人;并且在所有癌症死亡案例中,70%以上发生在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近年来,全球各大制药公司纷纷厉兵秣马,争抢抗肿瘤药物市场这块巨大的“蛋糕”。制药公司“扎堆”抗肿瘤药市场成为全球医药市场上的一个新现象。
根据IMS预测,从现在起至2012年,全球抗肿瘤药市场将以年复合增长率12%~15%的速度成长,几乎达到全球药物市场平均年增长率的2倍。2008年,全球医药市场净增长的17%来自抗肿瘤药市场。但是,鉴于目前全球医药市场发展放缓的大环境,抗肿瘤药市场未来5年的发展也将相对放慢。
近年来,制药公司“扎堆”抗肿瘤药市场成为全球医药市场上的一个新现象。罗氏、辉瑞、阿斯利康、礼来这些在肿瘤药领域拥有丰富经验的公司仍然继续在这个市场掘金,诺华、施贵宝、葛兰素史克、默克、惠氏、先灵葆雅等跨国巨头也纷纷加入这一行列。而一些小规模的生物制药公司如基因泰克等公司则专注于抗肿瘤药的研发,研究成果转卖给大公司也使其获利不菲。但是,并不是所有“扎堆”在抗肿瘤药市场的公司都能如愿以偿地赚到大钱:新药注册的门槛抬高,医生和病人对药物的选择余地增大,各方要求控制治疗的花费等,这些因素都将导致投入和产出比发生改变,有些处于后期临床试验的肿瘤药在未来5年内上市的话也不见得一定会成功。
新型药物推动市场发展
在北美和欧洲市场,70%左右的抗肿瘤药物是在过去10年中上市的。其中,新型药物如靶向药物占市场主导地位,上市不足5年的药物所创造的销售额占抗肿瘤药总体销售额的30%以上。这些新型药物在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时间、延缓疾病的发展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尤其是对那些罹患乳腺癌、结肠癌、淋巴癌、白血病和肾癌的病人。
1998~2008年,靶向治疗药物新品辈出,目前已有15个左右的药物上市。分别在2001年和2004年上市的小分子靶向药物Gleevec和抗体药物Avastin,在很短时间内就成为“重磅炸弹”类药物。2006年美国FDA批准的3个抗肿瘤新药Vectibix、Sprycel和Sutent,均为靶向治疗药物,标志着靶向药物时代的全面来临。2005年全球15个重大抗肿瘤药物的销售合计达到218亿美元,其中4个靶向治疗药物与7个细胞毒药物的销售额合计平分秋色,激素类药物的市场份额明显萎缩,这也表明抗肿瘤药物市场正在向靶向治疗药物转变。
竞争程度日趋白热化
自从1998年靶向药物Herceptin的上市,制药公司在抗肿瘤药物的研发方面展开了一场“军备竞赛”。研究发现,临床出现的靶向药物抗性提示肿瘤基因型的多样性,对靶向药物的进一步发展提出了挑战,同时也提供了巨大的市场潜力和发展机遇。许多大型制药公司,甚至包括那些在肿瘤药领域几乎没有任何经验的公司,其产品线中处于后期研发阶段的药物中,均有20%左右为抗肿瘤药。目前,抗肿瘤药市场的集中度还是很高的,10家大型制药公司的销售额已经占到抗肿瘤药市场75%左右的份额。但是随着其他公司的不断进入,抗肿瘤药市场的集中度将日趋分散。
目前,针对癌症全世界共有近2000个分子正处于研究阶段,很多公司希望能够发现新型的治疗方式来攻克这一顽症。专家预计,在未来的10~20年内,即使只有1/3的适应证能够最终获批的话,病人的治疗选择余地也将会有巨大的增加。而目前很多已经获批的抗肿瘤药也还在继续进行临床试验,以验证是否对其他的癌症具有治疗效果。据调查,目前已在临床使用的抗肿瘤药物还将增加230多个新的适应证。
很显然,市场的竞争将更加激烈,这使制药公司的巨大投入存在着相当大的风险。面对已经比较拥挤的市场,要想取得销售的成功,就还要投入更多的资源。而抗肿瘤药投资回报率的降低,使许多公司不得不重新去谨慎研究自己的投资策略。
“重磅炸弹”模式面临挑战
癌症的治疗需求得不到满足的年代已经一去不复返。据了解,目前绝大部分处于III期临床和注册前的药物是专门针对发病率较高的肿瘤类型,如有20多个处于后期阶段的分子用于乳腺癌和胰腺癌的治疗,10个以上针对何杰金氏淋巴癌、前列腺癌和恶性黑色素瘤。而晚期肺癌、胃肠癌和食道癌的市场潜力也非常巨大。
在考虑从哪一种癌症类型着手而进入抗肿瘤药市场的问题上,许多公司采取了从发病率较低的癌症市场做起的策略,将新药引入之后再慢慢扩展到其他的适应证,尤其是高发病率的癌症市场。在目前处于II期临床阶段的790多个抗肿瘤分子中,一半左右是针对发病率较低的肿瘤类型的。事实上,这种策略要想获得成功也并非易事。如果某一药物想在原有适应证的基础上继续扩大,就必须能够证明自己的价值并获得认可,因为支付者将在众多的选择对象中进行比较和衡量。在美国,新药上市后被市场认可的速度已经放缓。医生和支付者们要求药物在药效和性价比方面有足够的证据,这样他们才能放弃现有的治疗方式转而尝试新药。
IMS分析认为,新产品只有在上市后的3~6年内获许增加适应证,其销售才有可能大幅增加。这对于传统的“重磅炸弹”模式是一个挑战。这并不是说新产品在发病率较低的癌症市场不能获得成功,只是他们必须经历不断的扩充式的增长,而不再是过去那种爆发式的增长。在这种情况下,只有那些可以承担多项平行临床试验的较大规模的制药公司,才有能力避免每次上市的产品只有一个适应证,而这些公司获得成功的可能性将会增大。
毫无疑问,目前“热闹”的抗肿瘤药市场正在走向成熟。在癌症的很多细分领域,病人、医生和支付者们都有充分的选择余地。而每一个制药公司都对自己的产品寄予厚望,希望自己的产品从2000多个抗肿瘤分子中脱颖而出,这就必须对市场的上述变化密切关注并采取相应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