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药品天地药界风云质量监督

河南药品违法宣传现象亟待整治

来源:新华社
摘要:在河南省郑州市的许多医院门口,违法药品广告屡禁不止。许多药品公司雇人在各大医院门口向行人散发宣传品,这些自行印刷的报纸、小册子、宣传品不但违反国家药品广告的相关规定,而且极度夸大药效,误导消费者,已经成为城市一大公害,许多消费者和专家纷纷呼吁有关部门尽快加大打击力度。——90%以上“抑杀率”专业医......

点击显示 收起


  在河南省郑州市的许多医院门口,违法药品广告屡禁不止。许多药品公司雇人在各大医院门口向行人散发宣传品,这些自行印刷的报纸、小册子、宣传品不但违反国家药品广告的相关规定,而且极度夸大药效,误导消费者,已经成为城市一大公害,许多消费者和专家纷纷呼吁有关部门尽快加大打击力度。

  ——90%以上“抑杀率” 专业医师没听过

  在河南省人民医院部门口,一个小姑娘正在向过往行人散发“双灵固本散”的宣传品。记者上前询问药效,她回答:“胃癌、肝癌、卵巢癌,反正所有的肿瘤癌症都治,这上面也有病例,对各种癌症都很有效。原来10包1盒,现在15包1盒,每盒1590。”她介绍说,他们就是这个公司的推销员,每月拿四、五百块钱,专门发这种专门为这药做的报纸。

  随后记者又来到河南省肿瘤医院等几家医院,每家医院门口都有不少人在发药品广告,不一会,记者手中就被塞了厚厚一摞广告。其中不少都是国家处方药“双灵固本散”的广告,不但利用患者现身说法,而且宣称:“对白血病细胞株抑杀率为100%,肺癌细胞株100%,对人体的结肠癌、肝癌、胃癌、卵巢癌等的抑杀率都在90%以上。”

  这种药真的像广告上说的那么药效神奇吗?河南省肿瘤医院肝胆科主任韩风说,首先根本没有听说过“抑杀率”这个概念,其次药效能达到90%甚至100%,在医学上目前是不可能的。他说,现在医院门口的药品广告非常多,大多都是骗局。医院每年大概要收到400-500人肝癌病人,但多年来几乎没有见过有病人吃这些药效果很好的。

  他分析说,由于目前医疗水平有限,百分之七八十的癌症病人检查出病情的时候,都已经到了中晚期,治疗效果很有可能不尽人意。所以有只要有一线生存的希望,病人就会全力争取。这种药品广告就是抓住了病急乱投医的心理,误导消费者。

  一些随意夸大药效宣传品还是自行印制的报纸,有报名和责编等,如《中国医药》、《科技前沿》、《生活与健康》等,对一些患者具有相当的迷惑性。郑州市市民马鸿德老伴因患卵巢癌刚刚去世,他说:“我就是在医院附近接到的这种抗癌药报纸,把宣传品当报纸当权威了,医院专家也推荐,结果半个月就花了三千多也没起作用。”

  ——工商、药监:监督执法各有难处

  对医院门前如此混乱的违法药品广告现象,监督管理部门是如何管理的呢?

  河南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流通监管处葛洪模处长介绍说,“双灵固本散”原名叫作中华灵芝宝,是国家去年通报在全国发布违法广告最多的药品。记者看到,在每月一期的公告上都可以看到双灵固本散的名字,其中一期一个月的违法广告发布次数竟达到47次。

  葛洪模说,药品广告的审批有着非常严格的手续。首先要向省药监局申请,批准了以后由工商部门发给药品广告批准文号,显然这些医院周围的药品广告,都没有什么批准文号,所以能随心所欲地夸大产品的疗效,而且违法以患者或学者的名义对药品进行宣传。此外,药品广告不仅在内容上有着严格的规定,而且它所发布的媒体也不能随心所欲,比方说处方药的广告,它只能在国家规定的专业媒体上发布,不允许在大众媒体上发布的,也不准以大众媒体为对象召开推介会。

  但双灵固本散不仅在街头散发广告,也在大众媒体上发布。但药监局对于这些发布违法药品广告的生产企业却不好处理。葛洪模说,这就看工商部门怎么处理了,街上散发的这些广告都是经销商自行印发的违法广告,但往往都是超出药监部门审批的范围。

  郑州市工商局商标广告处处长王敬介绍说,工商部门接到举报后,只要在管辖的区域,广告主、制药厂、生产商,都可以立案查处。但是很多时候,他们都不在管辖区域,没有管辖权,只能移交当地工商管理和药品监督管理机关查处。另一方面,街头小广告的监督现在是个漏洞,据掌握的情况来说,都是广告主聘用社会盲流人员,在大街上散发广告。监督中,只能发现以后收缴,但在哪里印刷,在哪里散发,在这方面的监督管理有很大困难。

  ——突击检查问题多多:涉嫌虚假注册、商业受贿

  药监局无权管理,工商部门又没有管辖权,发布违法广告的药品企业到底谁来监督呢?郑州市工商局执法人员进行了一次突击检查,没想到查处的结果更令人吃惊。

  按照药品广告上的地址,记者发现,这家生产企业“上海绿谷集团河南公司”与河南省药监局同在一所大厦内办公。执法人员在其财物室发现了大量的违法宣传广告,并查封了8万元的营业款。郑州市工商局经检大队中队长陈克俭介绍说,该公司在河南只设了办事处,但却以公司名义从事经营,而该分公司在河南根本没有注册,是一家虚假公司。第二是发现大量违规则印刷的《健康时报》等资料,涉嫌非法广告。三是办事处没有销售权,涉嫌无证销售。在执法人员收缴来的一个笔记本上,记者看到该药7月份河南销售额已达到了330万元。

  执法人员还发现了两张患者的收条,主要是向患者退药退钱,并写明“与绿谷集团今后不发生任何关系。”执法人员介绍说,这是两个患者纠纷,患者上当受骗后没有向有关部门反映,私下和解了。随后还发现了一份中华灵芝宝和患者签署的疗效追踪观察协议书,主要内容是:患者自愿用真实姓名及照片在媒体上宣传自己的抗癌经历,以及服用产品的情况,而办事处承诺每月赠送她6盒公司产品。

  执法人员还发现了办事处向一些医疗机构行贿的证据,对象主要是医院的医生和保安。如“送某医院头颈科主任皮包”、“请某医院泌尿科医生吃饭购烟”、“某某送4月份肿医好处费”、“招待某医院保安队长餐费”、“请某医院保安队长3月份好处费”等。在一张某医院的医生资源调查表上面,有医生名字后面加了星号,后面写着“已沟通并同意推荐”;执法人员在其电脑内,还发现了“专家劳务费明细表”等加密文件,但无法打开。

  郑州市工商局的工作人员介绍,办事处以上行为已经涉嫌商业受贿,并将对此事作进一步调查处理。

  河南省中医学院博士生导师、教授候士良说,过分夸大药效的宣传已经成为医药行业突出的不良风气,并且带来了一系列的危害。这些药品本身都有一定药效,但宣传过头反而误导了消费者,不但会耽误患者的治疗,而且可能导致用药无效;更严重的是败坏了整个行业的信誉,甚至引发患者对政府部门的信任危机。他建议,这其中有生产企业、分销环节的问题,也有医院管理、医生医德等问题,当前除了提醒消费者提高分辨能力、整肃行业纪律,强化各部门的监督管理外,更重要的是要建立严厉的纠错追究机制,一旦发现必须加大处罚力度,坚决遏止这种不良风气。

(新华社提供,未经许可,严禁转载)
作者: 自动采集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