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药品天地专业药学实验技术色谱技术色谱分析实例

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测定土壤中10种磺酰脲类除草剂多残留

来源:www.sepu.net
摘要:摘要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HPLCMS)同时检测土壤中10种磺酰脲类除草剂多残留量的方法。10种磺酰脲类农药的液相色谱分离在乙腈甲醇水(0。10种磺酰脲类除草剂在0。本方法中10种磺酰脲类除草剂在土壤中的检出限为0。...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HPLCMS)同时检测土壤中10种磺酰脲类除草剂多残留量的方法。样品在磷酸缓冲液(pH值7.8):甲醇(8∶2,V/V)中经超声波萃取,提取液直接经固相萃取小柱净化,采用 HPLCESI(+)MS 进行定性定量分析。比较了Cleanert C18,Cleannert HXN 和Oasis HLB 3种SPE商品柱的净化效果, 结果表明 Cleanert C18和Cleannert HXN柱的净化效果和回收率均较好。10种磺酰脲类农药的液相色谱分离在乙腈甲醇水(0.2%冰醋酸)梯度洗脱下完成,10个化合物的保留时间在10~16 min。10种磺酰脲类除草剂在0.1~10.0 mg/L范围内线性良好, 相关系数均在0.9964~0.9989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在099%~4.26%之间。在0.01~1.0 mg/kg添加水平范围内,平均添加回收率在80.2%~104.5%之间(除苯磺隆)。本方法中10种磺酰脲类除草剂在土壤中的检出限为0.6~3.5 μg/kg之间。

  关键词  磺酰脲类除草剂,土壤,多残留,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质谱,固相萃取

  1  引言

  磺酰脲类除草剂是一类新型超高效除草剂,大约包括20多种化合物,已广泛用于禾谷类作物防除阔叶杂草以及某些禾本科杂草。该类除草剂在土壤和水等环境中存在一定残留危害。目前,除草剂产量逐年上升,而磺酰脲除草剂在除草剂品种和使用面积上又占较大比重。因此,建立土壤中多种磺酰脲除草剂的多残留方法非常必要。由于此类除草剂的用量非常少,一般在10~60 g/hm2,多者也不超过100 g/hm2,假设这些药剂在表层5 cm土层内,则其浓度约为20~80 μg/kg,若在表层10 cm土层内,则其浓度约为10~40 μg/kg,用量仅为1 g/hm2的磺酰脲类除草剂品种已有发现。因此,分析检测极限相应要达到1 μg/kg,甚至更低,加之该类化合物的热和化学不稳定性,增加了磺酰脲除草剂残留检测的难度[1]。

  磺酰脲类除草剂残留分析的检测方法有高效液相色谱(HPLC)[2~7]、高效液相色谱/质谱(HPLCMS或者HPLCMS/MS)[8~11]和毛细管电泳[12~14]。文献报道的方法中多残留检测方法大多繁琐,操作复杂[13]。Ayano[15,16]等评价了C18和Oasis HLB在水中一些磺酰脲类除草剂的残留分析中的应用,C18和Oasis HLB[17]的效果相近,回收率都比较理想。本研究评价了Cleanert C18和Oasis HLB以及另外一种新型固相萃取小柱Cleanert HXN在土壤中磺酰脲类除草剂多残留分析中的净化效果及回收率情况。建立了烟嘧磺隆、噻吩磺隆、甲磺隆、甲嘧磺隆、氯磺隆、胺苯磺隆、苯磺隆、苄嘧磺隆、吡嘧磺隆及氯嘧磺隆10种磺酰脲除草剂在土壤中的残留分析方法,使用缓冲液提取,固相萃取柱净化浓缩, HPLCMS检测,方法快速简单可靠。

  2  实验部分

  2.1  仪器与试剂

  1100 LCMSDTrap 系统(美国安捷伦公司),含在线真空脱气机、二元高压梯度泵、自动进样器、恒温柱箱、二极管阵列检测器及质谱检测器(配大气压化学源和电喷雾离子源)以及Chemstation色谱工作站;PB10型pH计(德国赛多利斯股份公司);TDL40B型低速台式定容量离心机(上海安亭科学仪器厂);QL901型旋涡混合器(江苏海门市其林贝尔仪器制造有限公司);KQ50B型超声波清洗器(昆山市超生仪器有限公司)。所用乙腈、甲醇均为色谱纯(Honeywell,USA);KH2PO4,K2HPO4、85%H2PO4、NaOH均为分析纯; 实验用水为MilliQ高纯水;Cleanert C18SPE柱(200 g/3 L),Cleanert HXNSPE柱(100 g/3 L)(北京艾杰尔科技有限公司);Oasis HLBSPE柱(30 g/1 L)(美国Waters公司);土壤样品为北京地区土壤 (棕壤,pH 6.4)。标准溶液:磺酰脲类除草剂用乙腈配制成标准储备液,根据检测需要用乙腈将标准储备液稀释成相应的标准工作溶液。

  2.2 样品处理

  称取风干后过0.9 mm粒径筛的土壤10.00 g于50 mL具塞离心管中,加入提取液(pH 7.8,0.2 mol/L磷酸盐缓冲液甲醇(8∶2,V/V))10 mL,涡旋3 min,超声波振荡5 min,离心10 min(4000 r/min),重复提取3次,合并上清液。85% H3PO4调节上清液pH值至2.5。上清液过事先用甲醇和提取液(85% H2PO4调节pH值至2.5)处理过的SPE小柱,流速控制在1 mL/min,弃去流出液。样品过完后,抽真空10 min,最后用3 mL乙腈:pH 7.8 磷酸盐缓冲液(9∶1, V/V)洗脱,收集洗脱液,N2吹定容至1 mL进行测定。实际样品在可能为磺酰脲类除草剂产生药害的油菜地采集。

  2.3  HPLCUV的分离条件

  色谱柱:ZORBAX Eclipse XDBC18色谱柱(250 mm×4.6 mm i.d.,5 μm,美国Agilent公司);流动相为乙腈甲醇水(0.2%冰醋酸),流速1 mL/min;柱温:30℃;检测波长254 nm;进样量:10 μL;梯度洗脱程序列于表1。

  2.4  质谱条件

  采用正电子电离方式,扫描范围m/z 100~500;,碎裂电压为2.75 V;喷雾电压为3.5 kV,雾化气压力为40 psi;干燥气(N2)流速为6 mL/min,温度为350℃;检测方式ESI模式。10种磺酰脲类除草剂的质谱检测条件见表2。

  表1  流动相梯度洗脱程序(略)

  表2  10种磺酰脲类除草剂的质谱检测条件(略)

  3  结果与讨论

  3.1  梯度洗脱溶液的选择

  多残留分析中色谱条件的选择和优化,不仅应使待测组分完全分离,而且还应实现待测组分与样品基质中干扰物质的分离。10种除草剂化学结构相近,性质相似。本实验研究了乙腈水、甲醇水、乙腈水溶液(0.2%冰醋酸)和乙腈甲醇水等为流动相的等度以及梯度洗脱。等度洗脱中前6种可以达到基线分离,但是后4种磺酰脲类除草剂很难分开。如果在后面使用梯度则基线漂移严重。梯度洗脱比较中,乙腈甲醇水的配合分离效果和基线漂移情况最佳。图1为10种磺酰脲类除草剂混合标准溶液的HPLCMS总离子流图。

  图1  10种磺酰脲类除草剂混合标准溶液的HPLCMS总离子流图(略)

  1. 烟嘧磺隆(nicosulfuron); 2. 噻吩磺隆(thifensulfuronmethyl); 3.甲磺隆(metsulfuronmethyl); 4.甲嘧磺隆(sulfometuronmethyl); 5. 氯磺隆(chlorsulfuron); 6. 胺苯磺隆(ethametsulfuronmethyl); 7. 苯磺隆(tribenuron); 8. 苄嘧磺隆(bensulfuronmethyl); 9. 吡嘧磺隆(pyrazosulfuronethyl); 10. 氯嘧磺隆(chlorimuronethyl)。

  3.2  样品前处理条件的优化

  3.2.1  提取液  土壤的化学成分复杂,其中有机质含量较高,磺酰脲类除草剂与土壤中的有机质结合力强,使得此类除草剂的提取效果差,净化困难。文献报道,从土壤中提取磺酰脲类除草剂可以选用不同的溶剂,如:0.1 mol/L NaHCO3(pH 7.8)[3]、0.07 mol/L磷酸缓冲液(pH 7.0)[2]、磷酸缓冲溶液(pH 95)[4]等。由于磺酰脲类除草剂为弱酸性,对pH值较敏感,10种磺酰脲类除草剂的pKa值在3.3~52之间,故提取液的pH值至少应该大于pKa值最少两个单位,才易于将磺酰脲类除草剂从土壤的有机质中提取出来。本实验分别采取磷酸缓冲液(PB)、PB甲醇、PB乙腈作为提取液,每种提取液分别设置4个pH,即7.0、7.8、8.5和9.4进行实验,结果发现PB(pH 7.8):甲醇(8∶2,V/V)提取样品时的提取效果最佳,其次为PB(pH 7.8):乙腈(8∶2,V/V),故选用PB(pH 7.8):甲醇(8∶2,V/V)作为提取液。提取效率在97%以上。

  3.2.2  液液分配[5]与SPE净化的研究  为使水相和有机相达到分离,要在液液分配处理中,使用的提取液为PB(pH 7.8)∶乙腈(8∶2,V/V)。弱酸性的磺酰脲类除草剂在环境pH值低于本身pKa值两个单位时易于从水中萃取到有机溶剂中去。因此,提取后调节提取液pH值至2.5,加入饱和NaCl溶液,用乙腈反萃取,将磺酰脲类除草剂从缓冲液中萃取到乙腈相中,达到去除杂质的目的,N2吹定容进样分析。结果表明,回收率在50%左右。

  固相萃取柱(SPE)净化技术具有能够有效去除杂质的特点,在农药残留分析中应用广泛。本研究评价了Cleanert C18、Cleanert HXN和Oasis HLB[15,16]3种固相萃取小柱的净化吸附效果和浓缩效率,操作过程同2.2.1。过柱之前将提取液pH值调节至2.5,因为在酸性条件下,弱酸性的除草剂分子以分子状态存在,易与固相萃取柱中的固相材料结合,从而保留在固相萃取柱中。在洗脱时加入10%的pH 7.8 H3PO4缓冲液,使除草剂溶解在有机溶剂(乙腈)中并被洗脱下来。3种SPE小柱的回收率效果如图2。通过比较选择 Cleanert C18SPE小柱进行回收率等实验。

  实验结果证明在2.2.1中提到的操作条件下,Oasis HLB固相萃取柱对土壤提取液中磺酰脲类除草剂的保留效果不理想,而Cleanert C18和Cleanert HXN的效果均可。考虑到C18是比较常用的固相萃取材料,因此在后续实验中采用Cleanert C18固相萃取柱。文献[15,16]中Oasis HLB对水中残留农药的效果较好,可能是因为土壤提取液中20%的有机溶剂的存在使Oasis HLB中的固相材料对此类除草剂的保留能力降低。

  3.3  线性范围、 回收率、精密度和检出限

  在确定的最佳分离条件下,配制一系列不同浓度的混合标准溶液进行测定,以各组分的峰面积对浓度(mg/L)绘制标准曲线。结果表明,10种磺酰脲类除草剂采用HPLCMS分析方法,在0.1~10.0 mg/L范围内线性良好,相关系数均在0.9964~0.9989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在0.99%~4.26%之间,可以满足定量分析的要求。

  在土壤空白样品中添加3个水平10种磺酰脲类除草剂的混合标准溶液,按照方法进行回收率实验。每个添加浓度重复3次,计算添加回收率以及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结果表明,采用HPLCMS,除苯磺隆外(苯磺隆对酸敏感,在pH值2.5时分解),其余磺酰脲类除草剂回收率在80.2%~1045%之间(表3)。3次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为0.02%~14.90%。方法的准确度和精密度均符合残留分析的要求。以3倍信噪比计算本实验土壤中10种磺酰脲类除草剂的检出限(LOD)在0.6~35 μg/kg范围内。

  表3  土壤中10种磺酰脲类除草剂的线性方程,检出限和回收率(略)

  3.4  HPLCMS方法定量评价和土壤样品分析

  目前认为HPLCMS方法是一种比较好的定性方法。而对于定量来说,基质效应比较大。本研究评价了基质中标准溶液和纯溶剂中标准溶液响应值的差异,结果见表4。由表4可见,HPLCMS方法对于土壤基质中的这10种磺酰脲类除草剂的定量符合要求,基质效应影响不大。

  表4  HPLCMS中的基质效应(略)

  通过对实际土壤的测定,在发生药害的田地土壤中测得甲嘧磺隆的含量为0.3 mg/kg,其它9种磺酰脲类除草剂未检出。

  本方法适用于同时检测土壤中上述10种磺酰脲类除草剂残留。实验证明,SPELCESIMS方法对于环境土壤中这些除草剂的残留分析,是一种灵敏度高、选择性强的定性和定量的方法。在土壤样品只有10倍浓缩的情况下,可以达到0.6~3.5 μg/kg的检出限。检出限可以通过加大处理土壤的量以及减小最终定容体积继续降低。

  参考文献

  1  Hu Jiye(胡继业), Fan Zhijin(范志金), Liu Fengmao(刘丰茂), Qian Chuanfan(钱传范). Journal of Laiyang Agricultural College(莱阳农学院学报), 1999, 16(1): 50~55

  2  Galletti G C,  Bonetti A, Dinelli G. J. Chromatogr. A, 1995, 692: 27~37

  3  Li Jun(李  军),Sui Kai(隋  凯),Yu Ling(于  灵),Wang Yuping(王玉萍),Wei Feng(卫  锋). Inspection and Quarantine Science(检验检疫科学), 2005, 15(1): 24~27

  4  Bernal J L, Jimenez J J, Hergudas H.  J. Chromatogr. A, 1997, 778: 119~125

  5  Powley C R, de Bernard P A. J. Agric. Food Chem., 1998, 46: 514~519

  6  Font N, Hernandez F, Hogendoorn E A, Baumann R A, van Z P. J. Chromatogr. A, 1998, 798: 179~186

  7  Liu J F, Chao J B, Jiang G B, Cai Y Q,  Liu  J M. J. Chromatogr. A, 2003, 995: 21~28

  8  Koppen B, Spliid N H. J. Chromatogr. A, 1998, 803: 157~168

  9  Furlong E T, Burkhardt M R, Gates P M, Werner S L, Battaglin W A. The 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 2000, 248: 135~146

  10  Bossi R, Vejruo K, Jacobsen C S. J. Chromatogr. A, 1999, 855: 575~582

  11  Qi Yan(祁  彦), Li Shujuan(李淑娟), Zhan Chunrui(占春瑞), Peng Tao(彭  涛). Chinese J. Anal. Chem.(分析化学), 2004, 32(11): 1421~1425

  12  Penmetsa K V, Leidy R B, Shea D. J. Chromatogr. A, 1997, 776: 225~231

  13  Menne H J, Janowitz K, Berger B M. J. AOAC Int., 1999, 82(6): 1534~1541

  14  Xie Xiaomei(谢晓梅),Liao Min(廖  敏). Chinese Journal of Pesticide Science(农药学学报), 2004, 6(2): 57~61

  15  Ayano E, Kanazawa H,Ando M. Nishimura T. Anal. Chim. Acta, 2004, 507: 211~218

  16  Martinez R C, Gonzalo E R, Hernández E H, Méndea J H. Anal. Chim. Acta, 2004, 517: 71~79

  17  Ayano E, Okada Y, Sakamoto C, Kanazawa H, Okano T, Ando M, Nishimura Y. J. Chromatogr. A, 2005, 1069: 281~285

  本文系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No.2002CB410805)资助项目

  (中国农业大学理学院,北京,100094)

 

作者: 2009-7-30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