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药品天地专业药学实验技术色谱技术色谱论文

固定在硅胶表面细胞膜的酶活性及其色谱特性

来源:分析仪器网
摘要:摘要提出一种新的细胞膜制剂硅胶载体细胞膜(carriercellmembrane,CCM),即以硅胶为载体,用吸附法将活性细胞膜固定在其表面。用电子显微镜和表面能谱技术,对硅胶CCM的表面特性进行了分析。以K+,Na+-三磷酸腺苷(K+,Na+-ATP)酶作为活性指标,比较了硅胶CCM与悬液细胞膜和沉淀状细胞膜的酶活性随温度、时间的变化规律......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提出一种新的细胞膜制剂 硅胶载体细胞膜(carrier cell membrane, CCM),即以硅胶为载体,用吸附法将活性细胞膜固定在其表面. 用电子显微镜和表面能谱技术,对硅胶CCM的表面特性进行了分析. 以K+,Na+-三磷酸腺苷(K+,Na+-ATP)酶作为活性指标,比较了硅胶CCM与悬液细胞膜和沉淀状细胞膜的酶活性随温度、时间的变化规律和稳定性. 结果表明,硅胶CCM与其他两种赋存状态的细胞膜一样,具有可比较的酶活性特征. 建立了以硅胶CCM为固定相的色谱系统,并用于研究钙拮抗剂与兔红细胞膜和心肌细胞膜特异性相互作用,以及二氢吡啶类异构体药物与兔小脑细胞膜立体相互作用. 表明用硅胶CCM色谱法所得色谱参数可以反映药物与膜受体相互作用的特异性和立体选择性.

  近年来,受体药理学研究表明,细胞膜上的药物受体能选择性地识别药物并与之结合,并通过影响细胞内第二或第三信使分子导致一定的生物效应,最终产生药理作用[1]. 具有这种作用机制的药物,在研究过程中有两个重要的环节:第一,药物与膜及膜受体的相互作用;第二,受体本身的启动、变构和信息传导. 这两个环节密切相关,前一环节是后一环节的必要条件,显示出研究药物与膜受体作用的重要性.

    1965年Paton和Rang[2]首先将放射性配体结合试验(radioligand binding assay, RBA)用于药物与受体作用研究. 在RBA法中,受体制剂一般为完整细胞悬液、细胞组分和受体蛋白,而放射性配体则需要由专门的实验室合成,实验条件不易控制并易造成同位素污染,使该方法的应用受到一定的限制.

    将活性细胞膜固定在某种载体表面,形成载体细胞膜(carrier cell membrane, CCM),最大限度地保持了细胞膜的整体性、膜受体的立体结构、周围环境和酶活性,具备普通细胞膜制剂的特性. 同时,硅胶CCM还具有一定的刚性,有可能作为一种生物活性填料用于液相色谱, 形成一种能模仿药物与靶体相互作用的色谱系统. 在这种色谱系统中,药物与细胞膜及膜受体间疏水性、电荷、氢键和立体等作用,就能用色谱的各种表征参数定量表征. 从而有可能建立一种研究药物作用机理和药物筛选的新的色谱方法.

1 实验

  (ⅰ) 试药与材料. 盐酸维拉帕米(±verapamil hydrochloride, VP),盐酸地尔硫(diltiazem hydrochloride, DT),(±)Bay-K8644,(+)Bay-K8644和(-)Bay-K8644, 尼莫地平(nimodipine, NM),尼群地平(nitrendipine, NT),尼瓜地平(niguldipine, NG)为RBI公司产品;尼卡地平(nicardipine, NC)和硝苯地平(nifedipine,NF)为Sigma公司产品;三磷酸腺苷(ATP) 及其他试剂均为分析纯,必要时进一步纯化. 健康家兔,雌雄不限,由西安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大孔球形硅胶(粒度7 μm,孔径100 nm),购自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ⅱ) 细胞膜制备. 兔红细胞膜、心肌细胞膜和小脑细胞膜的制备参照文献[3]方法进行,并用电子显微镜技术对细胞膜纯度及膜结构进行了鉴定,观察到了细胞质膜的片状物及由膜性结构卷曲成的小泡,说明细胞膜的制备方法可行. 细胞膜悬浮于一定体积的50 mmol·L-1 Tris HCl(pH=7.4)缓冲溶液中,制成悬液细胞膜,用Lowry法[4]测定膜蛋白含量,一般不低于0.5 mg·mL-1.

    (ⅲ) 硅胶CCM的制备. 取经表面活化处理的硅胶于低温(4℃)反应管中,加入悬液细胞膜,直至吸附反应达到平衡. 向反应管中补加等体积的去离子水,使细胞膜的磷脂双层进行自身相互作用,直至在硅胶表面形成均匀的细胞膜. 离心除去上清液,硅胶CCM用Tris-HCl缓冲溶液洗涤,除去未结合的细胞膜.

    (ⅳ) 色谱条件. 分别将硅胶载体和硅胶CCM固定相,用低压湿法装入不锈钢色谱柱(50 mm×2 mm(ID))或 200 mm×2 mm (ID))中,在流速为0.3~0.5 mL·min-1,检测波长236 nm,柱温37℃条件下,用流动相(流动相Ⅰ: 50 mmol·L-1磷酸盐缓冲溶液(pH=7.4);或流动相Ⅱ: 50 mmol·L-1 Tris-HCl缓冲液(pH=7.4),其中含有150 mmol·L-1 NaCl和1 mmol·L-1 CaCl2)平衡约2 h后,开始进样分析.

2 讨论

2.1 硅胶CCM的表面特征

    在水溶液中,硅胶表面上的硅羟基对生物大分子的吸附性极强,通常认为是不可逆的.硅胶表面的硅羟基会与膜蛋白和脂类分子中的极性基团作用,使细胞膜牢固地吸附(固定)在硅胶的表面. 另外,细胞膜具有磷脂双层结构的特性,脂质分子极性头间的离子相互作用,膜内部烷基链间的疏水相互作用,使吸附在硅胶表面的细胞膜碎片间彼此靠近而融合,并自动形成闭合结构,结果硅胶表面完全被细胞膜覆盖. 而通常用的化学键合方法则由于空间效应, 根本无法实现对硅胶表面硅羟基的完全覆盖[5].

    为证实上述观点,用电子显微镜技术和表面能谱技术对硅胶CCM表面进行了测试. 图1为用电子显微镜放大6 000倍后观察到的硅胶载体(图1(a))和硅胶CCM(图1(b))电子显微镜图像. 可见,硅胶CCM中细胞膜已完全覆盖在硅胶表面并与硅胶连为一体,与纯硅胶载体明显不同. 图1(c)是在电子显微镜下放大1 500倍的硅胶CCM电子显微镜图像,可以看出,载体硅胶表面被细胞膜有效地覆盖后,由于单一硅胶CCM颗粒表面细胞膜间的相互作用使多个硅胶CCM呈堆积状. 图2为硅胶载体(图2(a))与硅胶CCM(图2(b))的全表面能谱分析图. 从图2(a)看出,在0.52 kV处有氧(O)的能谱峰,1.74 kV处有较强的硅(Si)能谱峰;从图2(b)看出,在0.27 kV处增加了碳(C)的能谱峰,0.52 kV处氧(O)的能谱峰强度有所增加,而1.74 kV处的硅(Si)峰几乎消失. 在2.05 kV处的铂(Pt)峰为生物样品制片时喷涂的铂金. 这进一步证实了硅胶CCM中硅胶表面的硅羟基已完全被细胞膜所覆盖.

图1 硅胶载体和硅胶载体细胞膜扫描电镜图像

(a) 硅胶载体(放大6 000倍);(b) 硅胶载体细胞膜
(放大6 000倍);(c) 硅胶载体细胞膜(放大1 500倍)

 

 

图2 硅胶载体和载体细胞固定相能谱表面分析图

(a)硅胶载体;(b) 硅胶载体细胞膜

[本文共有 3 页,当前是第 1 页] <<上一页 下一页>>

作者: 2007-5-18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