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药品天地专业药学药学研究

血制品:由群雄纷争进入寡头垄断

来源:医药网
摘要:在国家对采血监管日趋严格、单采血浆站脱离卫生部门,与血液制品生产企业直接挂钩的利好消息刺激下,国内部分血液制品生产企业在寻觅猎取目标资源的同时,投入巨资兴建新的生产线,预计经过新一轮的市场竞合后,血液制品领域将由群雄纷争进入到寡头垄断时代。群雄并起的时代虽然中国血制品行业长期以来都呈现规模小、......

点击显示 收起

    在国家对采血监管日趋严格、单采血浆站脱离卫生部门,与血液制品生产企业直接挂钩的利好消息刺激下,国内部分血液制品生产企业在寻觅猎取目标资源的同时,投入巨资兴建新的生产线,预计经过新一轮的市场竞合后,血液制品领域将由群雄纷争进入到寡头垄断时代。

   

    群雄并起的时代

   

    虽然中国血制品行业长期以来都呈现规模小、产品单一、技术水平低、行业集中度不高的特点,但最近几年该领域却获得了较快的成长。新乡华兰生物工程股份公司董事长安康在分析其公司快速成长时认为,一是有行业保护政策,国家从2001年起,不再审批新的血制品生产企业;二是不少企业对血制品的利用率较低,这对技术型的公司有较大的发展空间。事实上,近年因获利而较快成长的血液制品企业与上述因素也有相当的关系。

   

    在中国血制品领域内,共有华兰生物、上海莱士、成都蓉生药业有限公司、四川远大蜀阳药业有限公司、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广西北生药业、江西博雅生物公司等30多家企业。上海金信证券研究所今年3月下旬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上述的前5家企业中,2004年的投浆量占全国投浆总量的比例分别为18%、10%、13%、10%、13%,而其他30余家企业投浆量共占36%左右。由此分析,虽然有华兰生物、天坛生物、北生药业3家上市公司涉足生产血制品,并且成为市场的龙头企业之一,但目前国内血制品领域仍然处于群雄并起的时代,能够左右全国市场的大企业还未出现。

   

    从血液投浆量分析,各企业血制品产量的比例大致与上述比例相似。据了解,以血液制品加工生产和销售为主营业务的华兰生物目前已有年处理血浆1000吨的生产能力,该公司去年6月成功登陆股市后,当年主营业务收入和净利润分别较上年增长了26.84%和16.53%,目前其已成为血制品领域内的龙头企业,而多年来利润排名第一的上海莱士在2003年后业绩被华兰生物赶超,市场竞争格局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另外,成都蓉生药业目前年产值3亿多元,成为中国血制品领域的重要企业之一;拥有辽阳、柳州两家血制品分公司的北生药业在人工血液领域亦有一定优势,该公司上市后业绩稳定增长。而江西博雅生物以及蜀阳药业亦是国内血制品领域两支不可忽视的力量。

   

    原料紧缺时代的“扩容”竞技

    

    血制品企业近年来不断扩大生产规模已成为事实。但根据有关规定,血制品生产企业不能从其所属省市以外的地方采购血浆,导致了血浆资源的紧缺,以致部分企业设计的血浆年处理能力远远超出了其实际的年处理能力。

   

    北生药业销售总公司有关人士告诉记者,北生药业投资5亿元的一个血液制品综合项目去年10月在北海市动工,这一项目建成后年处理血浆将达到1000吨,血液制品年产值可达10亿元,该项目分两期建设,今年将完成一期建设,明年完成二期建设,一期建成后的主要产品为人血白蛋白和人免疫球蛋白,二期建成后将增加人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复合物、止血胶、冻干人血浆等品种,这些血液制品市场上目前普遍处于供不应求状态。公司投资的这一项目将淘汰目前广泛使用的离心技术,采用国际领先的层析和压滤技术,最大程度地提高了血浆的综合利用率。

   

    蓉生药业副总经理付道兴表示,蓉兴药业已在成都高新区冯家湾兴建新的厂房,整个工程计划投资3亿元,建成后,蓉生药业公司成为亚洲最大的单厂血液制品生产厂家,公司预计今年6月底之前即可搬迁新址。

   

    另据了解,上海莱士公司二期建设工程目前已经完成,三期工程也正在进行之中,随之可增加约1万平方米的厂区用于研究、开发和生产DNA重组药品。而2004年9月,华兰生物也决定募集资金项目中的“年产12吨人血白蛋白项目”改为通过收购江苏华辰生物股权方式来实施,这一方面可以缩短项目建设周期,在行业整合中抢得先机,另一方面公司通过异地布点来加强华东市场的销售能力,今年江苏华辰的提前投产预计将更加巩固了华兰生物在行业中的龙头地位。

   

    事实上,目前血制品企业几乎都在面临血浆紧缺的问题。为了加强对采血机构的监管,国家要求单采血浆站与卫生行政部门“脱钩”,转而与血制品企业“挂钩”,由血制品企业来保证血浆的质量。对此,华兰生物证券人士向记者表示,血液制品行业成长性近年来一直很好,国家在政策法规上进行的调整,对血制品企业肯定会产生影响,但至于会有怎样的影响还不方便评论。北生药业则向记者表示,通过对单采血浆站的整顿,市场秩序日益走向规范,这对血制品企业来说应为利好消息。企业通过这个机会,可以控制血源、控制质量,并降低运营成本。

   

    既然主要原材料采购都存在紧缺问题,那为什么还要扩大生产规模呢?其实,血制品行业十分讲究“规模效应”,“规模”主要体现在投浆量和品种类上:投浆量越大、开工越足、证明单品成本就越低;品类越丰富,能源综合利用率就越高,单品摊薄的成本就低。另一方面,扩大规模也是为在竞争中获得主动权的主要手段。北生药业销售总公司有关人士表示,目前北生药业正在物色目标血站收购,广西区内的血站将是公司近期关注的收购目标。但距国家要求血站与卫生部门“脱钩”时间还不长,许多血站的“脱钩”工作还没有正式开始,资产也大多还没有评估,所以公司也和全国其他血制品生产企业一样耐心等待。

   

    寡头隐现

   

    一些血制品企业显然对其发展规划有所保留,不愿意公开。如江西博雅生物,其与江西省内七个单采血浆站形成了“一对一”的血浆原料采购供应关系,具备一定的发展潜力。但在记者向该公司了解企业今后的发展规划时,对方表示这属于企业内部的事情,没有必要对外公开。

   

    事实上,尽管难以详细了解部分血制品企业在今后一个时期里的发展规划,但我们仍然可以通过市场表现分析得出结论:中国血制品行业集中度正在提高。

   

    据金信证券今年3月下旬的研究报告,华兰生物2003年的投浆量约占全国总投浆量的16%,而2004年这一数据上升到了18%,与它相似的是,上海生物制品所投浆量所占比例也由上年的8%提高到了13%,相反,上海莱士则由15%降到了10%,预测2005年华兰生物投浆量将进一步扩大至21%。按金信证券的报告,在中国血制品领域中,2003年上海华莱和华兰生物是“第一梯队”,约有15家左右年投浆量小于150吨的企业;2004年只有华兰生物为“第一梯队”,12家左右投浆量小于150吨的企业;而到2005年以后,预计将形成两三个年投浆量800吨左右的全国性血液制品企业,5家左右年投浆量在300~500吨左右的地区性企业,10家左右年投浆量在250吨左右的生产企业,而年投浆量在150吨以下的血制品企业生存空间将日益狭小。

   

    由此分析,血制品领域寡头垄断已经开始隐现。因为血制品企业竞争关键之处在技术优势、规模效应和血浆供应量上,所以企业的血浆提纯水平、资源综合利用能力,以及所掌握的血浆站资源将成为其主要竞争“利器”,而究竟谁将成为该领域第一家寡头,人们拭目以待。

   
(转载自《医药经济报》)

作者: 自动采集 2005-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