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求医问药专家门诊名家医案

张庆祥祛湿经验探析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摘要:山东中医药大学张庆祥教授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形成了一套疏肝调脾、燥湿化痰、通下渗利,以及结合病性病位辨证用药的治疗湿邪为病的思路,用之临床,多有效验,现总结于下。疏肝利胆,理气化湿张教授认为治疗湿邪为病,调畅气机、保持气机通畅是关键,正如严用和先生所说:人之气道贵乎顺,气顺则一身津液流通,绝无痰饮......

点击显示 收起

  山东中医药大学张庆祥教授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形成了一套疏肝调脾、燥湿化痰、通下渗利,以及结合病性病位辨证用药的治疗湿邪为病的思路,用之临床,多有效验,现总结于下。

  疏肝利胆,理气化湿

  张教授认为治疗湿邪为病,调畅气机、保持气机通畅是关键,正如严用和先生所说:“人之气道贵乎顺,气顺则一身津液流通,绝无痰饮之患。”而肝主疏泄,畅达一身气机,为一身气机的枢纽,故肝气和则有助于祛湿。又痰湿为阴邪,阻滞于内,气机不畅,极易导致肝木“风热之气不得升长,而木火遏于有形之地中也”(《脾胃论·脾胃盛衰论》)。因此张教授在治疗时重视疏理肝胆气机,主以小柴胡汤枢转少阳、调理气机;并根据气滞的轻重及部位,选择应用厚朴、木香、砂仁、香附、薄荷之属。 

  调补脾胃,固本燥湿

  《素问·至真要大论》曰“诸湿肿满,皆属于脾”。脾为太阴湿土,喜燥恶湿,湿邪内蕴,困伤脾气,使脾失健运,或是脾气虚衰,饮食精微不归正化,聚而成湿,正如陈无择先生所云:“脾虚多病湿……内外所感(湿邪),皆由脾气虚弱,而湿邪乘而袭之”。故张教授在治疗痰湿为病时,着重调以六君子汤补脾胃之气,使中气和则湿邪去,常用人参、白术、山药、薏苡仁等品,健脾并以除湿,合燥湿化痰之药,标本兼顾,共奏祛湿之功。

  祛痰除湿,防邪藏奸

  湿性弥漫,痰性稠厚,湿聚则痰生,吴仪洛先生认为:“稠者为痰,稀者为饮,水湿其本也”、“痰由湿生”、“湿去则痰消”。丹溪先生亦云:“治痰法,健脾土,燥脾湿,是其本也。”故张教授在临证时,常是祛痰与除湿相结合,以标本兼治,常用二陈汤合平胃散加减治疗。

  因势利导,通便渗湿

  张教授在治疗湿邪为病时,轻者化之,使之弃恶扬善;重者,治邪寻出路,通过二便排出体外。故张教授在治疗湿邪尤甚或小便不利,或大便不通时,则淡渗利湿与泻下秽浊并行,使湿邪从前后分利,方选五苓散加减,用药如茯苓、泽泻、川牛膝、竹叶、大黄等。

  区性分位,随证用药

  湿邪随气流行,内而五脏六腑,外而四肢百骸、肌肤腠理,皆可停滞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且湿邪为病,病势缠绵,变化多端,错综复杂,可伤阳化寒,又可郁而化热,可挟风挟热化燥伤阴,可上犯清窍,可下注足膝,张教授根据其致病特点,总结出一系列加减之法。如伤阳化寒者,合附子理中丸加减;郁而化热者者,合黄连温胆汤加减;风痰上扰清窍,而见头晕者合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湿邪下注者,合四妙散类方加减;湿热熏蒸皮肤,见湿疹湿疮瘙痒者,加白鲜皮、蛇床子、艾叶之品;肝气上逆见头痛者合天麻钩藤饮加减;湿浊盘踞,胸阳失旷胸痹者,加郁金、桃仁、红花、牛膝之类;入眠难者加远志、菖蒲、元胡之类;多梦易醒者加生龙骨、生牡蛎交通心肾,等等。

作者: 丁晓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0-1-14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