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药品天地专业药学药学研究

解读FDA对非甾类抗炎药合理应用警示声明及该类药物的合理使用

来源:医药网
摘要:美国食品药品监管局(FDA)4月7日发布了包括21种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的合理应用的警示声明暨附加管理条例(以下称“声明”),“声明”涉及所有选择性环氧化酶2抑制剂(COX-2抑制剂)和非选择性(传统)非甾体类抗炎药物,包括处方药和非处方药。FDA因其非常真实、非常准确地反映药品的安全情况,被国际医药界奉若......

点击显示 收起

    美国食品药品监管局(FDA)4月7日发布了包括21种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的合理应用的警示声明暨附加管理条例(以下称“声明”),“声明”涉及所有选择性环氧化酶2抑制剂(COX-2抑制剂)和非选择性(传统)非甾体类抗炎药物,包括处方药和非处方药。

   

    FDA因其非常真实、非常准确地反映药品的安全情况,被国际医药界奉若神明。因此,“声明”一经公布就引起了很大的轰动,生产企业、商业企业、临床医生和患者对此十分关注,综合国内外专家、权威人士、知名生产研发企业的分析,对FDA非甾类抗炎药警示声明解读如下:

   

    一、非甾类抗炎药(NSAIDs)的发展历史

    

    非甾类药物就是通常所说的抗炎镇痛药,这类药物有很长的临床使用历史而且在世界各地使用非常普遍。非甾类药物的使用历史可以追溯到十九世纪中叶:

   

    1860年,Rev.Edmond Stone观察到柳树皮有明显止痛效果;

   

    1863年,水杨酸被发现。水杨酸对镇痛有一定作用,但是现在临床上已经不用了。因为水杨酸副作用更大,而且非常苦,患者很难耐受。

   

    1899年,非甾类药物取得了一个突破性发展--德国拜耳公司研发出阿司匹林。阿司匹林至今已经使用了100多年。当然,这个药物的镇痛效果和后来发现的该类药物相比疗效就不那么明显了。而这个药物曾经有一个副作用就是抑制血小板的凝聚,当人的伤口出血时血小板凝聚就会止血,那么这种药物抑制血小板的凝聚就会出现出血不止。利用这个副作用作为治疗作用,就诞生了小剂量阿司匹林来预防老年人容易得的心脑血管疾病脑血栓和心肌梗死等等。所以100多年以后的今天,阿司匹林已经不怎么用于镇痛,反而用它来抑制心脑血管疾病。

   

    1899-1960年,大量非甾类药物在各国被研发出来,有上百种。这类药物尽管有镇痛作用,但作用机理一直不是非常清楚,直到1971年JohnVane博士发现这类药物起作用主要是通过抑制身体里有一种酶叫环氧合酶,抑制环氧合酶产生前列腺素达到止痛的效果。这位教授因此获得了当年的诺贝尔奖金。

   

    1991年后发现环氧合酶分两种,一种是叫环氧合酶1,一种叫环氧合酶2.而从环氧合酶1产生的前列腺素在人体里主要起生理作用,比如它可以保护胃粘膜和肾脏;环氧合酶2产生的前列腺素是在炎症的部位引起疼痛和发炎。环氧合酶1产生的前列腺素如果被抑制了就会产生不良反应,环氧合酶2产生的前列腺素被抑制了就会发生治疗作用,因此就研发出了针对环氧合酶2的抑制剂。2002年发现可能存在环氧合酶3。

   

    二、非甾类药物(NSAIDs)在世界范围使用非常普遍

   

    看一下西方国家的统计数据,美国有1700万人在使用非甾类药物(NSAIDs)作为日常用药,每年开出7300万张这类药物的处方。在英国每年开出2300万张处方,其中有1200万张是用于60岁以上的患者;在英国、澳大利亚,有20%的住院病人在使用非甾类药物(NSAIDs),还有3000万人每天都在使用非甾类药物(NSAIDS),其中60岁以上者大概占40%。综合来看,全球有5亿人在使用非甾类药物(NSAIDs)。

   

    为什么要强调60岁以上患者,是因为年龄越大,容易出现的身体不适就越多,出现肾脏反映和胃肠道反应的可能性就越大,但是还是有很多老年人在使用这个药物。

   

    我们国家虽然没有统计,但是可以看一些疾病患者人数,就是这些疾病必须要使用非甾类药物(NSAIDs),不使用这类药物病人度日如年、痛苦不堪。主要使用这类药物的几种疾病:

   

    ——类风湿性关节炎

   

    流行病学调查,类风湿性关节炎在我国的患病率是0.32%-0.36%(在国外患病率是0.4%)。按我国13亿人口算,这个人群是400万到500万;

   

    ——强直性脊柱炎

   

    也要使用这类药物,患者人数也是300万人;

   

    ——更普遍的一种病是骨性关节炎

   

    在汕头地区和上海地区做的调查,大概在60岁以上人群中,患病率分别是44.3%和42%,几乎是一半的人口。这类人群都要服用非甾类药物(NSAIDs)。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其它的疾病,如患病率越来越高的痛风、赖特综合征、牛皮癣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关节炎等。

   

    因此,国内外要长期使用非甾类药物(NSAIDs)的人群数量是非常庞大的。尽管有这样那样的不良反应,但在目前尚没有更好的药物来替代,也就是说这类药物是还不能被替代的药物。

   

    三、对FDA非甾体类抗炎药合理应用警示声明的解读

   

    1、FDA声明的起因及背景

   

    在临床使用非甾类药物(NSAIDs)时,以往更关注胃肠道不良反应,因为非甾类药物引起胃肠道反应的发病率高达40%左右。因为环氧合酶1产生的前列腺素可以保护胃肠道粘膜,可以增加肾脏的血流量抑制凝血,当非甾类药物(NSAIDs)抑制了环氧合酶1以后,病人就会出现胃肠道反应,严重的可以引起胃肠道的出血和穿孔,对人的生命造成很大威胁。另外,这种药物长期使用会影响到肾脏的血流量,引起肾炎,最终可能导致尿毒症。

   

    因此,针对这些不良反应才产生了针对环氧合酶2的特异性抑制剂。前一段时间在中国撤市的“万络”和引起FDA警示的塞来昔布(“西乐葆”)就是典型药物。经过国际上大量的长期的观察,发现这两种药物可能会增加心脑血管的不良事件,长期用这个药物可能会增加这方面的不良反应。事情的起因是:“万络”除了减轻疼痛,长期使用还可以防止家族性结肠息肉向癌症转变。在一个长达几年的对“万络”的临床试验中,对“万络”的药物观察发展到18个月时,发现心脑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比对照药物要高,所以就引起了药监等部门的重视。经过临床的这种比较,的确证实它可以使心脑血管不良事件增多。因此又对其它的非甾类药物作了这样的研究。因此,FDA提出非甾类药物可能或多或少会出现心脑血管不良反应。

   

    2、对“声明”的解读

   

    “声明”针对的就是环氧合酶2选择性抑制剂(“万络”、“西乐葆”)和非选择性的对环氧合酶1和2都有作用的药物,这类药物的处方药物和非处方药物。

   

    “声明”的要点:

   

    ①因为“Bextra”的整体风险大于利益,FDA要求辉瑞公司将其从市场上撤出;

   

    ②FDA同时要求辉瑞公司在“西乐葆”说明书中加入黑框警示;

   

    ③辉瑞公司已同意停止在美国销售“Bextra”,辉瑞公司将与FDA进一步讨论“西乐葆”说明书的内容修改。

   

    ④FDA也正在要求其它所有处方性非甾类药物的厂商在说明书中加入黑框警示,以警示服用该类药物可能增加心血管事件和消化道出血的危险性。

   

    ⑤“西乐葆”和其它所有处方药非甾类药物的厂商在内都被要求修改说明书,加入药物使用指导。以帮助病人意识到使用这类药物可能会出现的心血管和消化道不良事件。

   
作者: 自动采集 2005-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