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药品天地药界风云药材市场分析

青海虫草禁挖令难堵挖草大军

来源:医药网
摘要:位于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青海果洛藏族自治州和玉树藏族自治州等地,从4月底开始又迎来了大量外来虫草采集人员。据了解,截至目前,仅果洛州就有8万名外来采挖虫草的人员,其中5万流动人口集中在州府所在地玛沁县大武镇,给当地生态保护和政府管理带来极大压力。尽管为了保护虫草资源和生态环境,青海省已经颁布了相......

点击显示 收起

    位于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青海果洛藏族自治州和玉树藏族自治州等地,从4月底开始又迎来了大量外来虫草采集人员。据了解,截至目前,仅果洛州就有8万名外来采挖虫草的人员,其中5万流动人口集中在州府所在地玛沁县大武镇,给当地生态保护和政府管理带来极大压力。

 

    尽管为了保护虫草资源和生态环境,青海省已经颁布了相关的管理办法限采虫草,但由于近年来冬虫夏草的价格一路飙升,每年4月底至6月,盛产虫草的果洛和玉树地区仍然堵不住大量来自青海东部地区和周边省份的虫草采集人员。而据媒体报道,受经济利益驱动,近年来,江西、重庆等一些非虫草产区也由于发现了类似虫草的植物而引来大量人员疯狂采挖。

 

    虫草挖掘热引发生态危机

 

    被人们疯狂追逐的虫草,学名“冬虫夏草”。它冬季为虫,夏季成草,实际是一种真菌寄生于一种名为虫草蝙蝠蛾的幼虫体内,这种被真菌感染的幼虫冬季潜伏在土中,到了春夏交季时,真菌从虫体顶部长出地面,发育成草状,因此被人们命名为“冬虫夏草”。虫草通常生长于海拔3000米至5000米的高寒草甸地带。

 

    记者日前在青海果洛藏族自治州玛沁县大武镇看到,400多名上山采挖虫草的民工被当地政府劝阻下山,滞留在公路边。据了解,这些民工大多来自青海东部的大通、湟中等县。在大武镇广场上,也密密麻麻地坐满了这些天被劝阻下山的外地民工。

 

    果洛藏族自治州州委宣传部办公室主任骆胜介绍说,果洛州今年出台了限采限挖虫草的相关规定,并以公告的形式向社会公布。但是从四月底开始,还是有青海东部地区的大批农民到果洛来采挖虫草。目前果洛州有8万名外来采挖虫草的人员,其中有5万流动人口集中在玛沁县大武镇,而果洛州全州常住人口仅有十多万。他们保守估计,现在进入整个三江源保护区内的“挖草大军”最少在12万人以上。

 

    果洛州农牧局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挖虫草的人,一般所用的工具是镢头和小铲,当他们发现虫草后,为了不破坏虫体,会将虫体周围的草皮连土一起挖出,将草皮和土抖落后,取出虫草,极少有人会将草皮和土回填。这样一来,挖一根虫草最少会破坏30平方厘米左右的草皮。

 

    曾有人简单地进行过计算:每年大约10万外来人员进入三江源保护区挖虫草,每人每天平均挖虫草6根-10根,挖掘期为50天左右,那么每年破坏的草皮面积为10.8万至8万平方米。而被践踏、车碾的面积,更是这一数字的几倍,所以每年破坏的草原在数十万平方米以上。

 

    记者在果洛州的牧区看到,广阔的草山上到处都是松散的泥土和往年挖掘虫草后留下的洞穴,不时有一些老鼠在穿梭。据了解,这些坑洞不但会寸草不生,而且还会不断沙化,逐渐使整片草原退化、沙化。

 

    不仅如此,在采挖虫草期间,这些人还要在草山上扎帐篷、生火做饭,用当地的灌木做燃料。据统计,仅2000年进入三江源地区采挖药材的20万外来人员,以灌木作燃料,每天破坏近200多公顷的灌木林。农牧局工作人员还告诉记者,其实在牧区,虫草挖掘只是一部分,6月到9月的贝母挖掘、以及红景天、发菜等药材的挖掘,较挖掘虫草对草原造成的破坏而言,有过之而无不及。尽管每年冬天果洛州都要组织大家进行草山灭鼠、拉铁栏、植树等工作,但工作的成绩总是赶不上本地牧民与外来者破坏植被、践踏草场和堆积废物的损失大。

 

    此外,随着采挖量的加大,虫草的生长环境也受到了很大影响,产量逐年下降。果洛州农牧局工作人员说,冬虫夏草的生长周期为3年,它的孢子散落比较集中,因而虫草往往成片生长,有时每平方米有多达20多根的虫草。当地的老人们都知道,虫草绝不能全部挖尽,必须留一些作种,以利于次年生长。可是现在,已经没有人遵守这个基本规律了,没有人肯放过发财的机会,他们恨不得能挖出所有的虫草。

 

    年年禁挖年年挖,虫草管理面临难题

 

    据了解,为保护“三江源”区脆弱的生态,2003年,玉树、果洛两州所属的约15万平方公里区域被确立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而两州政府和所属各县政府早在三年前就开始实施限挖和禁挖虫草的各种政府措施。但这些措施并没有堵住采挖大军。

 

    针对这种情况,2004年11月,青海省专门出台了《青海省冬虫夏草采集管理暂行办法》,宣布实施“虫草采集证”制度,禁止无证或在禁采区采挖虫草。还要求从2005年1月1日起青海省各地各部门要科学、合理地确定虫草采集区域、面积、人员数量、期限以及禁采区域,并作出虫草采集年度计划,向社会公布。

 

    但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很多外来人员对这一暂行办法并不了解,一些地方仍然存在给钱就挖的现象。在果洛州大武镇,被当地政府劝导下山的大通县农民马生贵说,他并不知道挖虫草还要采集证,往年也说不让采挖,但交了钱后,也就让挖了。听比他们早一些来挖的人说,好像跟往年差不多,管得没那么严格,所以就来了。这一趟光路费吃饭等就要花去五六百块钱,因此他们还会在这里等待机会。

 

    对此,同样地处虫草产区的海南藏族自治州同德县农牧局的一名官员说:“牧区产业结构单一,基本上没有工业和农业,虫草收入是牧民的主要经济来源之一,如果严格禁挖肯定会大大影响牧民的收入。而且现在政府对于牧区草原的管理是将各个草山划片,包干到各村各牧民家庭,由他们来对自己分到的草山进行使用和维护。牧民在自己承包的草场里挖虫草或收钱让别人来挖政府很难干涉。此外,就是地方太大,而我们人太少根本管不了。”

 

    青海省农牧厅草原监理站站长韩凯告诉记者,一些地方交钱就能“挖”,这正是造成“禁挖令”失效的主要原因。而且各个地方工作的态度不同,产生的效果各异。有的县完全禁挖虫草,并组织公安和民兵清山,“禁挖”工作效果良好;而有的县则采取了向采挖虫草者发放许可证的办法,对采挖人员收取一定草原补偿费、管理费后,发放采集证放行,忽视了应有的监管和合理的人员数量控制,造成了一些地方采挖人员云集。

 

    同时,韩凯认为,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新制定的暂行办法在实际操作中并不可行。随着《青海省冬虫夏草采集管理暂行办法》的实施,虫草采集证的发放权已经完全移交给虫草采集地的有关部门,但各个虫草采集地发放采集证的单位不同,有的是林业部门,有的是临时成立的一个部门,青海省农牧厅草原监理站已丧失了对虫草整体采挖管理的控制力。

 

    韩凯说:“虑到采挖虫草是当地老百姓的重要经济来源,《暂行办法》提出持证采挖,但现在我们无法掌握各地采集证的真实发放情况以及确切的采挖人数。虫草采集地是否完全按照《暂行办法》实行,我们也不得而知。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虫草的管理问题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得多,究竟怎样管理现在的确没有好的办法,目前只能摸着石头过河。”

 

    虫草并非“神药” 消费者要打破迷信心理

 

    有关专家认为,滥挖虫草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的事实不容置疑,但目前市场上虫草持续走高的价格,也反映出市场的巨大需求。简单地禁止采挖只会加剧市场供需矛盾,并推动虫草市场价格更加高昂,反过来会刺激人们更加疯狂地采挖虫草,这也是目前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

 

    据资料显示,上世纪70年代时,虫草的国家收购价每公斤只有21元。从1990年以来市场价格一直走高,逐渐被炒为天价。据青海藏宝资源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孟庆海介绍,在青海产地,今年级别中等的虫草,每公斤价格就已高达3万5千元以上,即使等级较低的虫草,每公斤价格也在2万元左右,可谓“寸草寸金”。

 

    市场价格的不断上涨强烈刺激着人们的发财梦想。尽管政府禁挖和限挖,但仍然阻挡不住来自四面八方的“淘金者”。在前往果洛藏族自治州的路上,不时可见停在路边用来乘载挖草牧民的摩托车、面包车等交通工具。记者在公路边的一座草山上看到了正在采挖虫草的藏族姑娘卓拉一家。拿着一把小铲趴在地上仔细搜索虫草的卓拉告诉记者,她和母亲、弟弟已经挖了有十来天了,母亲经验丰富,一天能挖到二三十根,而她和弟弟也能挖到十几根。现在一根虫草通常能卖七八元钱,大的能卖到十几元钱。一天下来,她一个人至少就能赚到一百元钱。卓拉的母亲说,她们一家人一年靠挖虫草就有一万元
作者: 自动采集 2005-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