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药品天地药界风云药材市场分析

茯苓价升走畅

来源:中国药材市场
摘要:茯苓别名:玉灵、茯龟、松柏芋、松木薯、茯灵、茯兔、松茯苓、杜茯苓、川苓、闽苓、安苓等。本品为多孔菌科真菌苓的干燥菌核。概述:茯苓是我国著名的传统常用中药材。白茯苓主用于小便不利,水肿胀满,痰饮咳嗽,脾虚食少,便溏泄泻,心悸,失眠,健忘。...

点击显示 收起

    茯苓别名:玉灵、茯龟、松柏芋、松木薯、茯灵、茯兔、松茯苓、杜茯苓、川苓、闽苓、安苓等;本品为多孔菌科真菌苓的干燥菌核。概述:茯苓是我国著名的传统常用中药材。有2000多年的应用历史。公元8世纪开始输出国外,是国内外药材市场的重要商品。性味功效:苓茯性平,味甘、淡。归心、脾、肺、肾经。有利水渗湿,健脾和胃,宁心安神等功能。白茯苓主用于小便不利,水肿胀满,痰饮咳嗽,脾虚食少,便溏泄泻,心悸,失眠,健忘。赤茯苓主用于小便不利,淋浊,泻痢。本品为多孔菌科真菌苓的干燥菌核。茯苓含茯苓多糖、葡萄糖、蛋白质、氨基酸、有机酸、脂肪、卵磷脂、腺嘌呤、胆碱、麦角甾醇、多种酶和钾盐。能增强机体免疫功能,茯苓多糖有明显的抗肿瘤作用;有利尿作用,能增加尿中钾、钠、氯等电解质的排出;有镇静及保护肝脏、抑制溃疡的发生、降血糖、抗放射等作用。
    茯苓在西汉《史记》中已有记载。《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以后历代本草均有记述。魏晋·《名医别录》有茯神的记载。南北朝时期的《本草经集注》载:"茯苓今出郁州(今江苏省灌云县)……彼土人乃假斫松作之。形多小,虚赤不佳"。宋·《本草图经》载有:"今东人见山中古松之为人斩伐,其枯折搓 ,枝叶不复上升者,谓之茯苓拔。即于四面丈余地内,以铁头锥刺地。如有茯苓,则锥固不可拔,乃掘取之。其拔大者,茯苓亦大,皆自作块,不附着根。其抱根而轻虚者为茯神"。南宋周密《癸辛杂识》载有:"近世村民乃择其小者,以大松根破而系于其中。而紧束之,使脂渗入于内,然后择其地之沃者,坎而瘗之,三年乃取,则成大苓矣"的人工栽培方法,明·《本草纲目》将茯苓列入木部,并有茯苓皮及茯苓木药用等记述。清·《滇海虞衡志》载:"茯苓,天下无不推云南,曰云苓……往往有一枚重二三十斤者,亦不之异,惟以轻重为准。"当时云南每年择两个重二十余斤的大苓向朝廷进贡,颇受赞赏。茯苓不仅是国内的大宗药材,也是对外输出的重要商品,唐代就输入印度。宋代,阿拉伯商人运销西亚和欧洲。明代,帧猛运往南亚和西亚。1914年,在美国旧金山庆祝巴拿马运河通航的万国商品博览会上,倍受赞扬,至1929年,我国茯苓已远销日本、印度、东南亚及欧美,出口量已达1万余吨。

作者: 徐玉琳 2014-8-4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